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华创 | 不辜负每一个创业梦想
前几日,“股神”巴菲特正拍出自己最后一次慈善午餐,消息一出,很多人又想起06年第一个拍下巴菲特午餐的段永平。
那一年,他45岁。
在这顿长达三个小时的聚餐里,段永平似乎从巴菲特那里得到了投资的“金手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段永平的传奇人生。
有所为,有所不为
说起来,巴菲特算是段永平进入投资界的领路人。
未曾谋面之前,段永平无意间看了一本巴菲特的书,从而坚定了自己做投资的选择。那顿午餐之后,他对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更是奉为瑰宝。
段永平觉得,他从偶像身上学到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学会了不做什么。
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给自己列了个“不为清单”,上面列着三件自己不做的事: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事。
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为什么不做空呢?
在段永平看来,卖空是投机行为。
所有投机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失去的不只是钱,还有机会。
这样的认知,是巴菲特说的,也是他用自己的惨痛教训换来的。
段永平曾做空Bai度,超初只是小打小闹,后来是心里不服输。结果越投越多,他将所有的储备金全部用在这笔投资上。
这笔投资,让他损失了大约2亿美金。
最糟糕的结果,不是亏了钱,而是他把储备金消耗完了。
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中出现了许多投资机会,巴菲特放手就在金融危机中“拣漏”,而段永平却已经“地主家里无余粮”了。
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段永平就在自己的“不为清单”上,将“不做空”列在首位。
排在不为清单上的,还有重要的一条:不借钱。
借钱投资,利用杠杆撬动市场,这在投资界并不少见,甚至许多人为能够“空手套白狼”而洋洋得意。
段永平说,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有机会了。
相比之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借钱“生蛋”的企业家,最终是踢在借钱这块铁板上。比如,贾跃亭一身债务不敢回国,比如许家印资不抵债,将企业带入一条不归路。
有人问段永平,学习巴菲特难吗?做价值投资难吗?
段永平说难。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的坚持、自信与淡定;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难在自省与分清对错,难在目光长远而不急功近利。
其实,不仅做投资要面对这样的考验,做企业如此,做人则更是如此。
摸鱼砍柴的段永平
1961年,正值三年大饥荒的时候,段永平出生在江西南昌。父母都是老师,在江西水利电力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工程学院任教。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即便是艰难时期,段家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段永平5岁那年,父母响应上山下乡号召,举家来到井冈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在井冈山,他和农村孩子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摸鱼。在旷野上撒欢,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转眼间,段永平就长到了16岁,高中毕业就赶上国家恢复高考。
1977年11月,他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挤上了高考这条独木桥。
在乡村肆意生长的段永平,摸鱼砍柴或许是把好手,但在考场上却一塌糊涂,败北而归。4门科目总分80多分,实在是惨不忍睹,成绩“渣”到垫底。
谁能想到,后来在商场上屡战屡胜的段永平,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不过,好在段永平于1978年的考场上,一洗前耻。仅仅相隔半年多,他成为学校里唯一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
这种爆发力,在他后来做企业、做投资上,都有所体现。
段永平开启了传奇之路
工作之后,段永平被怡华集团陈健仁看中,任命他为日华电子厂的厂长。
就是在这里,28岁的段永平,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然而,信心满满的段永平到厂子里一看,有些傻眼了。全厂20多个工人,欠债200多万,厂里的账上只有3000多块钱。
一到任就负债200多万,段永平这个厂长当得有些憋屈。
90年代,日本任天堂的“红白机”开发的魂斗罗、超级玛丽这样现象级的游戏,风靡全世界。
但在中国,这款游戏机价格昂贵,寻常百姓只能望而兴叹。
脑子活络的段永平一寻思,自己是工程师出身,电子厂有设备有工程师,何不搞个中国版的游戏机呢?
说干就干,他和工人一捣鼓,就搞出了个风靡全国的“小霸王”,功能和“红白机”差不多,价格却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怕家长觉得孩子玩物丧志,他又给加了个键盘,成为学习机、复读机。
不得不说,老段是把家长的那点小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就这样,段永平把台子搭起来了。
人生成长最难的一点,在于认清自己。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他“任性”地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将自己消耗在无谓的事情上。
搭好台子,段永平就放开手脚“唱戏”了。
他花40万拿下央视的广告,请来成龙念出那句“同是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词。
一下俘获了“望子成龙”的父母,成为城市家庭的标配。这款游戏机在1995年的市场份额将近80%。
这个原本负债累累的小破厂,短短几年就跃升为年收入超10亿元的“大厂”,年底给工人分红,用来包奖金的报纸就用了十几摞。
初试牛刀,硕果累累。
但段永平只是个厂长,不能参与公司的分成,说好听些算是个“打工皇帝”,说难听些也就是个“打工人”。
他向集团提出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被拒后,决定离开,另寻一片属于自己的“江湖”。
放弃自己一手打造的明星企业,重头再来,这需要勇气。
不做“小霸王”,成立步步高
1995年,段永平来到东莞,另起炉灶,创立了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按照约定,他不能与自己的老东家“抢饭碗”,他就不再制造游戏机。于是决定生产电话机、无绳电话机、学生电脑,后来又进军VCD市场。
这些产品并非段永平首创,但他的到来,如同一条鲶鱼搅动了市场,并迅速成为走在行业前面的企业。
1999年,公司拆分成三家公司,生产领域分别为点读机、VCD和无绳电话。
这几家公司,就是后来的opp、vivo手机品牌的前身。
投资网易,一战成名
就在企业正要展翅高飞时,他又做了个决定,把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企业交给三个徒弟,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他离开实业界,投身投资界。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段永平投资濒临退市的网易,获得100倍以上的回报。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网易的股价跌到白菜价,仅仅是原来的3%。
丁磊四处找投资碰壁,一度想过把企业给卖了,再另起炉灶,重新弄一家公司。
段永平拿出200万美元,买入股票,稳住股票下跌的颓势。
丁磊抓住救命稻草,开发了“梦幻西游”,像当年段永平做游戏机一样,在全国爆火。
这笔投资,救丁磊于水火,也让段永平一战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投资界的基础。
丁磊之后,段永平在投资上又有许多神来之作。
他重仓茅台、苹果,抄底中概股,被人称为“中国股神”。
这些投资,外界认为,是老巴菲特那顿午餐点拨的结果。
虽说名家指路重要,但正如段永平说的,如何弄懂一件事,一个行业,必须是自己学的。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搞投资,段永平有许多自己的“金科玉律”。
比如,他认为fast is slow(快就是慢),捷径有时候反而是不归路。
他坚持,一个人不要盲目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他觉得弄懂一个生意就需要很多年,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早晚会栽的。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能力范围和能力边界在哪儿。
股市上那些长期亏钱的人,大多属于不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人。
有人说,段永平的“金手指”也和巴菲特一样能点石成金。
黄铮在国外读研究生,受到丁磊的引见,认识了段永平,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段永平建议黄峥去当时还未上市的谷歌工作,带他参加“巴菲特午餐”,回国创业时,给他出钱又出计策。
如今的黄峥也成了传奇。
段永平常说,企业的经营之道就是两个词:本分和平常心。
所谓本分,就是做人诚信为本,做本分的事,赚本分的钱。
而平常心,就是理性,遵守规律,不好大喜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