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卫六平均距地球大约15亿千米,在土星诸多卫星中居第一位,半径大约2575千米,比水星还大些。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这使得土卫看起来像是一片“冰原”,也因此被称为“冰行星”.然而,科学家们对这种情况并不十分清楚。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安惠更斯于1655年才发现这颗行星,随后的观测资料显示土卫六极有可能具有茂密的大气。
这样,土卫六也就想当然地成了科学家研究的焦点,于是,“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3个深空探测器经过土星后专门对土卫六进行”访问".他们的观测资料显示土卫六的确拥有茂密的大气层。
但是,正由于大气层被掩盖,探测器甚至在对土卫六进行近距离观测时都不能清楚地看到土卫六表面的真实状况,如何应对?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在地球上进行观测和研究,但是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还不太现实。因此人类只能在遥远的地方寻找外星生命的踪迹。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个新的探测器——土卫六上的“卡西尼/惠更斯”号。
“卡西尼-惠更斯"号主体部分为“卡西尼"号探测器,主要使命是绕土星运行,以对土星系统进行全面探测,“卡西尼号”上还搭载有一个叫做“惠更斯”的子探测器,负责在土卫六上着陆。
“卡西尼-惠更斯”号于1997年10月15日才下水,经过长时间飞行后,2004年7月2日顺利进入环绕土星运行轨道,当年12月24日惠更斯号和卡西尼号正式脱离,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号顺利着陆到15亿千米以外的土卫六上。
受电量限制,惠更斯号除半年自检一次外,始终休眠至接触土六大气15分钟后才完全苏醒,不过惠更斯号仅在土卫六上服役约4个小时(包括2个多小时着陆)。
这款寿命只有4个小时探测器传回来的影像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说它刷新了人类对它的认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惠更斯号在土卫六上究竟“看”得如何吧!
惠更斯号约重319千克,外形和我们普通贝壳有几分相似,着陆时它会先借助土卫六大气阻力来给自己减速慢行,等车速降至足够高时才会张开自己的降落伞——因为土卫六大气能见度非常差,所以多数情况下惠更斯号会裹着一层厚厚的迷雾。
(注:下列动图都是以“惠更斯”号所摄真实影像为基础合成
伴随着着陆的不断进行,土卫六表面渐渐由雾里看花,我们眼中这就像是大地的山地、丘陵。
惠更斯号进入土卫六大气层后的最大初速度为2.2万km/h,在距土卫六地表约170 km处速度已经降至约1400 km/h,此后又先后开启3把降落伞使速度进一步明显减小,在土卫六地表处速度已经降至仅10 km/h以上,因此可以很容易登陆。
“惠更斯"号的幸运之处在于其最后降落点为地势平坦之地,通过其传回的影像可看出那里布满了圆滚滚的石块,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这颗石块就叫做“鹅卵石”,直到经过液态物质的长时间侵蚀后才呈现出这一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惠更斯”号观测到他的“脚下”时,竟然有一滴滴“露珠”自上面滴下,它所折射出的光恰好被惠更斯号拍到。
上面这幅画面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堪称司空见惯,然而这种景象发生在15亿千米之外的土卫六身上却让人不可思议,尽管远在惠更斯号着陆土卫六前科学家们就已猜测这颗行星有大气和液体循环,却没想到土卫六表面竟然和地球这么像。
随后一段时间内,“卡西尼"号还对土卫六作过100余次近距离观察,取得大量探测资料,科学家们把这些资料同“惠更斯"号传回的资料结合起来分析后证实,土卫六大气层茂密,大气和液体循环活跃,湖泊海洋数量众多,碳氧化合物和氮元素含量较高,由此推测土卫六极有生命存在的潜力。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吧,请各位看官的注意,下次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