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乌之战,将让国际空间站分家?

0
分享至

俄乌地面的战火似乎已延及天空。

4月14日,俄军黑海舰队的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俄罗斯不仅失去最好的军舰之一,而且声望更因此大为折损。

随后,推特和媒体上有传言称,对莫斯科号的导弹袭击是在星链(Starlink)的帮助下完成的,为此,俄罗斯正在发动一场太空战,准备摧毁马斯克(Elon Musk)的星链卫星。

◎ 当俄军切断了乌克兰的通信系统后,马斯克就曾通过星链,为乌克兰提供关键性的网络服务。
图片来源:AP

当然,梅德韦杰夫很快在Telegram上辟谣,还调侃说,这是一个新奇的想法,现在言之过早,「但如果需要这样做,我们也会考虑」。

实际上,马斯克并不担心自己的星链卫星遭到攻击。

他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他的SpaceX公司已经发射超过两千颗星链卫星,其增补的速度,可以比俄罗斯发射反卫星导弹更快。

而且发射一颗反卫星导弹的成本,也远高于卫星本身的成本。

地面开战后,太空中似乎也弥漫着硝烟,上演着国家与超国家力量的较量。

而这种较量还波及到了国际空间站。

在过去,国际空间站堪称人类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合作无间的最高典范。

事实上,当下全面脱钩的氛围中,国际空间站几乎已成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仅存的、仍在合作的领域。

◎ 由于接近零重力的环境,国际空间站可以开展许多地球上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囊括了医学、生物学、新药研发和物理学等领域。
图片来源:NASA

但是,随着俄乌战争的博弈不断持续,双方的裂痕也在凸显和加深,乃至有加速走向瓦解的趋势。

/ 01 /
美俄的太空竞争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美各国都采取了强硬的制裁措施,以回击俄罗斯的入侵行为。

对入侵者采取制裁的意义,除了维护国际社会的非战共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限制对方的战争资源,削弱其战争能力。

因此,2月24日,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拜登除了宣布限制俄罗斯使用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进行国际交易等措施外,还宣布了高科技出口限制,并表示制裁的目的包括削弱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

出于对制裁的报复,俄罗斯也宣布,将停止为两家美国航天公司提供火箭发动机和相关服务。

而且,3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还发布了一条58秒的视频,预演了拆分国际空间站的场景,引发了国际社会上对空间站处境的担忧。

◎ 俄罗斯航天局负责人罗戈津经常语出惊人。
图片来源:AP

3月12日,俄罗斯航天局负责人罗戈津(Dmitry Rogozin)在Telegram上威胁说:

「西方对俄罗斯推出的制裁措施,将会影响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模块的运作,有可能引发国际空间站坠落。」

这话并非毫无根据。

俄罗斯模块的一项功能,就是提供动力以调整太空站的运行轨道,避免受太空碎片的撞击和受重力下坠。

由此,太空越来越像一个新的战场。

◎ 路透社报道,4月12日,普京在与卢卡申科会面时,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射月球探测器。
图片来源:Sputnik

不过,这有些像是一种回归。

因为航天的历史,本来便与美苏竞争密不可分。

二战以前,科技因素对于国力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更是偶然的,人们尚未普遍认识到科技的价值。

世界大战中,双方事关生死存亡的对峙,以及雷达、原子弹等新技术发挥的作用,广泛唤起了国家和公众对科技带来的优势的关注,而冷战则让这种关注得到维持。

毕竟,在大国博弈中,点歪科技树的后果也许会很严重。

因此,冷战之初,政府的意志和资助,就取代了科学家的个人的兴趣,成为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甚至决定了发展的方向。

简而言之,政府通过主导重大的科研活动,扮演了道路开辟者的角色。

◎ 冷战期间,苏联选择了重点发展电子管计算机,而美国则选择了后来证明更成功的晶体管路线。
图片来源:量子位公众号

美苏之间的冷战主导了二战后数十年的历史,这两国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其中,科技自然成为了最关键的领域之一。毕竟现代世界中,科技成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声望。

