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2022年中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为多年来新高,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更是历年最高。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失业率相关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环比增长0.3%,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
从年龄分布上来看,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至18.2%,创出有史以来的新高;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为5.3%,环比增长0.1%,创2020年6月以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一错配现象依然会存在,在某些行业可能更为严峻。作为一个在HR岗位摸爬滚打十几年的社畜来说,这一点感同身受,你去社会上一问,到处都是人失业,各种大神找不到工作,什么“三和大神”“五和大神”等等全都在公园的长凳上,天桥下,超市休息区,屋檐下……躺平,而企业的一方却明显感觉到招人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制造业尤为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配现象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的贬值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货币贬值大家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钱不值钱了。举个例子,假设我一天需要三根油条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原来一根油条售价是一元,那么我一天只需要三元钱就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油条还是那油条(也许变小了),而售价确涨到了3元一根,那么一天就需要9元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么问题来了,这多出来的6元咋搞,很显然必须提高收入,作为一名打工人,我没有其他挣钱的技能,唯一依靠打螺丝挣工资,所以必须要求老板加工资,不加那就要被饿死,在死亡和加工资两个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那必须选择要求加工资,不加工资我分分钟提桶跑路。
而对于企业方来说,因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利润微薄,更有甚者是一干就亏损,企业不赚钱,你想让资本给你涨工资简直是天荒夜谈,所以这6元钱成了压死双方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的状态就像股票的集合竞价阶段一样,双方还处于一个价格磋商的阶段,看谁扛得住,谁先扛不住谁投降,要么加工资,要么我提桶跑路。
(二)而随着中国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再加上传统观念影响,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到更苦更累的行业中去工作,导致传统制造业、建筑业、航海业等普遍缺人。
(三)部分年轻人缺少工匠精神,受相关不良现象影响,总想赚快钱,自身专业不过硬,而一味地要求企业涨薪。
(四)企业方无节操地控制成本,996,007就不说了,还经常画饼,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从业人员长期不好好吃饭,胃不好,导致消化不了老板画的大饼,收入和付出严重不对称,所以选择主动离职。
(五)因一些因素导致年轻人躺平思想显现,就是我努力付出,还是达不到目标,既然我达不到目标,那么我退而求其次选择“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以上原因只是高失业率的冰山一角,不再详述,那么面对高失业率和1076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条参考意见。
(一)端正思想,正确认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无差别的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我大胆预言,未来体力劳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在社会上更受尊重,更受欢迎。
(二)重新审视自己,明确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才能在求职的竞争过程中获得比较大的优势。
(三)准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专业知识不强的,可以选择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四)找准职业方向,入行后切记眼高手低,这山望那山高,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文章最后我来给大家推荐一个神秘而高薪的职业-海员
海员简单地说就是在各类型船舶上工作的从业人员,受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和《劳动法》双重保护的工作人员。
船舶从业人员岗位分为甲板部和轮机部两个大类,甲板部职位包括: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手,大厨(大二三副统称驾驶员),轮机部职位包括: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机工、电机员。
各岗位船员目前待遇如下表:
走过路过,不如关注点赞评论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