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绿地控股集团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2”下调至“Caa2”。
与此同时,穆迪还将绿地全球中期票据(MTN)计划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从“(P)B3”降至“(P)Caa3”;高级无抵押票据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3”下调至“Caa3”;
将绿地香港的CFR从“B2”下调至“B3”;MTN计划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从“(P)B3”降至“(P)Caa1”;美元票据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3”下调至“Caa1”。
并将所有评级展望从“评级观察名单”调整为“负面”。
同日里,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将绿地控股集团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未偿优先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评级由“CCC+”下调至“C”,展望负面。
穆迪分析师丹Daniel Zhou表示:“评级下调反映了绿地控股集团在征求同意将2022年6月到期的离岸债券到期日展期后,流动性风险上升”。
Zhou补充称:“负面展望反映出,在充满挑战的运营和融资条件下,该公司解决所有到期短期债务问题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而标普的负面展望则反映出,当拟议交易完成时,标普可能会将绿地发行人信用评级下调至“SD”(选择性违约)。
标普认为,在没有拟议交易的情况下,该公司很容易在到期时无法支付其美元计价的高级票据。
在标普看来,绿地控股集团的资产处置执行仍然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而该公司能否获得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则极不确定。
这已经是这两家机构近30天内对绿地控股做出的二次评级下调。
在5月12日时,穆迪曾将绿地控股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a3”下调至“B2”。将绿地香港的CFR从“B1”下调至“B2”。
与此同时,将所有评级列入了进一步下调观察名单。此前展望为负面。
标普也在一周前,即5月23日时刚对绿地控股进行过一次下调——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并将公司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将绿地香港评级从“B”下调至“B-”。
且所有评级都被列入负面影响信用观察名单。
接连下调背后,主要由于绿地控股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风险,以至于无法如期偿还短期债务。
5月27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公司将对6月25日到期的一笔5亿美元债寻求1年展期。
这笔债券为2019年6月25日发行、余额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票据。绿地控股计划在6月20日召开持有人电话会审议此展期议案,内容包括延长票据的到期日(至2023年6月25日)、加入发行人在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票据的赎回权、先行支付原到期日未偿还本金的10%,以及取消维持票据上市状态的契约。
另据标普透露,绿地控股还向接受要约的债券持有人提供0.5%至1.0%的同意费。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绿地控股的现金短债比(不含限制现金),已经从2020年的0.8倍下降至2021年的0.6倍,并进一步降至2022年3月底的0.5倍。
国内外机构对未来销售额看法分化
5月里被评级机构二次下调评级的,还有佳源国际控股——被穆迪下调,公司家族评级从B2→B3→Caa1,展望负面。
在对中国房地产企业做出的评级理据中,穆迪和标普都重点提到了,对它们未来6-12个月的销售状况并不看好,认为将保持低迷,甚至显著下降。
从亿翰智库发布的《2022年1-5月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研究报告》看,这仍是全行业的通病。
继3月、4月销售业绩小阳春缺席之后,5月房企销售依旧未有明显改善,负增长依旧是主基调,各个梯队的门槛值依然保持着下跌趋势。
具体到数据上,5月,TOP10房企门槛值为621亿元,同比降低50.7%,TOP20/30房企门槛值分别为344亿元、25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54.6%、52.1%。
亿翰智库认为随着5月里,各地接连出台楼市松绑政策、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全国稳经济会议释放强烈撑地产信号等房地产行业支持性政策的持续深入,行业将逐步进入到修复通道,只是反应到销售额上,仍还需时间。
但穆迪5月26日的报告中认为,由于购房者信心不足,我们预计未来12-18个月合约销售额将继续下降,在销售疲软和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开发商仍面临流动性压力。
(制表:地产壹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