于是,1957至1975年间,太空成为了美国和苏联竞争的新舞台。

首先,军事上的制衡需求,是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关键动力。

例如,美苏都往太空发射了大量军事卫星,试图监视和了解对方的核力量。

攻击一方的军事卫星,很可能被视为发动核战争的征兆。

当然,高度的透明性,也有助于缓解双方的怀疑和紧张,带来新的稳态。

此外,双方也都试图追求自己在技术、军事上的优势,从而证明自己在社会制度上比对方更胜一筹。

先发制人的是苏联。1957年10月4日,苏联通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了旅行者号(Sputnik),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对美国来说,旅行者号的发射,显示出苏联在太空探索中的领先,震惊了整个美国,也刺激了美国追赶的步伐。

很快,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并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以支持太空探索。

此后,美苏的太空竞赛不断升温。

◎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加加林。
图片来源:swann

1961年,苏联将加加林(Yuri Gagarin)率先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苏联证明了自身的优势,而美国的落后似乎再一次显露。

然而,美国的潜力被动员起来之后,所带来的活力,是集中体制的苏联所难以比拟的。

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总统竞选中,用「新边疆」来描述他的政治改革纲领,他说:

「我们今天是站在一个新边疆——60年代的边疆,这是一个存在着未知的幸运和危险的边疆,一个充满着从未实现过的希望和威胁的边疆。」

1962年,肯尼迪在著名演讲《我们选择登月》(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中,把宇宙空间称为新的疆域,试图说服美国人支持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们很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很困难,因为这个目标,可以统筹和检验我们最为顶尖的技术和力量。」

虽然肯尼迪在任上遇刺身亡,但幸运的是,其后的约翰逊和尼克松政府都延续了对阿波罗计划的支持。

针对美国的登月计划,苏联在1964年也制定了对应的登月方案,打算在1968年把苏联宇航员送上月球。

不过,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低估了美国的航天实力,导致计划的资源不足,进度也受到耽搁。

而苏联提出登月计划后不久,赫鲁晓夫就被罢黜,继位的勃列日涅夫则对航天事业相当轻视,以致登月工程相比美国进一步落后。

◎ 苏联太空计划总负责人科罗廖夫。
图片来源:pinterest

1966年,苏联航天事业的灵魂人物,火箭工程师科罗廖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去世。

科罗廖夫主持研制的「N-1」号运载火箭,是登月工程的关键部分。由于技术失误和资金短缺等问题,1969年,「N-1」火箭四次发射都遭到失败。

在同一年,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首次登月,美国彻底表明自己夺回了航天上的领先位置。

◎ 向美国国旗致敬的奥尔德林。
图片来源:NASA

/ 02 /
从竞争走向合作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太空终究太辽阔也太陌生。

随着太空探索的困难逐渐加剧,双方的彼此需要,使得两国逐渐有了合作。

1968年10月,苏联发射无人驾驶的「联盟-2」号飞船,并试图让航天员乘坐「联盟-3」号与其对接,可这一计划没能成功完成。

而美国已然有了技术突破,不但实现太空对接,「阿波罗8号」飞船还搭载3名宇航员,成功完成第一次绕月球飞行。

美国方面,由于考虑到载人航天的边际收益,以及此前的一些太空险情,也意识到展开合作的需要,双方缓和竞赛的意愿都占了上风。

《纽约时报》曾宣称,宇宙如此广袤,以至于:

「没有必要为庸俗的民族主义和政治野心而进行无价值的太空对抗。」

1969年春,苏联和美国开始就合作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最终商定了「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 Test Project)。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联合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依照计划,美苏将于1975年实现「阿波罗号」与「联盟号」飞船的对接。

这一计划最终顺利实现。

1975年7月15日,两艘飞船成功对接,美苏的两名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握手。

◎ 美苏的两名宇航员在太空握手。
图片来源:NASA

在为期两天的对接作业中,两位宇航员打开了两艘飞船之间的舱门,握手,共餐,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一起做了26项科学试验。

事后,完成太空握手的美国宇航员斯塔福德(Thomas Patten Stafford)曾表示:

「我们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0到15亿人看到我与阿列克谢握手,他们看到,如果这样的人可以一起工作,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一起工作。」

这次握手成为了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象征,也激励了双方的太空合作,展示了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的可能性。

◎ 「阿波罗号」和「联盟号」两艘飞船上的宇航员。
图片来源:NASA

为了这次测试所开发的技术和流程,也给后来的国际空间站等项目打下了基础。

等到冷战结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ESA)等合作,联合建设了国际空间站这一项目。

