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初心耀齐鲁·青岛|贾慧媛:海岸星火

0
分享至

宣讲嘉宾介绍:

贾慧媛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宣教科科长, 多年从事党史宣传、党员教育和党史宣教活动策划与组织。参与《光辉历程—中共青岛历史展》《海岸星火—中共青岛地方专题展》等十余个展览编制,并承担重要领导接待讲解。组织策划的活动多次在国家级媒体报道,主讲的《海岸星火耀岛城》获省优质党课,获青岛市金牌讲解员、青岛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各位网友: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海岸星火—中共青岛地方组织的创建及早期革命活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年初,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此后,全国上下掀起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苦难辉煌的一百年,是什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什么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用32个字深刻总结提炼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字字铿锵有力!并强调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青岛是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较早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批热血青年,在这里立下报国之志,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今天,我为大家讲讲青岛党组织早期革命活动中,那些真实的故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起因是青岛的主权问题。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并开始进行建党的酝酿和准备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有一个人在共产国际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扮演了“牵线人”的重要角色,建党初期诸多革命活动,大多都是通过他的翻译辅助完成的。他就是青岛籍第一位共产党员、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筹建者和成员之一——杨明斋。

杨明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杨明斋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时期,杨明斋参加了武装保卫苏维埃的斗争,并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深造。

1920年,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和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既通晓中文和俄文,又了解中国情况的杨明斋成为维经斯基翻译和助手。4月,维经斯基和杨明斋一行先到达北京,与李大钊会面,又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进行会晤,探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杨明斋由俄共党员正式转为中共党员。杨明斋凭借出色的翻译能力,在共产国际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步伐。

1920年9月,杨明斋在自己的住所渔阳里6号创办党培养青年干部的第一所学校——外国语学社,并任校长兼授俄语。外国语学社的学生最多时达30多人。1921年春,杨明斋从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先后选出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20多名青年团员赴苏俄学习,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数成长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因此,由杨明斋主持的外国语学社被称为“输送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摇篮”,为培养党的早期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春,杨明斋返回苏联,就再也没有踏上祖国的土地。1938年,杨明斋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捕,遭到迫害后牺牲。1989年苏共中央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同年,国家民政部公布杨明斋为革命烈士。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受到敌探的骚扰,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举行。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出席大会。中共一大后,邓恩铭、王尽美先后来到青岛。

邓恩铭,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青岛党团组织创始人。他出生在贵州荔波一个水族家庭,从小对老百姓的苦难有切身的体会,立志长大要救国救民。16岁时受亲戚资助到山东读书。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与王尽美一起参加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历史性贡献。1922年7月,与王尽美等建立中共济南支部。1923年春,邓恩铭到青岛筹建青岛党团组织。8月,建立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书记。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邓恩铭任书记。

邓恩铭

青岛党团组织成立后,邓恩铭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党员、团员和开展工人运动上。在四方机厂,他帮助改造工人自发组织——“圣诞会”,使圣诞会成为青岛党组织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1925年2月,他组织发动四方机厂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4月,他组织领导日商纱厂1.8万余名工人举行大罢工,掀起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1925年至1928年,邓恩铭先后担任中共山东地执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等职务,为山东党的工作呕心沥血、不懈奋斗。1929年初,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入狱。他把监狱作为与敌人斗争的另一个战场,组织成立狱中党支部,有计划地领导狱中党员和难友与敌人展开斗争。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在济南被反动当局秘密杀害,年仅30岁,他自16岁离开家乡直到牺牲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就义前,他写下《诀别》一诗,是邓恩铭留给我们最后的绝唱!“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他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使命。

王尽美,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王尽美出身于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学习非常刻苦,后来考入了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少年时的求学经历及目睹国家的衰败,立志一定要救国救民。五四运动后,与邓恩铭等一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发起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一大后,他将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写下诗篇:“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彰显自己的远大志向,抒发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他创办刊物、组织工运、开办夜校,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开辟一条能够救中国的道路。他领导山东党的工作,在为山东革命事业奋斗的生涯中,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王尽美

圣诞会原是四方机厂工人自发组织。1922年,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四方机厂工人,逐步懂得了反抗和斗争的必要。早在德国统治时期,工人们就按宗族、乡域结拜成伙,组成“胶州帮”“潍县帮”等组织,进行过一些自发斗争。为了要求增加工资,还自发地举行过罢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人们的觉醒,工人们产生了组织起来的要求。于是,以崇拜祖师形式组成的行会组织、四方机厂工人“圣诞会”成立了。在王荷波、邓恩铭、王尽美等人的帮助教育下,郭恒祥等圣诞会领导人,诚心接受党的领导,圣诞会也由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会团体,逐步转变为一个具有工会性质的群众组织,成为1922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以后全国的“新生势力”。在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下,圣诞会的工运骨干,还积极帮助青岛其他工厂建立工会,推动工人运动,俨然发挥了“总工会”的作用。

