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下旬,江西省南昌市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一个头上包扎着绷带的姑娘,在睡梦中惊恐地蜷缩起身子,额头冒着冷汗,嘴巴里不断地发出尖叫声……
她已经连续几天做了同样的梦:
梦中,她倒在地上,一堆重物压在她上面。她拼命地挣扎,想喊救命却喊不出来,想伸手抓东西却使不出一点力气。
突然,前面射进了一道光,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双手搬开东西,蹲在女孩身边,嘴里说着话,可是女孩就是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女孩醒来后,坚持认为梦中的男子就是她的救命恩人,恳请记者帮她寻找这个人。
奇葩的是,记者还真费尽周折帮她到处寻找梦中的男子,最后,这个人找着了吗?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
2006年7月9日下午,龚海燕带着一个30多人的旅游团队在回程路上。
当大巴车行驶到在南昌市塘南镇一段乡村路上的拐弯处时,一辆农用车突然冒出来,眼看就要撞上,大巴司机本能地扭转方向盘避开。
接着,一声巨响,农用车逃过一劫,大巴车却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数米深的大水沟,车厢里顿时尖叫声四起。
此刻,弯腰给游客拿水的龚海燕,整个身体瞬间腾空又被狠狠撞下,随即到来的是锥心的疼痛,她的意识逐渐模糊。
半个月后,在南昌市一家医院病房中,龚海燕终于苏醒过来。妈妈激动地看着她,没想到她却用陌生的语气问:“请问,你是谁?”
经过医生检查,死里逃生的龚海燕,由于车祸中头部受到撞击,出现了短暂性失忆,父母、年龄、工作她都想不起来了。
还好,经过治疗,龚海燕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尽管还没有恢复记忆,脸色是一天天红润起来,父母总算安心了些。
可一天夜里,陪床的母亲却被女儿的尖叫声惊醒,只见她眉头紧蹙,满头冷汗,显然在做噩梦。
母亲赶紧叫醒女儿:“海燕,海燕!”。
原来龚海燕正在做一个可怕的梦。
梦里的她身边围着一群面目可怕的人,这些人满身血污,嘴里发出凄惨的叫声……她很想逃离,身体却被重物压得动弹不得。
就在她陷入极端的恐惧当中时,一个男人带着一束白光从黑暗中走进来,努力搬着上面的东西,嘴里一直对她说着什么。
睡梦中的龚海燕努力去听,怎么都听不清。
这时,母亲的叫声把她叫醒了。
龚海燕这才告诉母亲,这样的梦境已经反复出现好几次了,弄得她心里惶惶不安。
在母亲的劝说下,龚海燕把梦里的内容告诉了医生,希望能找出原因。
医生初步判断,这应该是车祸后应激性创伤综合症的常见表现,可为什么总出现同一个男人,他也无从解释。
之后,龚海燕又连续做了同样的梦,后来有一次终于听清了那个人的话,大概意思是:“姑娘,你不能睡,再坚持一会儿……”
龚海燕反复回想,认定这个人是她的救命恩人,就让父母去打听是谁救了她。
可是父母却告诉她,救她的人是消防官兵。
爸爸还把当时的现场采访报道拿给她看,“孩子你看,这是记者拍到的照片,里面有没有你要找的人?”龚爸爸指着报纸说。
龚海燕接过报纸仔细盯着看,只见照片上的大巴车已经被水泥杆撞碎了挡风玻璃,整个车头都变形了,赶过来的消防战士和武警官兵正忙着救人,人群中的确没有她梦中出现过的陌生男子。
可是,龚海燕还是相信自己的梦,仍然坚持梦里出现的人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可怎么就没人见过他呢?
龚海燕思前想后,留意到报纸上记者的联系方式,于是,她尝试着联系当时到过现场的记者。
8月初,龚海燕终于联系到记者小毅,立即给他打电话,向他了解当天的情况。
小毅一听她的自我介绍,马上就想起来了。
那天他赶到现场采访时,刚好看到两个消防战士正将一个满身血迹的姑娘抬到担架上,就是受伤最重的龚海燕。
龚海燕在电话中,将梦中出现的救命恩人描述了一遍,然后问小毅是否见过这么一个人。
小毅仔细回想了一遍,明确地告诉她,没见过这么一个人,而且对龚海燕仅凭梦境就确定救命恩人,表示有些不可思议。
可是,龚海燕却告诉他:“请你相信我,那个人是存在的,如果能找到他,我很想当面谢谢他。”
听到姑娘这么肯定,小毅被深深触动了,他决定好好寻访一下。
从干上记者这一行那天起,小毅一直坚持,记者的职责就是还原真相,不放弃任何一个寻找真相的线索,哪怕不一定有结果。
请示过领导后,小毅再次来到了事发现场。他观察了周围一圈,这里地处偏僻,只有附近一个村子的十几户人家。
小毅到村子里走访后,还是一无所获。
“现场一片混乱,只看到消防官兵。”
“没看见其它救援的人,我家男人后来赶过去时,人都已经出来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赶到现场看过,可村里人都表示没有见过女孩梦到的人,难道他真的不存在?