至今,这种太空合作伙伴关系已持续了至少二十多年。

而1998年以来,国际空间站一直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运行,且一直在发展扩充,以容纳新的任务和试验。

它不仅是人类开展太空活动的重要基地和跳板,也是国际合作与后冷战世界和平的象征。

国际空间站最早发端于美国在1984年提出的,名为「自由空间站」的太空项目。

后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等问题,这一项目陷入长期拖延之中。

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国际参与,90年代起,美国对其重新进行规划,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和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合作。

◎ 由于登月受挫,苏联70年代后逐渐转向发展空间站,最著名的是礼炮系列空间站(1971-1986),以及图中的和平号空间站(1986-2000)。
图片来源:starwalk

1993年,美国和俄罗斯同意将各自的空间站计划合并,整合各自的模块,并与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开展合作。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从俄罗斯发射升空,随后各国陆续发射自己的模块进行扩充。

各国的分工建造,使得空间站成为国际合作进行太空开发的标志。

3年后,国际空间站接收了第一批常驻乘员,其中包括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

此后,国际空间站一直保持至少三名乘员。

NASA、俄罗斯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是空间站的主要合作伙伴,贡献的资金和资源最多,分配到的宇航员可用时间也最多。

截至2021年4月,有来自19个国家的244人访问了国际空间站。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美国的153人,其次是俄罗斯的50人。

/ 03 /
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俄罗斯和美国过去在太空领域有着深层合作,国际空间站正是这种合作的体现。

但现在,「分家」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 除了国际空间站外,与俄罗斯相关的航天项目受到的影响更直接,例如因暂停与俄合作,欧航局的火星探测计划可能前景不妙。
图片来源:ESA

除了受俄乌战争的波及外,国际空间站也面临着老化和退役的问题。

当前,空间站只被批准运营到2024年,延期需要得到所有国际合作伙伴的同意。

拜登政府已经承诺,让国际空间站继续工作到2030年。其后,它将于2031年按计划离开地球轨道,安全坠入太平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2024年或2030年后,将面临无国际空间站可用的尴尬呢?

实际上,美国已经瞄准了新的方向:

商业航天。

自从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后,美国自己的宇航员只能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NASA需要为每一个座位支付的价格,从两千多万升到了八千多万美元。

◎ 1981年4月12 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升空。
图片来源:NASA

2014年,由于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制裁。

当时,罗戈津就曾威胁说,美国宇航员应该用蹦床去太空,而不是借助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

当然,说归说,两国正常的太空合作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这也让美国加快寻求替代方案的步伐,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

早在1984年,美国就通过了《空间商业发射法案》,允许商业公司承接火箭发射任务。

2010年,NASA启动了商业乘员计划(Commercial Crew Program),进一步将私营部门纳入自己的太空规划,试图让私营部门开发出低廉、创新和安全的方式,将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

一般而言,新技术的研发有相当大的风险,需要巨大的投入。

但是,关键技术比较成熟和稳定后,面临的就是成本和应用的问题,而私营部门是更合适的合作对象和接棒者。

2020年5月3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搭乘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公司的龙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

◎ 纪录片《回到太空》展现了马斯克和SpaceX的崛起如何让美国恢复太空运载能力的历程。
图片来源:豆瓣

这是商业公司建造的载人飞船,第一次成功往返国际空间站,也是美国在2011年后首次在本土执行载人任务。

SpaceX对商业航天格局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在发射成本方面。

它的太空舱和运载火箭都被设计成可回收的,能够重复使用,从而使得发射成本大幅降低。

而作为SpaceX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开发了星际航线(Starliner太空舱)。但由于技术故障,发射计划经历了两次推迟,预计将在2022年5月,进行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不载人试飞。

◎ 波音CST-100星际航线。
图片来源:Wikipedia

根据NASA的计划,后续运载任务将在SpaceX和波音之间交替轮换。

除了运载方面的商业化,依据NASA的空间站过渡报告,它并不打算另外创建一个新的空间站,未来靠近地球的太空活动将由商业部门主导,而宇航员将使用商业航天器完成太空任务。

