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桂林文保考古人荣健霄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0
分享至

2022年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作出表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授予77名同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荣健霄同志获得该荣誉称号。据了解,广西仅两人获此殊荣。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文物遗址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为做好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荣健霄坚守在文物保护工作一线10余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基层文博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10多年来,荣健霄牵头完成了《桂林市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书》编制、论证,开展申报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工作;主动会同市自然资源、住建部门完成《桂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和《桂林市榕湖北路-古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资料收集和论证,参与起草了《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方案》;组织编写申报材料,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新增数量位居全区第一。与此同时,荣健霄还全程组织参与开展桂林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和出版《桂林历史文化大典》,圆满完成2019年中国公共考古论坛(桂林)、2020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桂林主场城市活动。

桂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为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按照上级要求,荣健霄参与协调完成了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指导协调完成68个项目的湘江战役遗址保护修缮任务,并参与编制、修改《桂林市红色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规划建设方案》,推进全市红色文化旅游高品质发展。

此外,荣健霄还参与完成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新馆建设和对外开放工作、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成开园等工作。与此同时,荣健霄还主持完成第一批桂林抗战文化标识19处建设工作;在对名人旧居进行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分别完成李济深旧居、黄旭初旧居、《救亡日报》社旧址陈列展览并对外开放。

桂林石刻文化丰富,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多年来,荣健霄积极参与和持续推动桂林石刻保护。主持桂林市石窟寺调查工作,完成全市16处摩崖造像210余龛640余尊的资料收集整理。为使保护法治化,针对桂林石刻管理工作难点,荣健霄全程参与《桂林石刻保护条例》起草工作。该法成为桂林市获地方立法权后的第一部实体法,使桂林文物立法保护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与此同时,荣健霄与人合著的《桂林石刻拓片总集(摩崖造像卷)》,将在2022年底出版发行,这将成为桂林石刻的最新研究专著。

“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是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培养。荣誉既是鞭策,也是动力。”荣健霄表示,他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本着“守护好文物,就是守护好城市的根和魂”的初心使命,深入挖掘文物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和利用好,体现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近十年,在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荣健霄同志率领下,桂林市文保工作者积极投身“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文化强国建设中,桂林史前文化考古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研究空白,桂林史前文化内涵与精髓高度提炼为综合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圣地”,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名片,创建了考古成果经济转换ADOS模式,“文化房产资产化”、“万年桂陶产业复兴”、“智慧生态饮用水”等转化桥梁稳步构建,万年桂陶产业复兴S3GCH转化渠道日益成熟,桂林考古经济学会(筹)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编著的国内首部《考古经济学》专著已基本完成,有望填补我国考古经济学的空白。

信息来源:桂林日报、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媒体综合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考古
中国考古
文化是民族之魂 弘扬民族文化
133文章数 1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