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在制造业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将一事无成。日本媒体也说,只要日本锁住大型机床,中国根本造不出航母。
在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许其亮出席下水仪式,引起了举世关注。第三艘航母顺利下水的消息不仅是国防力量增强的体现,也是中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的有力证明。
但是小的进步并不能大幅缓解中国机床面临的压力,日本人作为最大的高精机床生产国,他们敢说这样的话也绝非空口无凭。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要想更进一步,在机床的改造升级上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 日本机床的优势
日本的机床工业起始于1889年,但是日本第一次制作机床却早在1972年。当时的东京炮兵工厂为了方便制作武器,研制出了两台铣床和钻床。机床的使用对日本的军工企业帮助巨大,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效率,这也是日本机床的开端。
但是小规模的应用机床并不能带动日本的经济大幅度发展,这种状态直到1889年才遇到转机:在1889年成立了以池贝工厂和日石新泻铁工所为代表的机床厂家,大大的提高了日本机床厂家的地位。
机床的高效率作业让日本军部欣喜不已,民间随即涌现出了大批的机床生产厂家,这为日本的机床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到了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机床制造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机床工业能够迅速壮大,和频繁的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二战后,日本进入复兴期,机床工业又一次进入了迅猛的发展时期。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日本的机床工业也遭遇到了石油危机和欧美诱导签订的“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升值萧条”曾经一度狠狠的遏制住了日本机床制造业的咽喉。
后又遭受泡沫经济、美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打击。可是日本的市场恢复力很好,在经济停滞将近二十年里,日本转型升级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一举成为世界上高精尖机床的最大出口国。
有数据显示,在华为手机的1631种零部件中,来自日本的零件多达869种,占比53.28%。日本生产的高精尖器件也直接卖给美国军方,由此可见日本高精机床的实力。
二、 我国机床的现状
我国机床的起步较晚,历史记载要比日本还晚4年,据说是曾国藩派人前往美国购买回来的,拉开了中国机床的序幕。
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最大的机床消费国,生产的机床远销各国。有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中国机床出口金额为87160万美元,同比增长20.7%。
中国的机床野蛮生长开始于20年前,当时的中国选择了收购国外市场的办法。通过海外收购,中国沈阳机床拿下了德国希斯、大连机床则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
收购不仅节省了研发资金,还一举拿到了数十项专利和广袤的市场,走了捷径。这两年中国机床也没有停下脚步,今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国际展览会上展示了8款新品和26种高端机床,展现了中国在机床工业上创新创造的良好势头。
三、 我国机床的短板
不过我国机床工业在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暴露出来的短板也是让人头疼不已。清华大学教授沈烈初就曾经指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对日本的基础精密零件依赖过高。也就是说,我们空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却只会“做大”,没有“做强”“做精”。
尤其困难的是,中国目前很难通过收购的手段获得核心技术和专利,因为欧美已经采取措施禁止向中国输送5轴以上的先进机床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突破困境,怕是只能组建团队攻坚克难,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来。
有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七轴五联动机床成功问世,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达到了60.2万台,累计增长29.2%。截至2022年1-2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达到8.9万台,累计增长7.2%。但是发达国家已经着手研究9轴5联动,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总结
中国自改革以来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确实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先进机床这样的高精尖领域,依然存在着卡脖子的技术没有掌握好。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的科研人员不得不拿出实干精神攻坚克难,掌握技术的要害所在。
小到圆珠笔头,大到载人航天技术,中国都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在先进机床领域我们终会有赶超的那一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中留言,和笔者一起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