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农机逐麦浪 减损保归仓——“陇东粮仓”灵台县“三夏”小麦机收工作走笔

0
分享至

农机逐麦浪 减损保归仓

——“陇东粮仓”灵台县“三夏”小麦机收工作走笔

平凉日报记者 李芳芳

小麦覆陇黄、田间收割忙。

站在灵台县上良镇万亩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犹如身处一片金色的海洋。蓝天白云下,麦浪翻涌,麦穗飘香,数台型号各异的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一字排开,匀速向前,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这是灵台县“三夏”小麦机械化收获的生动注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早在1959年,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这样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为全省冬小麦优势产区,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实施农机惠农项目,提升农机科技装备水平,着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在位于灵台县独店镇的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辆辆农业机械整齐地停放在院子里。合作社负责人朱小峰笑着说:“我这里天上飞的,地里跑的,基本配备全了。”

灵台县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现已发展为集耕、种、防、收、烘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种、产、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有13台拖拉机,5台小麦收割机,4台大型玉米收割机,8台小型玉米收割机,4台无人植保机,还有27个农机手,年均开展深松作业面积1.86万亩,托管服务面积3.45万亩,服务农户3500户,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朱小峰告诉记者,合作社不仅能保障本地小麦机收作业,还经常到泾川、华亭、陕西长武、麟游等周边县进行跨区作业。

在灵台,像威动这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有47家。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灵台县农机总动力达20.5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2942台,联合收割机达400台,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24%。

今年,自“三夏”工作启动以来,灵台县累计投入大型农机800台以上,储备燃油9500多吨,全县33.5万亩小麦已收割29.2万亩,机收率达100%。

“除本地机械全部投入之外,我们还组织了600多台跨区作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灵台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李亚军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三夏”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县上成立了“三夏”生产专班,制定了机收工作联系机制,在县境主要出入口设立了4个省际、13个县级小麦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选派专人专岗,24小时为来往机手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还组建了灵台农机公众号和跨区机手调度群,每天推送机收进度、天气服务、机具需求和收获情况等信息,方便相关人员和广大机手随时掌握全县“三夏”机收生产动态。

“机器换人”、专家种地。当前,中国农业已从“人力农业”进入了“机器农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大程度减少机收环节损耗,已成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识,也成为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一大抓手。

“习总书记说过,减损就是增产。”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玉红告诉记者,小麦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25亿斤粮食。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全程机械化中实现丰产增产,也要做好机收减损的每个环节,真正实现颗粒归仓。

“麦长九成收十成,麦长十成收九成……试割路线配速度,调到合适不堵漏。试割长度三十米,转弯停收割台起……留茬高度应适度,拨禾转速稍高车。禾轮位置转速好,割台损失才能少……”

这是记者在什字镇“三夏”跨区机收接待站,从一份由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印制的宣传手册上,看到的《小麦机收减损歌》,上面清晰明确地介绍了机收减损作业要点,方便来往机手了解掌握,提高减损作业水平。

“机手的作业水平,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一大因素。”李玉红介绍,真正实现颗粒归仓,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既要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在作业前检查机具,预防和减少故障。在进行机收时,还要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作业行走路线,根据作物品种、高度、产量和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档位。“总而言之,需要许多技巧来保障。”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灵台县强化了对所有机收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围绕减损率和农机安全,开展了多次培训。还对全县农机保有量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新增农机具和机手进行了调查。同时,向广大“三夏”跨区机手发放了倡议书,让大家了解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和监测,掌握畅通农机转运的政策措施,规范开展小麦机收作业服务,努力提高小麦机收作业质量,全力做好安全生产。

6月26日,全省小麦机收开镰暨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启动仪式,在灵台县举行。据主办方称,之所以把活动放在灵台县举办,得益于其在全省都占有优势的小麦种植规模,也在于灵台县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保障粮食安全中作出了一定成效。

活动当天,随着收割机的作业,专业人员现场对损失情况进行了测算,“一巴掌下去只有三四粒,损失率小于2%。”对灵台县机收减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仅要努力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做文章,还要不断推动粮食机械化烘干,切实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当天,在灵台县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条万吨玉米烘干生产线,吸引了不少来自全省各地观摩代表驻足观看。据介绍,这是灵台县最大的一条农作物烘干生产线。

“我们去年和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向对方供应干玉米8700吨。今年开始进行小麦烘干作业,周边群众再也不用担心遇到下雨天或阴天,无法及时晾晒,造成粮食损失的问题了。”朱小峰对记者说。

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公里”。据李亚军介绍,灵台县十分重视粮食机械化烘干,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支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资金,向粮食烘干环节倾斜,进一步调动农民利用机械烘干粮食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共有烘干厂5家,基本能满足县域内种粮大户的烘干需求。

机收减损促增收,颗粒归仓保粮安。记者了解到,当前灵台全县仅下剩6万亩小麦待收,预计两天内即可收获完毕,据初步估计,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总产量可达14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灵台县机收损失率控制在了1.5%以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许多参加大比武活动的观摩代表评价:灵台县从种到收再到储,全程护航粮食安全,走实了节粮减损的每一步,实现了颗粒归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每日甘肃网新闻
每日甘肃网新闻
每日知甘肃 一网知天下
105501文章数 253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