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代没有银行转账,皇帝怎样给地方官员发工资?

0
分享至

我们古代的时候,没有银行,没有电汇,没有网上转账,试问:我们古代的官员,他们是如何领工资的呢?

是不是皇帝派出无数个财务出纳,跑到全国各地,常驻在各地的衙门,每个月负责给当地官员发放银子呢?

答案是否定的。

古代中国各地官员领工资这事,和我们今天,大不一样,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区别:不是按月发放。

是的,在古代中国,各地官员的工资,一般不是按月发放,而是按照一年或者半年来发放的。

也就是说:有的一年一结。有的半年一结。

而且多数的朝代,都是一年一结,或者半年一结。

为什么多数朝代不是按月发放呢?

其实,就是因为当时交通不方便,所以,工资按月发放,成本过高。

不过,也有少数朝代在某些时期,采取了按月发放的办法,当时叫做“月俸”,例如,晋朝(公元265年-420年)就是实行的月俸制度。

第二点区别:不是纯粹现金发放。

这一点也和我们今天有很大区别。我们今天发工资,都是发的货币,但是在古代,并不是纯粹发货币,通常古代官员的工资发放,是以“银子+实物”结合的形式发放的。

最典型的:就是发一部分钱,然后发一部分粮食,例如大米或者小麦。

粮食在古代,也是工资

清朝就是这样,清朝的俸禄,是银子和粮食一起发的,这种办法在古代,叫做“半谷半钱”,也叫做“俸银+禄米”,也就是说,“俸”是指的钱,“禄”是指的粮食,所以合称俸禄。

晋朝时期,也是发一半大米,一半现金。史料《晋百官表注》,有这这样的记载:

“四百石(斛),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

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我们晋朝的县令啊,年薪是四百斛大米,但,不是按年发放,而是按月发放,每月发放大米十五斛,发钱二千五个,一年下来,总待遇大约等于四百斛大米”

唐朝则是银子、大米、布匹等,混在一起发放的。

除了这些之外,也有发食盐的,到了寒冬时候,还发炭,酷暑的时候,还发冰,总之啊,“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明朝更奇葩,依照《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明朝官员的工资,除了发一部分银子之外,朱元璋还用国库里面的棉花、药品等物资,对官员进行发工资。

所以,明朝那时候有一种奇葩的往事,那就是:官员领到“禄”之后,有时会到大街上,把自己领到的棉花、药品等,卖掉,换钱,然后把钱带回家。

有时候发工资要用牛车去拉实物

值得一提的是商朝。商朝给官员的待遇,是以封地为主,当时叫做“职田”,意思是:你做这个职位,我给你一块田,你把田租出去,收上来的田租,就是你的工资。

第三点区别:不是在本地发放。

是的,发放地点,也和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是直接在单位领工资,但在古代,县衙里面,并没有财务出纳,领不到工资。在古代,各地官员的工资发放地点,大体规律是这样:

京城的官员:直接到国库去领工资。

地方的官员:到各个省份的“省库”去领。

清末政府粮仓留影

什么叫“省库”呢?

简单地说,就是“省一级的国库”,例如,广东省的“省库”,就在省城广州。

无论国库,还是省库,都不仅仅是放钱的,而且,还是储存粮食的。所以,当时的国库、省库,等于粮仓+钱仓+各种物资仓。

史料《唐六典》记载:京城官员的禄米、布帛等,由“司农寺”属下的“太仓署”发放,而唐朝各地官员的禄米、布帛,则由“各州郡仓曹”发放。发放时间是半年一给,一年两次。

唐朝的时候没有省,只有州郡,所以,地方官员的工资,由“各州郡仓曹”发放,“仓曹”就是国库管理员,唐朝时候不叫“省库”,而是叫“州库”、“府库”等名称。

那么,读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了:

古代给官员发工资,直接发钱不好吗?想买什么买什么,为什么要发大米、布匹、药品、棉花这些实物呢?

