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自觉和不自觉地承认了西方文明高于中国文明,因此就有学习西方或者利用西方的各种努力,如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思想,学习西方民主.这使中国近代以来的中西边界改变了情形,即中国将许多西方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
■ 文| 彭富春
近代中国自觉和不自觉地承认了西方文明高于中国文明,因此就有学习西方或者利用西方的各种努力,如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思想,学习西方民主.这使中国近代以来的中西边界改变了情形,即中国将许多西方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
现代的中国是一个处于改革过程的中国,它不可能保持传统的同一性,但同时也不可能完全西方化.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和西方的边界就是所谓的现代性或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当然是技术性,但技术性必须理解为一种世界观,其根基是人的理性的建立和运用.西方由理性启蒙所开辟的现代性有许多标志,如经济上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思想上的个体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政治上民主的普遍实行等等.
但西方的现代性已经终结并进入到后现代时代.后现代不是对于现代性的简单的否定,而是要克服现代性的弊端和危机,从而建立一个更开放和更多元的社会.
与此不同,中国尚未进入现代化,而是努力实现现代化,因此必须把握中国从前现代化到现代化这一转变的现实.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文化上从集体本位到个体本位,政治上从非法制非民主到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但在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的方面是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矛盾,旧的强大而新的弱小,有的方面是旧事物已经消失,而新事物尚未出现,从而呈现真空状态.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都具有这种转变过渡期的特色.如权力与市场所产生的腐败,大众文化中的蒙昧与迷信,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等等.这些都是前现代社会的病症.
因此必须看到,中国是由前现代性到现代性,而西方是由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意识到这种区分,是促进中国进入到全球化的关键.对于中国来说,首先借鉴的是西方的现代性,然后是西方的后现代性.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