中共三大确定了建立国共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王尽美在出席国民党一大会议后,参加了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工作,帮助国民党改组。1925年1月,王尽美以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身份来到青岛。发表《王尽美启事》,倡议并组织成立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在促成会成立当天,王尽美在中国大舞台电影馆发表演讲。由于长年奔波劳碌、积劳成疾,王尽美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特别是在领导日商纱厂期间病情急剧恶化,经常是大口大口的吐血。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病院(今青医附院)病逝,年仅27岁。

1925年2月,青岛党组织领导发动了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罢工历时9天取得胜利。这是青岛党组织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政治大罢工,拉开了青岛工人运动的序幕。在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胜利的鼓舞影响下,1925年4月,青岛日商纱厂爆发第一次同盟大罢工,坚持斗争22天取得伟大胜利,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和勇敢奋斗的精神。这一胜利推动了青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工会组织普遍建立,并开始被承认,工人的地位获得提高,待遇得到改善。

邓恩铭在青岛的革命活动就像一把锐利的钢刀搅得敌人惶恐不安,派出密探疯狂搜捕他。1925年5月4日,反动当局以鼓动工潮首领之名逮捕邓恩铭。此时青岛的工人斗争正是如火如荼,李慰农临危受命,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身份赶赴青岛,接替邓恩铭的工作。李慰农建立中共四方支部,并任书记,因工运高潮迭起,青岛地委还未来得及组成。

青岛的工人运动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1925年5月,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随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青岛代表傅书堂、伦克忠到青岛指导工人运动。刘少奇在听取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的汇报后指出:“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为自己谋利益,工会是工人的台柱子。要注意斗争的策略,工作既要果敢,又要采取灵活的方法,警惕敌人的反扑。”在青岛期间,刘少奇慰问了工人代表,详细介绍了十月革命和全国各地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青岛工人。

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大罢工胜利后,日本厂主不甘心失败,不履行已签订的复工条件,开除工会代表,破坏工会。日商纱厂工人第二次同盟大罢工爆发。在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威胁下,青岛反动当局制造“青岛惨案”,工人当场死难8人,重伤17人,轻伤无数,75名工运骨干被捕,3000多名工人被押解原籍。被日本人暗杀、活活抛入海中或闷死在地沟中的不计其数。这与第二天发生在上海的“五卅惨案”,合称为“青沪惨案”。惨案发生后,青岛党组织领导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惨案当天,青岛党组织即派党团员、工运积极分子分赴各大中学校、报界、银行等单位揭露惨案真相。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青岛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全市30万人口中有近10万人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上百个单位成立后援会,大小集会数百次。

在反帝斗争中,青年学生始终走在运动的前列。正在青岛私立大学读书的青年学生罗荣桓,参加了青岛学生运动。经受了五卅风暴的洗礼,罗荣桓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由此促使他思想的转变。罗荣桓自秋收起义就追随毛主席,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罗荣桓的革命生涯是从青岛开始的。罗荣桓病逝后,毛主席挥笔写下《七律·吊罗荣桓》,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怀念之情。

李慰农,安徽省巢县人,是青岛党组织第二任负责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被选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5年初,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分配到山东工作。在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被捕后,李慰农临危受命来到青岛工作。他与党团员骨干、工会负责人一起研究斗争策略,大罢工取得胜利。“青岛惨案”发生后,李慰农与支部成员领导全市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李慰农

7月23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第三次同盟大罢工。26日晚,反动军警在全市展开搜捕。此时,李慰农正在小鲍岛召开会议,本可以脱身,但想到住处还有党的机密文件,便毅然返回。刚烧毁文件,反动军警就破门而入。狱中,敌人对李慰农严刑拷打。敌人问:“谁是你的同党?”李慰农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敌人无计可施,用浸透水的皮鞭轮番毒打李慰农,最后连臀部的肌肉也打脱落了。但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还用法语哼起了国际歌和马赛曲。7月 29日,李慰农在团岛海滨牺牲,成为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李慰农将30岁的生命献给青岛这方热土,在青岛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三次同盟大罢工,虽然被中外反动势力血腥镇压,但在青岛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此后,中共山东地委重建中共青岛支部,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大肆对共产党进行绞杀,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或被捕或遭通缉,频繁更换。但真正的革命者是吓不到的,共产党人没有消沉下去,他们一如既往地与敌斗争。青岛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1926年6月,在浮山后村建立起青岛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随后,又在埠西、唐家口、李村建立多个村支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面对疯狂的敌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海岸路18号点燃的星星之火,在青岛大地上终成燎原之势。

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等无数革命先辈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努力把青岛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401474文章数 780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