首先呢,朝廷当年从农民手上收上来的税,相当一部分,就是收的粮食,那么朝廷认为:官员归根结底,也是需要买米的,因为你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嘛,横竖你都是要买米,干脆直接给你发米就好了,否则我发钱给你,你拿钱去买米,瞎折腾嘛,何必多此一举?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通货膨胀。

是的,通货膨胀。

一两银子,上半年还能买到100斤大米,可是到了下半年发放的时候,往往只能买96斤大米了,所以,索性规定:无论通胀如何,无论物价怎么涨,我都是给你发1000斤大米,这样,就可以抵销通胀。

好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工资一年一结、半年一结,要到省城的“省库”去领,难道官员每隔一年或者半年,都为了领工资,特意跑省库一趟吗?须知,有的偏远县城,离省城几百公里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多种多样了:有的官员,确实是特地跑省城一趟,有的则是趁着到省城办事的时候,顺便领工资,也有的官员贿赂、收买、讨好“省库”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托人、或者嘱托驿站人员,把工资带到地方,面交,也就免去了舟车之苦。

说到这里,老冯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件事上面,有贿赂,也有“反向贿赂”,也就是说,既有地方官员贿赂“省库”出纳,也有省库的出纳主动给地方官员把俸禄送上门、特意讨好地方官员的,大体上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顺德县令,到省库去领工资,省库的出纳小明是番禺县人,小明对顺德县令一无所求,这种情况,顺德县令需要给小明送钱,然后呢,小明和驿站人员合作,每年或者每半年,把工资送到顺德县衙。

第二种情况:顺德县令,到省库去领工资,省库的出纳小明刚好是顺德县人,小明在顺德的家中还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需要顺德县令“关照”,那么这种情况下,小明就会主动安排人手,把工资送到顺德县衙,为什么?因为小明需要讨好顺德县令。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不但在地方出现,而且在中央,也出现了,唐代史料《朝野佥载》卷三,记载了这么一个事:

监察御史(检察长)李畲,叫太仓署(国库)把他的工资送上门(史料原文:禄米送至宅),李畲的老母亲签收了,然后呢,李畲的老母亲拿出钱,给那个跑腿的国库职员支付小费。

那个国库职员赶紧摆手,说:不要不要,我们帮检察长跑腿,从来不收钱(史料原文:御史例不还脚钱),不但不收钱,而且,这个国库职员,还故意多送了检察长三石米。

李畲的老母亲不同意,她把小费硬塞给那个国库职员,而且呢,坚决要求国库职员,把额外带来的三石米,带走,国库职员不敢得罪李畲的老母亲,于是,一一遵命,悻悻而去。

然后呢,检察长李畲回家了,李畲的老母亲骂他:你平时就是这样当官的吗?国库小职员帮你跑腿,把你的工资送上门,你从来不给小费?而且他送你的大米,你也每回都收?!你呀你,你知不知道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贿赂你,讨好你,是迟早要你帮他办事、是要你为他徇私枉法的呀!

老母亲直把李畲,骂得狗血淋头,李畲不敢顶嘴,次日回到单位,李畲跟他的检察官同僚说起这事,大家都说,你妈妈说得对,我们都是混蛋。

这事从我们今天明眼人一看,其实很清晰:国库的职员,都是肥差,大把的贪污机会,他们当然要贿赂、要讨好检察长,万一遭人举报,指望检察长“关照”。

说到最后啊,老冯顺便跟大家说说,我们汉语里,为何把“工资”叫做“薪水”。

薪,是烧火煮饭的柴。

水,是家里喝的水、用的水。

“薪水”,就是木柴和水,请问,我们的汉语,为什么管工资叫薪水呢?

这个事情的典故很有趣。

其实,源头就在: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

陶渊明

史料《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传》,收录了陶渊明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信是这样说的: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我(陶渊明)的儿子呀,你这点收入啊,连养活你自己,都成问题,现在啊,你爸我,给你送来一个仆人,这个仆人可以帮你砍柴劈柴(薪)挑水煮水(水)”

这,就是汉语“薪水”一词的典故和出处。

大家要知道,我们古代的读书人,读圣贤书,耻于谈“钱”,所以,每当谈到“工资”的时候,就用陶渊明的“薪水”来指代“钱”,附庸风雅,本来是谈钱的,用“薪水”指代之后,就显得很文雅。

我们的文学家陶渊明,至死都想不到,他写给他儿子的信里面的“薪水”二字,竟然变成了我们汉语的一个特定词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刷屏!300万以上年薪全部退还?最新回应!

刷屏!300万以上年薪全部退还?最新回应!

