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民国时期土造左轮?
5月9日,江苏省常熟市的一名男子因为老房子外墙开裂,于是找了几个工人准备修缮一番,结果没想到在老房子二楼的屋檐瓦片下面,发现了不少枪支弹药!
▲瓦片掀开之后下面全是枪支弹药!
经过派出所民警的一番清点,共发现了4支左轮手枪、384发用弹夹装着的弹药以及一把刀和一张民国时期的税票。经过军事专家的辨认,4支左轮手枪当中有三支应是民国时期的土造手枪,另一支手柄带有花纹的应是进口的定制左轮。
▲四支锈迹斑斑的转轮手枪
对于知晓枪械原理和机械加工技术的人而言,制造一支枪并非什么难事,甚至在1996年我国出台《枪支管理法》开始全面禁枪时,全国各地收缴上来了70余万支枪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土造的,而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土造枪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什么“独一撅”、“单打一”、“撅把枪”、“独角牛”,都是全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土造枪,不仅名字五花八门叫啥的都有,而且口径也五花八门,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什么子弹最多,没有手枪弹的直接就把步枪弹往里塞,就相当于是一个锯短枪管的步枪Obrez了。
▲土造手枪“撅把子”
虽然叫法和口径五花八门,但实际上这些土枪的结构都大差不差,基本都采用两段式铰链结构,像猎枪一样掰成两段,撅起弹膛然后从后端装入弹药,通过外露式击锤击发,并且一次就只能发射一发子弹。
枪管的制造也比较粗糙,条件比较好的会用钢管焊接,条件不好的就用铁条打出一个枪管来,至于膛线这种东西,对于不少游击队员还在用红缨枪和大刀的年代,有枪都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这把就和上面一把不一样,全看地方喜好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国少将喻新华就是靠着一把土造的“撅把枪”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从围剿中突围!这种土造手枪虽然质量粗糙,但是便于大批量制造,几乎所有的苏区兵工厂都会制造这种简易土枪,用以补充部队装备,或装备地方赤卫队。
尤其是对于地方游击队而言,携带步枪不易进行伪装、渗透,而制式的手枪更是稀缺货,正规军都不一定有,更别提游击队了,而这样一把“撅把枪”,藏在身上也不容易被发现,钻地道、钻树林也不碍事,遇到敌人了近距离掏出来给上一枪,能打死敌人就行!
▲开国少将喻新华使用过的土手枪
像在电影《地道战》里,就出现了很多这种土造手枪的身影,真实反映了当时民兵游击队的装备情况。实际上,1930年建立的鄂豫边军委会兵工厂,最早就是造这种“撅把枪”的,当时日产量能达到4支,2年时间内造了3500余支这种撅把枪。
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军工部甚至专门下发过“撅把子”的制造图纸,主要零部件不超过10个,让各地的兵工厂广为制造,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有什么口径的子弹就造什么口径的“撅把子”,初步统计红军时期的撅把子至少有10余种口径,包含手枪弹、猎枪弹以及步枪弹,对于缺弹少枪的民兵而言,这种非制式的武器有时候比制式武器要实用地多。
▲《地道战》里的“撅把子”
但是江苏常熟的这位先生老家里掏出的这四支手枪,显然不是撅把子,甚至都不是像专家所说的土造手枪,因为在那个年代,像撅把子这样的土枪就只是个简易的发射装置,更别提造出转轮手枪这样的“高精尖”产品了,实际上这四支手枪全是进口货。
左边第一支手枪,实际上是一支H&R Top Break Hammerless 转轮手枪, Harrington & Richardson 是美国最古老的枪械制造商之一,早在1871年就开始制造枪械,但目前已经停产,像这次在常熟发现的这支成色比较好的话可以在拍卖行卖个两千左右人民币。
▲没有外露的击锤
H&R Top Break Hammerless,顾名思义,Top Break 就是像咱的撅把子一样采用上开口装填弹药,Hammerless 从字面上看是没有击锤的意思,但实际只是没有外露式的击锤,也就是说没法像西部牛仔那样快速压击锤耍酷了,更没有什么保险可言,但好处就是枪身整体圆润了些,揣在兜里击锤不会钩挂衣物。
▲H&R Top Break Hammerless
中间两支转轮手枪也有很明显的特征,这俩的击锤虽然外露但是都不像正常击锤一样作用在弹巢的后方,而是转了个弯敲击在弹巢的侧面,实际上这是一种边针发火的转轮手枪,击锤不击打弹药底部而是击打弹药底部侧面突出的边针,再由边针引发底火进而引燃发射药。
除了边针发火的特征外,左边第二支手枪还有个特征就是没有扳机护圈,但是扳机上却有一处铰链,所以可以判断并非是因为年久失修丢失了扳机护圈,而是这是一支采用折叠式扳机的边针发火转轮手枪,再仔细看还可以发现枪管外圈并非是圆形而有棱角,并且手柄上带有精美的花纹。
▲左数第二把应该是这个
左边第三支手枪除了边针发火的特征外,枪管上的准星也是一个特点,是一个球+三角形的样式,通过这几点基本可以确定中间这两支都是来自法国的Lefaucheux边针发火转轮手枪。
▲左数第三把是这个
这种边针发火的方式就是法国人Casimir Lefaucheux在1830年代所发明的,并为这种独特的弹药设计了一系列转轮手枪,有些Lefaucheux转轮甚至还可以装刺刀!
▲边针发火弹药
▲没子弹了还能扎人!
Lefaucheux 转轮曾是法军的制式武器(Lefaucheux 1854/1858),不仅打过普法战争,而且也曾被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中使用,但当中心发火的弹药技术成熟后,这种边针发火的方式就被逐渐淘汰了。
▲从侧边装入,且边针要对好弹巢上的缺口
最右边的则是一支S&W No.3 Russian 转轮手枪,顾名思义就是S&W给俄国军队定制的款式。1870年代初,沙皇俄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武官亚历山大·戈洛夫与S&W公司展开商谈,表示俄罗斯帝国要购买大批的S&W Model 3转轮手枪。
S&W一听来了大生意高兴地不得了,对俄国军方提出的各种需求那是能满足就满足,俄国觉得S&W Model 3的.44 Amercian 弹不太行,于是S&W专门开发了.44 Russian弹。扳机护圈下的“扳机”实际上是为了握持时放中指的,对于手大的俄国人而言这样握着更稳些。
在谈这笔大生意期间,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还跑去人家S&W厂里参观,S&W的高层还给这位“四皇子殿下”疯狂送礼,对于俄国陆军提出的各种修改要求也一一满足,最终修改出第三版俄国定制款式,也就是S&W No.3 Russian 转轮手枪。
▲右为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腰间别了个S&W送他的豪华定制款Model 3
然而这笔生意最终却让S&W差点破产,因为俄国陆军在收到货之后立马就开始安排工程师进行逆向工程,然后成功山寨了之后交给图拉兵工厂生产。而对于已经和S&W签订的合同,自然是能取消就取消,对于那些已经发货没法退货的,俄国人就拖着货款一直不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