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战警》到《攻壳机动队》,人类和机器的融合让人心驰神往。然而世界上真有这么一群人曾经和机械伴生,只不过他们的命运非常悲惨。其中有一个叫做保罗·亚历山大的人,一直和这种机器生活到现在,其他人都被病痛折磨死亡,而他成为最后一个“铁肺人”,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他的故事。
病痛降临
保罗出生于1946年的德克萨斯州,父母是一对普通工人,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得到了无比的疼爱。年幼的保罗健康活泼,对艺术很有天赋,喜欢用画笔绘画一些想象中的东西。父母也非常支持保罗,给他添置绘画工具和素材,并且早早地畅想起未来儿子的艺术生涯。但是一切都在保罗6岁的那一天戛然而止,这个幸福的家庭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下风雨飘摇。
这一天保罗和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玩耍,美好的童年时光在他眼中多彩绚烂,汗水肆意地在奔跑中挥洒。但是突然间保罗眼前一黑,整个身体不受控制的向前摔倒,他努力的想控制住身体却没有办到,接着就失去了知觉。
再次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站在他身边的除了哭泣的父母,还有一群神情冷漠的医生。父母和医生耐心地给保罗解释,他患上了一种当时并不罕见的疾病“脊椎灰质炎”。
这种疾病对1-6岁的孩子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所以俗称小儿麻痹症。感染者的脊椎中的运动神经细胞会被病菌破坏,逐渐丧失运动能力,肌肉萎缩并伴随着剧烈肌肉疼痛。当时美国的卫生条件很差,粪便的处理并不像现在这么科学,城市里到处臭气熏天,病毒随着粪便传染给很多孩子,大约27000人被感染,超过6000人死亡,就连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被感染过。
保罗对病情似懂非懂,但是身上多了一个巨大的铁制装置让他很疑惑。说是这个装置装在保罗身上,不如说他被装在这个装置里,因为他的下半身都被固定在这个装置里,就像生活在一个“铁桶”中。这个“铁桶”就是铁肺。
身体备受摧残
人的肺每分钟要呼吸12-20次,就好像一个大风箱,但是肺没有肌肉,只有无数的毛细血管,需要外力推动。胸腹之间的一层叫做“膈肌”的薄薄肌肉好像风箱的拉杆,上下运动挤出废气,又抽进新鲜空气。
保罗的运动神经被病毒侵蚀,膈肌和肋间外肌都失去了作用,呼吸已经不能自主控制。铁肺就是起到代替这些呼吸肌肉的作用,通过加压的方式挤出肺部的空气,再降低气压让肺部抽进一些空气让血管吸收氧气。更加可悲的是,保罗肺部的痰液无法排出,医生只能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定期手动取出痰液,这又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父母和医生只能训练保罗用表情交流。
铁肺中的70年
很多孩子和保罗一样被困在铁肺中,其中一些为了从痛苦中解脱选择了和父母商议去掉铁肺“自然死亡”,而更多的是在治疗中不治身亡。保罗每天都面对各种死亡的消息,这些同龄人一个又一个地消失在视线中,让他感受到无尽的压力。
在1954年,保罗的母亲接触到了一名脊椎灰质炎的专家,这名专家发明了一种依靠舌头呼吸的方法,就是依靠舌头挤压口腔内的空气,让这些空气进入肺部。这种方法被称作“舌咽呼吸”,是专门针对脊椎灰质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让患者脱离铁肺生存几小时。
正是这宝贵的几小时,给保罗的生命创造了新的可能,他决定继续上学,给人生续上新的一页!父母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选择学校让保罗入读。由于手臂肌肉退化,保罗只能用嘴叼着笔在纸上书写,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
21岁时,保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此时选择再次到来。保罗因为机缘巧合对法律产生了极大兴趣,因此大学选择了法律专业,之后继续攻读法律研究生,毕业后,保罗由于优异的学识和传奇的经历,得到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是相对容易的得到收入,保罗选择了更加艰难的考取“律师证”。美国的律师从业资格比中国的更加难以获得,保罗靠坚韧的意志做到了这一切,即便嘴角被铅笔磨破,即便身边同学投来的不屑。
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后,保罗深耕家庭法和破产领域,赢得了很多客户的选择,他也因此成为了知名律师。社会的认可让保罗名利双收,甚至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狗的三分钟》
在保罗的回忆录中,保罗自豪地写到:“我的水平很好,我有成千上万的客户,他们很信任我。”
这本名为《狗的三分钟》的回忆录耗费了保罗8年时间,每一个字母都是他叼着笔在键盘上写下的。字里行间没有对病痛的抱怨,只有亲身经历的述说,与病魔抗争的经历,以及对世界的无限热爱。
这部书出版于2020年,英文名叫做《There Minutes For A Dog》,至今还没有翻译版,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国外网站购买正版。
暮年的硬汉
保罗的舌咽呼吸法早已失去了效果,他再一次回到了铁肺中,不能再脱离出来哪怕一分钟。保罗的房间简朴整洁,墙壁上挂满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家庭照片,代表了他丰富多彩又意义非凡的一生。
前些年也发生过惊险的一幕,保罗的铁肺由于呼吸机早在70年代就被便携式呼吸机取代,现在已经没有人会修理,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威胁他的生命。不过好在保罗通过youtobe求助网友,终于寻找到了会修理铁肺的机械师。
回顾起保罗的经历,无疑是让人振奋的,他无比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无数人。至于原因,可能是他书中的一句话吧:“I don't want to die.”
作者:旧时梦话 初审:丁孩儿 校稿编辑:未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