券商中国
2024-06-07 16:20:38
网红杨爸意外受伤!小杨哥直播透露原因:非要在我妈闺蜜面前展示

网红杨爸意外受伤!小杨哥直播透露原因:非要在我妈闺蜜面前展示

圈儿内人
2024-06-07 12:13:08
威廉提及夏洛特公主,透露她不想去上学,最近一直被考试困扰

威廉提及夏洛特公主,透露她不想去上学,最近一直被考试困扰

红袖说事
2024-06-06 23:40:55
郭晶晶妈妈罕露面,戴银手镯头发已花白,祖孙三代同框有同款大眼

郭晶晶妈妈罕露面,戴银手镯头发已花白,祖孙三代同框有同款大眼

宋若时尚搭
2024-06-08 04:47:33
张雪峰老师喊话:女生选择这五个专业,将来就业“躺赢”!

张雪峰老师喊话:女生选择这五个专业,将来就业“躺赢”!

番茄说史聊
2024-06-07 21:49:39
欧洲议会选举,荷兰右翼政党“大胜”

欧洲议会选举,荷兰右翼政党“大胜”

参考消息
2024-06-07 20:10:13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杜米特鲁·贝拉基什:“北京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杜米特鲁·贝拉基什:“北京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国际在线
2024-06-07 11:20:57
刘亦菲活动生图被万茜秒了,网友辣评“ 没想到大象腿具像化了”

刘亦菲活动生图被万茜秒了,网友辣评“ 没想到大象腿具像化了”

圈儿内人
2024-06-06 18:10:30
麦迪称库里缺队友就进不了季后赛 霍里:那些垃圾乔丹也带不动

麦迪称库里缺队友就进不了季后赛 霍里:那些垃圾乔丹也带不动

直播吧
2024-06-07 19:06:23
亲热时,有3个部位是禁吻区,为了男女双方的健康,不要轻易触碰

亲热时,有3个部位是禁吻区,为了男女双方的健康,不要轻易触碰

碧晴养生汇
2024-06-08 05:29:12
刘亦菲出席《玫瑰的故事》首映礼,穿衣打扮被吐槽,大腿成关注点

刘亦菲出席《玫瑰的故事》首映礼,穿衣打扮被吐槽,大腿成关注点

娱乐精灵兔
2024-06-07 10:36:03
刚解禁1天,武磊却伤了,报到10天无法训练,中国队3大前锋受损

刚解禁1天,武磊却伤了,报到10天无法训练,中国队3大前锋受损

北门儿
2024-06-07 18:02:06
犹太人到底干了什么被全世界仇视?网友炸锅了,看完我恍然大悟!

犹太人到底干了什么被全世界仇视?网友炸锅了,看完我恍然大悟!

有趣的羊驼
2024-06-06 14:23:48
特巴斯:姆巴佩在皇马的薪水是基于市场的,他在巴黎的收入过高了

特巴斯:姆巴佩在皇马的薪水是基于市场的,他在巴黎的收入过高了

直播吧
2024-06-07 23:54:08
美国的阳谋:持续袭击俄罗斯本土,逼迫俄军从乌东4州等地撤军!

美国的阳谋:持续袭击俄罗斯本土,逼迫俄军从乌东4州等地撤军!

铁血米尔
2024-06-05 10:13:49
太焦虑?王思聪现身东京,穿2万潮裤配4.5万鞋,后脑勺却秃了几块

太焦虑?王思聪现身东京,穿2万潮裤配4.5万鞋,后脑勺却秃了几块

琪琪侃娱
2024-06-07 21:20:16
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洞见
2024-06-05 22:05:17
我是领导,你就得陪我睡,不给我睡就开除!

我是领导,你就得陪我睡,不给我睡就开除!

看界馆
2024-06-07 15:54:55
美国务院: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不支持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美国务院: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不支持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二号院观点
2024-06-03 15:00:02
华为往事:1994年华为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结果,靠专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华为往事:1994年华为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结果,靠专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风向观察
2024-06-07 09:10:03
2024-06-08 09:24:49
读书人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历史人文知识传播者
1075文章数 458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普京积极出招 向美国后院派出最危险核潜艇

头条要闻

牛弹琴:普京积极出招 向美国后院派出最危险核潜艇

体育要闻

优势在我?中国足球有自己的节奏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身陷退市股的投资者:我的钱瞬间没了

科技要闻

6家大模型抢答高考作文,谁是你心中的Top1

汽车要闻

2.0T混动售20.98万元起 福特蒙迪欧运动版上市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数码
时尚
公开课

《血源卡丁车》全平台下载量破20万:新补丁已发布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数码要闻

翻新款苹果 M3 MacBook Air 上架美国官网,价格立减170~200美元

接下来几个月,比看赛事更有意思的是......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