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进阶的“天府粮仓”

0
分享至

秋日忙,稻飘香,颗粒归仓。这是金黄色的季节。

在祖国的西南,山峦包裹之下,河网稠密的平原上,风吹麦浪滚,风起稻花香。“天府粮仓”的丰收盛景,如画卷般铺就于大地上。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则天下安。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粮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话题。翻开史书,每一次发展的提速,都离不开农业的繁荣;每一个盛世的描述,都绕不开五谷丰登。

成都平原自古富庶,正是源自“沃野千里”的得天独厚,始于“水旱从人”的智慧与开拓。

时至今日,“天府粮仓”仍肩负重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这是新的起点。

从刀耕火种,开启农耕文明;到乡村振兴,农业建圈强链,创造现代粮食产业的更高水平,丰收,是不变的追求。丰收之于“天府粮仓”,也随时代发展,而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时代在向前,“天府粮仓”,仍在不断进阶。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 李旭 摄

进阶,从水说起

从“天时地利”到“水旱从人”

“天府粮仓”的进阶传奇,要从水说起。千万年前的中国大地,造山运动如火如荼。

山峦从四面合围,在中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盆地,即四川盆地。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自高处携泥沙奔涌而至,形成8个冲积扇重叠连缀,形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成都平原就此诞生。

密布的河网带来大量沉积物,成都平原因此愈发肥沃。这正是“天府粮仓”得天独厚之所在。

人逐水而居,业因水而兴。天时地利的土壤上,逐渐生出了人的智慧。

从川西高原沿岷江峡谷迁移来的古蜀先民,在这里创造了四川最早的农耕文明。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杜宇被尊称为“望帝”,又被称作“农神”,他带领蜀地人民从渔猎走向农耕,走出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

这是“天府粮仓”最早的进阶。

▲新津区天府农博园里的稻田画

但成都平原真正开启富庶之路,是从李冰兴修水利开始的。在此之前,沃土常年伴随的是水患。《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叹的就是成都平原早期水患严重。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彻底解除水患,引水灌田,沼泽化为“土地肥美,江水沃野”的“天府之国”。自此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的美名,就此传扬。

这是蜀人用智慧之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熠熠生辉的一笔,农业不再靠天吃饭,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控收成!

这是“天府粮仓”的再次进阶。

▲都江堰水利工程 资料图

此后,成都平原的农业在隋唐五代和宋代,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到了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使得成都平原一时间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新的农耕繁荣再次开启。

这一时期的成都平原,不负“天府粮仓”之名,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中心,汇集各地农人智慧于一方土壤。

这是“天府粮仓”的又一次进阶。

▲都江堰精华灌区秋收景象 何勃 摄

进阶,生产方式之变

从“耕牛遍地”到“一人耕于阡陌之上”

时光飞逝,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了更深邃的记忆。泛黄的照片中,阡陌纵横的农田厚土之上,遍地都是水车和耕牛。

那是大半个世纪前。河流水网密布的成都平原,大大小小的河道、水渠、水塘都修建有水车。水车引水灌溉,形成了独特的田间风景。

耕牛是田间的另一个“主角”。每逢春耕时节,水田中耕牛遍地,稻谷的播种总伴随着勤劳的“哞哞”声。据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回忆,那时,成都不说家家户户都有牛,至少每2到3户就有一头牛。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前,成都平原已拥有18万头耕牛。

还有风谷机、水碾、犁、锄……都是耕地中伴随了千百年的农具,都与稻田、农人、耕牛,构成了一幅幅旧时的田园牧歌图。

但很快,旧时光变成了老相片。走在今日“天府粮仓”的农田里,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大型喷雾机,以及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

曾经似乎“永远都插不完的秧”,如今在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后,1个人就可以开着插秧机,在1天内完成50亩田的插秧。

育秧、插秧、施肥、植保、收割、运输、烘干……全程的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力,更实现了粮食的高产和稳产。

于是,在田野间,春耕秋收的图景变了。但变化得更加彻底的,是农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营体系。这让“天府粮仓”开始绽放新的光芒。

▲崇州市缘道家庭农场,农场经营者詹天兵正在田间忙碌 王效 摄

比如,如今的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天府粮仓”的大地上,“现代种业”发展已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就位于邛崃市,那里被称作四川种业的“最强大脑”。

比如,这片“粮仓”之上,有一批批有担当、有技能的精英人才走进田间。他们是“农业CEO”“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期的“新农人”。而在成都,持证上岗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已有超过2万。

再比如,“面朝黄土”早已成过去式。这片“粮仓”之上,智慧农业在欣欣向荣地发展,许多农田里装上了高技术的物联网探头,足不出户,农人们就能掌握农作物的长势……

更现代、更智慧、更创新、更多元,这是“天府粮仓”的全新进阶!

新时代的田野,依旧金黄,却赋予人们更多希望。



进阶,谋划新“丰”景

从“高质量、高标准”到“更高水平”

时光不停,进阶不止。对于新时代的“天府粮仓”而言,下一步,是要迈向“更高水平”。

这是时代的重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实,也是对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落实。

怎样才称得上“更高水平”?粮油更加高质高效地增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让粮油产业通过全链条发展,成为效益不断增长的蒸蒸日上的现代化产业。以现代化、高水平,创造农业新的辉煌。

这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一条长长的链条。整体产业体系包含了从粮种栽培、品牌加工、装备制造,再到经营模式创新、人才培育,乃至农业观光等环节。

多元价值之下,农业将成为更“有效益”的产业;田园,将勾勒出更“有奔头”的生活。

▲温江区万春即将成熟的稻田

今年8月,成都率先出台实施方案,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成都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 (园)区,也就是“一带十园百片”。 未来的“一带十园百片”区域内,农田上,机械化会更加全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达90%以上”。 新的品种和技术会更加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面达98%以上”。 农业职业经理人会更加普遍,“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覆盖面要达100%”。 ……

那是“更高水平”将抵达的图景。

风吹稻浪,这个金秋,又是一番新“丰”景。“天府粮仓”也将崭新“亮相”。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首次将全国主场活动落在西部、放在四川、设在成都。

▲新津区天府农博园

新的起点,永远孕育着新的期望,进阶后总有新的无限风光。属于“天府粮仓”的进阶传奇,会一直书写。

且拾级而上,

再看良田万亩,秋日胜春朝,

粮安仓满,社稷安康!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谭王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152799文章数 13125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