NASA表示,希望在低地球轨道上创造一个「强大的、由美国主导的商业经济」。

因此,对美国来说,国际空间站退役计划,意味着低地球轨道活动向商业化的过渡。

商业化过渡的一个主要考虑是通过竞争节省成本。

NASA表示,相关过渡方案预计可以为航天局节省13亿美元。这些钱可以用于深空探索和其他技术研发。

成本因素之外,商业化航天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障碍。NASA商业空间主任菲尔·麦卡利斯特(Phil McAlister)认为:

「在美国宇航局的协助下,私营部门在技术和财政上都有能力开发和运营商业近地轨道目的地。」

2020年,NASA与公理空间Axiom Space公司已经签订了一份合同,后者将建造至少一个与国际空间站相连的可居住模块。

◎ 建模呈现的公理空间站(Axiom Station)。
图片来源:Axiom Space

Axiom Space公司正在建设自己名为Axiom Station的空间站,预计将于 2024 年底发射第一个模块,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

NASA还向数家公司提供开发和运营商业空间站的合同和资金。这些新项目既可能服务于各航天局,也可以服务于私人客户。

据估计,在国际空间站2030年退役之前,它们就能部分投入运行。

不过,在过渡完成之前,美国依然需要俄罗斯等国的配合。

在美国以外,俄罗斯和欧洲都已经在探索自己的商业化航天模式。

2001到2009年间,俄罗斯用自己的联盟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7名乘客,并向每名游客收取2000万美元以上的票价。

现在,俄罗斯的私营公司正尝试开发太空行走旅游和月球旅游等项目。

欧洲航天商业化成熟度较高,在全球商业卫星发射任务上,阿里安航天公司曾经一度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

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估算,目前全球太空产业的价值约 3500 亿美元,2040 年将增至一万亿美元以上。

◎ 4月8日,在公理太空和SpaceX的合作下,第一个纯私人的乘客组搭乘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图片来源:Axiom Space

超级大国的竞争,曾经为太空探索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但是政府对科技的垄断,往往也会加剧技术本身的自我封闭倾向,并导致重复劳动和创新停滞。

商业公司的优势在于,能以更小的代价和更灵活的方式探索和试错,找到更低成本更合适的路径,从而成为未来的太空竞赛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大国政府间的太空合作面临着危机,而商业航天也许是一个更有潜力的方向。

俄乌战争的紧急状态,就让SpaceX和星链计划展现了自己的用场和优势。

而关于空间站的商业替代,关于马斯克的星际飞船(Starship),则创造了一种超越内卷,航向星辰大海的新希望。

肯尼迪在《我们选择登月》里曾说:

「空间科学,正如核科学以及其他一切科技,本身并无道德可言。它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人类。」

无论何种方式,它们都是在为人类当下以及未来的福祉,探索新的航向。

毕竟,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更像一个孤悬着的整体。

◎ 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
图片来源:NASA

参考资料
Axiom-1: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first private mission to the ISS.sciencefocus,2022-04-12.
What The Next Space Station May Look Like@CNBC,2021-08-26.
What Russia's war mea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Vox,2022-04-13.
How historic handshake in space brought superpowers closer.CNN,2015-07-15.
Roscosmos: Russia's Space Agency.space,2018-01-30.
FAQ: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2022 Transition Plan.NASA,2022-02-12.
45 Years Ago: Historic Handshake in Space.NASA,2020-01-17.
Sergei Korolev: the rocket genius behind Yuri Gagarin.The Guardian,2011-03-13.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n’t above global politics.Vox,2011-03-13.
Medvedev: I did not order the destruction of Mask’s satellites, but the idea is worth discussing.DIP,2022-04-16.
蔺陆洲. 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外交学院,2020.
李忠林.太空秩序变迁与太空治理难题——基于太空技术的视角.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1).
张锐.SpaceX商业航天成功之旅的标志性启示.中关村,2020(0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止李铁?记者:那些年中超的本土主教练,薪水真的不是主要收入

不止李铁?记者:那些年中超的本土主教练,薪水真的不是主要收入

直播吧
2024-03-28 21:56:19
对女性来说这算是体毛旺盛吗

对女性来说这算是体毛旺盛吗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3-28 20:12:05
精力很足成人网站撤出得州后 得州球队火箭独行侠11战全胜

精力很足成人网站撤出得州后 得州球队火箭独行侠11战全胜

直播吧
2024-03-29 08:55:21
国防部: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一切准备!

国防部: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一切准备!