为了追根到底,小毅又来到消防队打听。因为没有具体的长相特征,救援人员也表示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场的确没有看到其他参与救援的人。
不过在闲聊中,中队长倒是提到了一个奇怪的事:“当时我们赶到时,见到不少人已经在车外面了,车上只有导游和司机。这有点不合常理,一般人经过惊吓后会很虚弱,这些人,倒是都从车里出来了。”
“不过,也可能是乘客自己砸破玻璃逃出来了。”中队长补充说。
在聊天中,小毅还了解到一个信息,龚海燕是几个消防战士用切割工具锯断钢管,才救出来的。
这与龚海燕说的完全不符合,小毅忍不住动摇了,毕竟那只是个毫无根据的梦。
就在小毅在犹豫时,报社来了电话,说有个车祸现场亲历者,打来了热线电话,有线索提供。
爆料者说,那天她也在车上,所幸的是,她只是受了点轻伤,意识比较清醒,于是将当天的情形记得比较清楚。
大巴车侧翻进水沟后,车里的乘客因为惯性,最后都叠压在一起,车上的座椅大都被连根拔起,压在人身上,更可怕的是,还有闻到一股浓重的汽油味。
小凌姑娘当时在最外围,身上被压着一张座椅。
一瞬间,痛苦的呻吟声和绝望的哭声弥漫在车里,这时车尾突然响起几声巨响,大家以为要爆炸了,一起尖叫起来。
她壮胆朝车尾看去,却看见从车尾爬进来一个男人,将压在她身上还没完全断根的椅子徒手掰掉,向她伸出一只手:“别哭,来,我带你出去。”小凌就跟着男子从车尾爬了出去。
安顿好她后,小凌看到男子又匆匆转身向车子走去,当时她还善意地提醒他,汽油漏出来了。那个男子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后来,小凌姑娘说自己可能是精疲力尽了,觉得自己安全后,就昏睡了过去。
根据小凌姑娘提供的线索,证明龚海燕梦境中出现的男人的确存在,而且力大无比。
可是,为什么后面赶来的救援队伍谁也没看见过此人呢?
大家都对这个救人后销声匿迹的见义勇为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找出这个神秘的大力士,《南昌晚报》很快就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篇寻找救命恩人的启事,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在医院的龚海燕看着父亲拿来的报纸上的启事,不禁热泪盈眶。
经过连日的治疗,她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记忆,但情绪已经平复了很多。
这些天,她无数次努力地回忆,现在终于有了恩人的线索,不会有人再怀疑她的话了。
可是好事多磨,寻人启事发出去好几天了,还是没有救命恩人的消息,报社一时间也无计可施,仅凭两个姑娘的零星记忆,想找到人,真是希望渺茫。
龚海燕每天一醒来,就是给报社打电话:
“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找到恩人,当面说一句谢谢。如果没有他,恐怕我活不到消防人员赶来。”
这是龚海燕不止一次对小毅说的话。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寻人启事刊登一个多月后,龚海燕终于等来了恩人的消息。
一个外地游客打来电话告诉记者,她手上有一部手机,是现场救人男子留下的,她因为刚好着急回南昌办事, 现在手机就在她手上。
“当时我死里逃生,就想给家人报平安。”这名女士激动地说:“救人男子把手机借给我,接着又去救人了。”
等女士打完电话再找男子时,却找不到他了,她就只好把手机先收着。
小毅不敢怠慢,立马联系了这个外地游客,拿到了手机。随后,小毅怀着激动的心情,找到通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帮忙。
至此,神秘的救人男子终于浮出水面,小毅立即赶过去采访了这个神秘的见义勇为者。
这个神秘人名叫熊文清,是当地高速公路公司的员工。
当天,他正好骑车经过当地,回乡下看望母亲,没想到在路上,他竟然亲眼目睹在他前面五十米外的一辆大巴车翻入水沟。
来不及细想,熊文清赶紧加大油门冲过去。
现场一片混乱,他还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汽油味,熊文清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时间不允许他有半点犹豫!来到车前,他立即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破了车尾的窗户玻璃,进去后,又把压在乘客们身上的椅子掰断,再通过车窗把他们一一背到车外。
整整二十分钟内,他一口气都没停歇,连续救出了二十多个旅客。
直到车里只剩下了司机和被压在最底下的一个姑娘。
那个姑娘就是龚海燕,当时她满身血污,已经非常虚弱。
熊文清一边尝试把压在她身上的椅子掰掉,一边不停地跟她说话,怕她睡着。
可是这时候熊文清的体力已经消耗过大,那椅子就是掰不动。
正在这时,两辆消防车鸣笛赶来,熊文清这才松了口气。
为了给救援人员腾出位置,熊文清就钻出了车子,走向不远处准备稍作休息。
此时,他身上因为救人已经染上斑斑血迹,救援官兵误以为他是受伤游客,见他可以自己行走,也就没太留意他,都去抢救车上的重伤者。
后来,他目睹龚海燕和司机被成功救出后,才悄悄骑上摩托车驶离了现场。
当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时,他这才告诉记者,自己曾是一名举重运动员,曾获得江西省运动会举重冠军。
“以前的功底,没想到在救人中派上用场。”熊文清憨厚地说。
现场掌声响起,大家夸他救了那么多人还一声不响时,熊文清害羞地摸摸后脑勺,笑着说:
“没什么呀,我只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
2015年10月6日,一个特殊的访客拿着月饼、鲜花走进龚海燕病房。
“看来你恢复得不错呀。”
熟悉的声音,瞬间让龚海燕想起身处死亡边缘的瞬间。
龚海燕热泪盈眶,激动地拉着熊文清的手,哽咽着只会说“谢谢”。
此刻,全民寻找救命恩人的故事才算落下帷幕。
当年,熊文清获得了包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多个奖项。
可是获得这些殊荣的熊文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是不骄不躁,埋头努力工作之余,一如既往地保持一颗热心肠。
被救者对救命之恩刻骨铭心,做梦都想着报答恩情;救人者人淡如菊,一颗平常心,从没想过回报。
这才是女子梦中寻找救命恩人的真正意义。
伟大来自平凡,英雄来自民间,愿这世间,多一些这样的光芒。
参考资料:
江南都市报《熊文清:时代的英雄》
《江西女孩车祸昏迷半月,醒后艰难开口,说得话让母亲如遭雷击》
-END-
作者:轻尘饮雪
编辑:剩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