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华文明通论课程:讲好有深度的中华文化,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课程

0
分享至

编者按

近日,我校推荐申报的8门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新时代育人使命的重要抓手,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此次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官微将陆续推出入选课程的有关报道,本期报道的内容是中华文明通论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我校早在2005年就启动新一轮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的理念,集校内外最优质师资资源,建设包括中华文明通论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中华文明通论以“向学识真,闻道求实,博雅文明,心仪君子”为课程目标,通过整体架构与专题讲授配合以及课堂学习、讲座提升、论衡实践的方式,用更具互动性的形式讲述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及其成因,揭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基本特点。

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团队优质

汇聚校内外资源是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之处,课程先后邀请不同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到课程思政研讨与建设中,积极推进与故宫博物院共建课程思政教学,建成长期稳定的课程实习基地,与本校“人文故宫” 系列课程等联合举办展现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课组通过组织在京高校通识课程思政开设情况调研、中国政法大学通识课程思政建设调研、举办课程思政研讨工作坊等活动,全面掌握通识类课程思政在本校及北京地区其他高校的建设情况,深入调研本校师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构想与建议。

中华文明通论课组打造和聚合教师与学生两个团队。教师团队包括来自校内外专家的教学团队、由我校青年教师组成的论衡指导团队以及课组团队;学生团队包括由研究生组成的助教团队、已修完本课程的本科生负责的志愿团队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联盟。以教师团队为“主力军”,以学生团队为“后备军”,课程在教学团队上打破时空、身份、年龄、群体壁垒,实现了多层次、立体化育人。

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

为了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教学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地设计构建了梯次渐进的课程板块。“中华文明通论”课程专设“元典识读”“社会生活”“文化信仰”“经邦治世”四个板块。

“元典识读”通过解读中华优秀元典文本,厚积人文底蕴,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精华;“社会生活”通过探寻中华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酝酿践行兴趣,引发学生自觉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文化信仰”通过阐释文化传统与信仰关系,构建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制度自信与赓续传统的责任感;“经邦治世”通过见证传统文明在国家治理中的功用,激发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热情,激励学生敢于担当时代使命。

为牢牢把握“有灵魂”课程思政理念,中华文明通论还结合学校办学优势与课程特色,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例如邀请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博士进行“奋斗精神的文化解读”专题。

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育人模式,也是教学团队在打造课程时关注的要点。“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组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课堂、学习通录播课堂,不仅能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材料,还能使受疫情影响未到校同学也能以丰富的线上形式参与进课堂。

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打通课程与实践之间的通道,为此,教学团队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并最终打造出品牌特色活动“中华文明季”。中华文明通论每学期都会组织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辅相成的“中华文明季”特色系列活动,开展如班级“中国问题论衡”、论衡海报展和成果展、“中华文明”手工作品展 、“中华文明”情景剧展演、“中华文明”文创展等常列活动,同时不定期引进走近“四库全书”、古书抄诵等校内外联合特色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中华文明季”中,学生能够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中华文明特色活动中,在“行与做”中增长见识、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

课程广受好评,教学成效显著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1级的王鸣淑刚刚在大一上学期修完该课程,她分享道:“通过论衡活动我才深刻地感受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个很轻松愉快的过程,但是当我们自己想去产出、呈现一些知识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她表示,为了做论衡展示,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她们班级的同学们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还进行了很多次小组讨论。她认为论衡给她带来的收获不止在知识层面,因为论衡是一个全班都参与的大活动,一群刚刚结识的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与齐心的合作中慢慢地熟悉起来,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班级凝聚力在无形中建立起来。在逸夫楼木板上畅谈的夜晚,在论衡当日激情的展示,活动结束时热烈的掌声,都成为了属于她们班级的珍贵回忆。

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已开设15年,在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引领、家国情怀铸造方面,均产生了明显效果。“中华文明季”已连续举办10年20届,获评“十佳校园文化品牌”,成为本校素质教育品牌;“中国问题论衡”累积举办500多场次,学生参与率始终保持100%;“中华文明大系”讲座活动举办78场,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喜爱。

中华文明通论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了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课程今后还会继续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把握学生学习特点需求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引领学生走近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法大微信 【第20220329期】

内容来源:新闻通讯社

摄影:尹建峰 李泽锋 潘亚豪

文字:张铧匀

排版:姜凤鸣

责任编辑:黄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官方网易公号
3371文章数 61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