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9年选举国家主席时,朱德推荐刘少奇,毛主席为啥默不作声?

0
分享至

1959年4月2日,八届七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国民经济建设和重要人事和机构的调整等问题。实际上,此会也是为了给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大定调子的。

既然是为第二届全国人大定调子,自然就少不了要选举国家主席。

对于国家主席这个有着无上荣耀的领导岗位,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历来对此很是重视,因此,能否选出一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不仅是人民行使选举权的重要体现,而且还关乎着堂堂泱泱大国之形象。

提到“主席”一词,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毛泽东同志。从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日起,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是共和国的主席了,此后在漫长的革命生涯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担任着各种头衔的“主席”。

比如,1936年-1976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1945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1976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

尽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毛泽东同志担任的主席内涵和职责范围并不相同,但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之下,中国革命创造出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奇迹。

可在长久恶劣的革命斗争生涯中,由于高度紧张的局势,毛泽东同志几乎养成了上午睡觉,晚上通宵工作的习惯,猛烈地酗烟、靠着安眠药入睡也基本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了各种病症。

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内局面百废待兴,国民党撤退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计民生一切得从头再收拾,万事开头都不容易!

因此,建国后的第八年,毛主席便提出辞去国家主席一职,希望减轻自己工作上的负担,从而得到修养。

另一方面,毛主席也想静下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性工作。

所以,在1958年初在南宁会议上,他再次对与会人员说:

“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可辞去国家主席并不意味着就是当“甩手掌柜”。在此之前,毛主席提名安排了自己的老伙计朱德同志担任起了国家副主席。

按照既定的政治习惯,如果毛泽东同志辞去国家主席职务,那么国家主席势必会顺位晋级落到朱德同志的头上。

事实上早在1958年,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受中央书记处委托,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发给中央一些主要负责人征求意见。在这份名单上,仍把刘少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这就透露出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刘少奇仍将留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既然如此,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了。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

于是便提笔写了一封书信,表示:

“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

在这封信中,朱德有三层意思:

第一,此时的朱德73岁,刘少奇61岁,毛泽东66岁,由朱德接班,年龄方面不合情理。况且,刘少奇比朱德更年轻,更有精力出任国家主席一职。

第二,刘少奇革命斗争经验丰富,处理党内问题和治国理政方面才干卓绝。

第三,朱德同志低调沉稳,不愿意出这个风头,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国家主席这个头衔我不要。

朱德的信件到了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手中后,邓小平是个聪明人,立马便明白了朱德的用意,于是中央便接受了朱德同志的提议。

朱德推荐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中央也同意了,其他明主党派人士自然心照不宣了。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似乎已经大局已定了!

可在开会的那天,会议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原本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的话,按照惯例毛主席应该要提名推荐他,不承想,整个过程毛主席对是否提名刘少奇这个问题,始终保持着沉默。

这样一来,会场顿时陷入了尴尬之中,正在大家不知所措之际,邓小平站起身来说道:

“都不提?我提,刘少奇!”

话音未落,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于是,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为委员长候选人。

也就是说,刘少奇在第二届人大上正式出任国家主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那么事情至此就很有意味了:刘少奇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二人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并肩战斗,按说,这样的事情不该发生,是什么使得毛泽东同志在推荐国家主席人选方面没有表态呢?

这一切,还得从他与刘少奇的罅隙说起。

熟悉刘少奇的朋友都知道,此人作风务实,善搞经济,治国理政方面很是有一套。

所以,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便把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交给刘少奇,并有意让他担任“接班人”。

刘少奇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殷切希望,在他的治理之下,国计民生有了很大的起色。

但问题的关键是在治国理政等方面,二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彼此为坚持己见常常闹得不欢而散,这就使得毛对他逐渐产生了不同看法。

因此,在八届七中全会上,当朱德推荐刘少奇时,毛主席也就默不作声了。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究竟英明伟大的毛主席有何种考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细究起来恐怕这应该是其中的缘由之一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侦查处
历史侦查处
白话说史,刻画历史人物内心
858文章数 325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