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0
分享至

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做的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并针对“三农”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而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北京市房山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不断夯实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础,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背景情况

2018年1月,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乡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18年2月,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重大任务。2019年6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2020年9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房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底,共创建西潞街道苏庄村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拱辰街道南广阳城村等“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92个,达到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0%。打造了西潞街道苏庄村普法供需无缝对接的“普法CPP模式”、青龙湖镇马家沟村“无诉讼村”、拱辰街道南广阳城“契约治村”、军留庄村“自我管理”等一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品牌。

主要做法

(一)坚持科学谋划部署,法治创建稳步推进

房山区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纳入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八五”普法规划等全区普法总体部署和长远规划中,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效率落实。

一是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房山区关于落实<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按照《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民主法治示范村覆盖率达到15%,2021年达到20%,2022年达到30%的任务要求,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区司法局与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2021年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任务、时间、条件、程序等内容,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同年6月,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潞街道苏庄村召开了“房山区2021年创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推进会”,以示范带发展、以创建促提升,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建立机制,高质量落实。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2022年平安房山建设考核乡镇(街道)部分,由区司法局负责打分,明确各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和目标,未完成创建任务的扣0.1分,高标准要求,做好考核工作。房山区财政拨付280万元市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作为创建补贴,经市级严格评审,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命名后,每个村(社区)补贴10万元,已划拨到23个乡镇的24个村和4个社区。同时,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高度重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部分乡镇(街道)也给与了补贴资金用于法治文化建设,如长阳镇对荣获2021年“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军留庄村、佛满村给予26万元奖励补贴。

三是动态管理,常态化监督。为全面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房山区2020、2021年分别对已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座谈、走访、提交报告等形式开展自查自评,全面了解各村(社区)法治建设情况,市司法局进行复核,截至2021年底,全部符合标准,予以保留、无一撤销。

(二)坚持突出法治引领,着力提质增效

房山区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力求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精良的法律服务。

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推进示范建设。一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注重引导村“两委”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强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指导,提升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依托“法律十进”、“宪法进万家”、“以案释法”等重点工作、“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民法典》《宪法》《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主题宣传,让法律深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常态化。二是强化法治人才培育,打造乡村法治“团队”。借助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以及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网格员等多种社会力量普及法律知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注入更多力量。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注重加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的法治培训,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法治宣传平台提档升级。与法治文化阵地融合。通过建设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街、法治主题公园等,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的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如长阳镇军留庄村建成了村级法治主题公园、拱辰街道的南广阳城建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等,逐步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一村一品”;与法治文艺融合。创作快板、诗歌、歌曲、相声等法治文艺作品,依托区级周末大舞台、镇村级文艺宣传队进行广泛宣传。西潞街道苏庄村创作的歌曲《垃圾的艺术》、拱辰街道创作的快板《民法典》、东风街道创作的快板《法治中国更灿烂》等深受广大村民喜爱;与新媒体宣传融合。区司法局“老姚说法”“普法课堂开讲啦”,区法院的“小乐说法”,区税务局的“红生工作室”等,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送进乡村、社区,增添了普法活力,丰富了乡村法治文化。

推进矛盾化解,夯实法治乡村基础。一是调解思维法治化。充分发挥各村调委会、多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兼职调解员化解矛盾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调解思维法治化。二是调解组织规范化。推动调解组织法治化,镇街、村居调解组织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制度、业务、队伍规范运行,全区已建成各级各类调委会655个,其中区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个、长沟分中心1个,乡镇(街道)级调委会27个,村(居)级调委会612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4个。三是品牌调解特色化。积极打造“许顺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助推法治乡村建设。一是优质法律平台延伸到基层。打造区、镇(街)、村(居)三级网络体系,建立27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65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实现“一刻钟服务圈”。打造“热线平台、实体平台、网络平台”三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打造“热线办”、“就近办”、“指尖办”三个法律援助申请途径,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多维度法律援助服务,实现群众“零等待”服务目标。二是优质的法律援助延伸到基层。推行告知承诺制度,通过信息共享、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核查,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推行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律师准入和退出等机制,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实现“应援优援”。三是优质的法律顾问延伸到基层。通过公开招投标,整合20家律师事务所80名律师资源,作为“村居法律顾问”,为村(社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突出制度建设,规范村民自治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房山区村级组织进一步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运行规范,民主法治建设井然有序,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基层民主规范有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党支部书记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牵头抓总,完善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便民服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二是自治方式推陈出新。在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结合村(社区)的特点,贴合实际、适合百姓的乡村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统筹共建、资源共享的普法机制,整合司法、行政执法资源、力量到村(社区),以需求定服务,形成普法合力,实现“供需对接”。建立矛盾纠纷导回机制,引导将争议较小、法律关系明确的纠纷化解在村(社区)内,“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无诉讼村”。建立自治制度,与村民签订自制的涉及治安管理、垃圾分类、消防和电梯管理、出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自我管理协议,实现“契约治村”。

经验启示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是夯实基层普法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要抓党建引领,健全治理体系。一是形成合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实施,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体系,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纳入房山区依法治区总体规划、平安房山建设考核中,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细化任务清单。二是领导重视。在房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终述法工作中,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述法,层层示范并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三是保障到位。统筹利用市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的经费保障并列入年度预算。

二要抓指导引领,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强化创建指导。依据《“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建设指导标准 》,以“因地制宜抓创建”为总体思路,抓点拓面,深入指导“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注重实际工作”为措施,对创建工作突出的村或社区,抓优拓先,现场调研、召开推进会指导创建工作。二是强化普法队伍。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建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并每年针对其开展法治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乡村群众。实施“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工程,点面结合、区域覆盖。

三要抓典型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注重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乡村。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强化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元素与地方特色、地方文化融合,防止法治乡村建设千篇一律,打造“适用地域、适合群众、适宜融合”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且做到“一村一品”,实现多点开花,以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带动全区。在打造典型、亮点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人大调研、组织创建村(社区)代表座谈、媒体宣传等形式,对优秀的创建村(社区)的治理模式进行广泛学习宣传,示范带动,进而广泛提升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在2022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全区各乡镇(街道)积极主动、踊跃推荐,超额完成推荐任务。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京普法
北京普法
北京市司法局
4912文章数 12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