华山穹剑
2024-03-28 21:46:34
重庆钢铁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近15亿元,今年要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重庆钢铁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近15亿元,今年要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澎湃新闻
2024-03-28 22:18:31
50岁的“70后”:如果你只有1个孩子,要尽早完成4件事

50岁的“70后”:如果你只有1个孩子,要尽早完成4件事

有画说艺术
2024-03-19 21:10:03
老婆的约炮记录,惊呆我了

老婆的约炮记录,惊呆我了

铁路西少年
2024-03-28 08:55:09
抖音重拳整治,一大批网红主播要凉了

抖音重拳整治,一大批网红主播要凉了

电商报APP
2024-03-27 10:42:57
父亲因打牌将儿子弄丢,为此苦寻19年,发现竟是自己的同行

父亲因打牌将儿子弄丢,为此苦寻19年,发现竟是自己的同行

文客谈史
2024-03-28 19:49:25
3-0!孙颖莎强势晋级,有谁注意平野美宇表情,心态崩了,很搞笑

3-0!孙颖莎强势晋级,有谁注意平野美宇表情,心态崩了,很搞笑

湘楚风云
2024-03-28 15:00:16
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让官方很无奈,该如何解决?

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让官方很无奈,该如何解决?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3-28 07:30:07
罗马里奥:巴西已有约10年未出现顶级射手,但恩德里克与罗克有

罗马里奥:巴西已有约10年未出现顶级射手,但恩德里克与罗克有

元爸体育
2024-03-28 22:34:57
乐高怒了:停止使用!

乐高怒了:停止使用!

环球时报新闻
2024-03-28 14:10:47
成都楼市冰火两重天,成都楼市惊现千人抢房,成都有钱人太多了

成都楼市冰火两重天,成都楼市惊现千人抢房,成都有钱人太多了

有事问彭叔
2024-03-28 19:25:10
天气变热女子想买单鞋,谁料老公翻出去年买的30双单鞋: 没鞋吗?

天气变热女子想买单鞋,谁料老公翻出去年买的30双单鞋: 没鞋吗?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3-28 18:31:49
“箖箖”惊喜现身奶奶直播间,张兰激动喊话“奶奶等你十年”。

“箖箖”惊喜现身奶奶直播间,张兰激动喊话“奶奶等你十年”。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3-29 03:51:31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西方解决国际冲突靠战争,而中国有东方之道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西方解决国际冲突靠战争,而中国有东方之道

环球网资讯
2024-03-28 16:44:13
推行韩语遭反对:汉字是最正统的国语 抛弃汉语等于失去中国文明

推行韩语遭反对:汉字是最正统的国语 抛弃汉语等于失去中国文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
2024-03-28 07:05:25
乌克兰美女穿上牛仔短裤,凹凸有致,丰满有度,更显身材

乌克兰美女穿上牛仔短裤,凹凸有致,丰满有度,更显身材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3-28 22:33:04
亚美尼亚战败,全是印度武器害的,阿塞拜疆用中国货,打了大胜仗

亚美尼亚战败,全是印度武器害的,阿塞拜疆用中国货,打了大胜仗

说娱指南
2024-03-26 18:44:57
2024-03-29 09:52:49
知鸦真选
知鸦真选
300+顶流学者为你解读社会热点、人文社科知识,提高你的通识能力,重新认知这个世界。
793文章数 2361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雷军:我们是卷王,建议BBA车主感受下时代

头条要闻

牛弹琴:菲方行动逼近临界点 中国向其释放强烈信号

头条要闻

牛弹琴:菲方行动逼近临界点 中国向其释放强烈信号

体育要闻

拒绝为国出战,他是足坛"天选打工人"

娱乐要闻

莱昂纳多与25岁新女友互相投喂超恩爱

财经要闻

展车撞人 投诉飙升 极氪该掰谁的手腕?

汽车要闻

混动增程双模式 长安UNI-Z售11.79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房产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专访|张伟潮:最年轻的龙头专职制造者

艺术要闻

艺术开卷|从闺阁、庭院到郊野,古画中的女性生活空间

房产要闻

卖方“厮杀”,广州楼市掀起特价潮

数码要闻

苹果Apple Watch新专利获批:配屏下摄像头,可拍照、追踪面部等

公开课

30岁之前,你要学会的13件事情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