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选读(三)

0
分享至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线上知识竞答活动开始啦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下卷)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于2022年1月24日在全国发行。

该书由新华书店主渠道发行,市县区各新华书店卖场均有销售。

该书分上下卷,共11章、83节,约49万字,史料丰富、凝练生动,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前进

1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宣传的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和宣传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如何联合尽可能多的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0月1日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们,一切有爱国天良的军官和土兵兄弟们,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神圣事业的党派和团体的同志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中国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兄弟们,大家起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

1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决议和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瓦窑堡会议后,党采取切实措施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转变目前宣传工作给各级党部的信》,指出目前我们的宣传工作必须为适合于党的策略路线,适应于夺取更广大的群众,适应于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而急剧的转变,目前宣传工作最中心最紧急的任务,就在于“用一切的力量去暴露日本强盗的凶暴侵略行动与蒋介石无耻的卖国政策及欺骗”。193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派冯雪峰、潘汉年到上海,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年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地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加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了推动新的文艺工作,结成统一战线中新的战斗力量,11月,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话指出,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是伟大的光荣任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13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认为西安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应该支持。张闻天在发言中主张“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作结论时强调,不应把反蒋与抗日并立。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独立自主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1937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意义及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宣传解释大纲》,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和平,实行对日抗战”。5月至6月,中共中央先后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苏区党代表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毛泽东指出,我们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的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摘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前进

2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持久战

战略总方针的宣传

《论持久战》

为了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必须明确提出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当时,“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中日战争的过程究竟将怎样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如何才能取得胜利?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明确解决。

早在1936年7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已经提出了通过持久抗战争取胜利的方针。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总结全国抗战开始以来10个月的经验,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

《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在讲演中指明了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进而指出: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

《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动员的方法是,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38年7月1日,《解放》全文发表了《论持久战》,并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10月7日,中央发出指示:各政治机关在宣传鼓动工作中要加重说明中日战争之持久性,中国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一城一地之得失不会决定胜负,坚持与日寇作长期的斗争,反对利用武汉失守及危急可能来动摇抗战决心散布一切失败情绪的企图。

这部著作,不仅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还在国民党统治区与海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毛泽东为《论持久战》英译本写了序言。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摘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前进

4

党的七大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刘少奇在报告中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

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反复比较鉴别,终于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党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七大对全党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提出明确要求: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一切党校和训练班必须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作为基本教材,一切干部必须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一切党报必须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部门要将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编为通俗读物,在党内发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运动,把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作为每一个党员的职责,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1945年6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社论。社论强调:大会最后一个历史标志,而且是最重要的历史标志,就是毛泽东思想被全党一致承认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经过24年3次革命战争的考验,我们党创造了完全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找到了它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这是中国人民伟大无比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取得决定胜利的历史标志。(摘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前进

7

整风运动中的宣传思想教育

延安文艺座谈会

针对延安文艺界在整风运动中暴露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

5月2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发表讲话。他说:“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他强调,在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要战胜敌人,仅仅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是不够的,“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为此,就要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毛泽东鲜明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这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

5月16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与会者对文艺问题发表的各种意见。23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最后一次会议,并作结论,讲了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首先,讲党领导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其次,讲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他说:一个是源和流的问题。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一个是普及和提高的问题。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第三,讲文艺工作的党内关系和党外关系问题,指出党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在抗日、民主、艺术方法艺术作风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团结起来。第四,讲文艺批评问题,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我们的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第五,指出延安文艺界中还存在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

毛泽东5月2日发表的讲话和5月23日所作的结论,后来合为一篇编入《毛泽东选集》,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系统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是一篇彪炳史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

5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毛泽东指出的延安文艺界中存在着的偏向,党的文艺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决定,今后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要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所作的结论,经常有计划地召集文艺界的党员开会,加强党对文艺界整风运动的领导。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毛泽东又两次发表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对座谈会讲话内容作进一步阐述。在5月28日的整风高级学习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目的是解决文学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和我们党的结合问题,和工人农民结合的问题,和军队结合的问题。要结合,就必须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转变到无产阶级思想。对文化人、对知识分子要采取欢迎的态度,要懂得他们的重要性,没有这一部分人就不能成事。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话指出:你们现在学习的地方是小鲁艺,还有一个大鲁艺,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大鲁艺的老师。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对整个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指导作用,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革命文艺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

在随后开展的延安文艺整风中,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学习贯彻的重要文件。1943年10月20日,中央总学委发出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指出: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事业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语言写成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讲话决不是单纯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具体化,是每个共产党员对待任何事物应具有的阶级立场,与解决任何问题应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示范。各地党组织应把讲话当作整风必读文件,在干部和党员中进行深刻学习和研究,作为今后干部学校与在职干部的必修课,并印成小册子发送到广大的学生、群众和文化界、知识界的党外人士中去。11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强调讲话规定了党对于现阶段中国文艺运动的基本方针,不但是解决文艺观文化观问题的教育材料,并且也是一般的解决人生观与方法论问题的教育材料,要求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把党的方针贯彻到一切文艺部门中去,使文艺更好地服务于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事业,推动文艺事业更好发展。

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奔向抗战前线,深入农村、部队、工厂,接触群众,体验生活,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吕梁英雄传》《洋铁桶的故事》《荷花淀》、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动员起来》、歌曲《东方红》《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以及木刻新年画《保卫家乡》《结婚登记》《减租会》等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朝气蓬勃的解放区新文艺运动。中央党校教员编排的平剧《逼上梁山》,被毛泽东称赞为“旧剧开了新生面”,“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通过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鲜明的时代主题,对宣传教育根据地军民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农村看了《白毛女》演出,很快发动群众展开反霸斗争;一些部队看了演出,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迅速掀起杀敌立功的热潮。(摘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来源:《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六安新周报
六安新周报
六安唯一一份都市生活报
10406文章数 55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