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闰土
“放心啦,呢度唔会拆个啦。”
当小编实探地铁10号线署前路站拆迁范围的房屋时,一位老广阿姨这样透露。
被问到是否收到了不再拆迁的通知,阿姨还肯定地点了点头。
若署前路站真的难产,那这将可能是广州地铁历史上第一个因舆论反对而被取消的地铁站点。
01.
实探署前路站拆迁范围
房屋不仅没拆,还在招租
曾经,一位相关人士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透露:负责挖隧道的盾构机,如果挖过了署前路站的位置,过后就很难再设站了。
5月20日,广州地铁10号线项目寺右马路站~东湖站区间(建成:寺东区间)盾构始发。按照工期计划,只需要一年,盾构就能从东湖抵达寺右马路。
图片来源:TunnelExpo 地下工程与隧道展
署前路站在寺右马路站~东湖站之间,是否能够按计划实施,关键要看拆迁进度,没有施工场地则无法建设。
寺右马路站2019年便开始动工,做足了准备。可是如今盾构都开始工作了,署前路站征拆范围,也就是庙前直街北侧依然歌舞升平,完全没有拆迁的迹象。
署前路站落址地点实拍
昨天,淘房君根据地图指示来到署前路站的落址规划地点。
这里非但没有拆迁的迹象,原本应该拆迁的旧屋,甚至还有工人在冒雨建高和翻新。
一些已经空置的商铺,业主正在卖力招租。
一位在这里经营文具店多年的老广阿姨,信誓旦旦跟淘房君表示:不拆了
为了进一步确认信息客观与否,淘房君还特地问阿姨是不是收到了相关通知,阿姨吃着香蕉肯定地点了点头,并且再次强调:这里不会拆。
坚定的态度,结合这里随处可见的业主直租信息,不难看出,整体的拆迁氛围几乎为0,阿姨所言应该不假。
早在3月,地铁10号线东湖至寺右马路区间开始进行沿线房屋鉴定,为不久后的盾构机挖掘隧道作前期准备。
负责人姜先生当时表示:署前路站是否按设站方案实施,目前他也不清楚。
在现场的工程概况牌上,工程内容未见有署前路站的消息,好不容易出现相关字样,也是灰色接近透明的状态。
按着目前进度,尽管仍没有官方消息流出,但署前路站取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02.
最高赔偿7.7万/㎡
居民:不搬
2020年9月,越秀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心发布《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署前路站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以下简称《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
住宅类房屋若是选择货币补偿,最高可补偿7.7万/㎡,这还是2020年拟定的补偿标准。
目前,庙前直街的二手住宅均价在7.4万/㎡左右,官方给的货币补偿相当有诚意。
住宅类房屋产权调换可以选择越秀区珠光路北侧复建房项目、荔湾区悦江上品苑小区,依然是住在市中心,且居住环境比现在更好。
商业类房屋货币补偿也可观,若是选择产权对换,可以在原址复建相应性质的商业安置房,按照1:1去调换。
征拆条件虽说不错,然而一些居民认为在这住了很多年,更想留在原地。
不过,相比起居民的不舍,外部的舆论才是署前路站建设最大的阻力。
03.
情怀战胜了发展
一开始,署前路站的拆迁范围是庙前直街北侧、署前路。
这引发了大波新老广人的反对。“破坏历史回忆”、“告别东山口”等舆论铺天盖地袭来。甚至有人连夜打卡东山口刷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们认为被拆地段紧贴着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广州的重要文脉岂能乱拆?
况且署前路上的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是几代人的记忆,都拆了,广州的文化底蕴还剩下什么?
地铁集团根据公众的意见,修改了拆迁方案,明确表示保留呼声很高的越秀区图书馆和陈树人纪念馆,甚至连署前路也暂时不拆了,拆迁范围缩小到庙前直街北侧。
新拆迁范围
相关部门亦证实,广州第五次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已经完成对历史建筑的认定。
经过审查和专家评审,拆迁范围内并没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线索。也就是说这里承载的更多只是情怀,而非历史文物价值。
况且10号线署前路站的设立,是为了缓解东山口和体育西地铁站的客流压力,方便公众出行,提高换乘效率。
现有两个地铁站客流非常大,早晚高峰需要管制,长此以往,实在难以承受换乘和运载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给新河浦文化区引流,给其成为广州文旅名片加一把推动力。广州地铁也强调会修旧如旧,在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基础上,会采用岭南仿古风格修建新建筑,与周边历史风貌融合。
哪怕这样,反对声音依然没有停止,并以情怀战胜发展告终,署前路始终没能等来属于它的新时代发展和建设。
就在情怀与发展之间来回博弈的时候,有一批居民正游离之外,眼巴巴等着拆迁。
原因无他,这里的房屋太旧了,有些已经墙体破坏,露出钢筋;有些因为早期规划不合理,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对他们来说,建筑的旧痕迹并不是历史馈赠的礼物,而是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
老城区房屋翻新成本过高,工程量庞大,期间所产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并非他们轻易能够承担得起。
好不容易看到一点能够改善生活的希望,随着署前路站取消,破碎了一地。
其实,怀念过去是人之常情,但要知道交通完善是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正如歌仔有唱:筑得起人 应该接受 都有日倒下。
老建筑的改造,不代表其记忆的存续便会消失,新建筑历经时间的沉淀,也会与时代产生记忆的联结。
曾经因征拆不顺利而停滞的站点,比如一德路、区庄站等,以及多年前全城痛骂的地铁1号线,如今都成为了城市的中流砥柱。
看着昔日熟悉的老地方,在新时代再创当年的传奇,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呀。
声明:1、我们所应用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侵删。2、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