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坚持用优良家风陶冶熏陶

0
分享至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最宅,拼最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引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干小,防恶干微,更能对是人们摒奈浮误功利,重变文归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当我看到《守望家风》第一集中关于郑氏家族简介时,了解到他们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内心为之震撼,是什么让他们家族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直经久不衰并且受世人尊敬。没错,正是他们家风家规时时刻刻鞭策着他们,告诉他们这件事情该不该做?那又该怎么去做?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郑氏族人人人都谨记家风家规,严于律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才得以让整个家族长久不衰。

家风正,则风气正,家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看一个家庭,更影响看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社风民区正,国家则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到东汉“四知太守’杨震的“性公廉、不受私谒”;从一代明君唐太宗的“远奢靡多勤俭”,到北宋“包青天”的“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到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注重”.....这些强大的文化道德氛围,是伦理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得以血脉相传的文化基因。(辛集市检察院 靳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创作者_1625040110309
创作者_1625040110309
不定期发布网评文章
227文章数 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