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城市化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0
分享至

字数统计:2909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63分钟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城市化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城市成为人类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平台。自1990年开始, 世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截至2014年, 全球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4%, 预计到2050年, 这一比率将增加至66%。

城市化是各级政府普遍面临的战略问题, 是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的源泉。如果不能妥善规划和管理迅速发展的城市化, 必然导致不平等现象加剧、贫民窟增多以及气候变化等, 城乡收入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

因此, 合理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将成为现阶段全球面临的全新的城市发展议程。在世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中国城市化进程也极为迅速, 但城市化质量较低。

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等遗留问题尚未解决,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2007年, 贵州、云南、甘肃和陕西等省区的城乡收入比高达4.0, 以后年份该比值有所降低, 但依然超过3.0, 过高的城乡收入差距意味着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城乡一体化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也是中国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 中国要依靠改革实现没有水分的真正发展, 城市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 关键在于提高城市化质量,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GDP由2007年的270 232.3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 121.7亿元, 年均增长速度为11.8%。然而, 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是, 城乡收入差距在部分年份不减反增, 自2010年开始, 全国大多数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但仍有部分省区的城乡收入比维持在3.0以上。这一现实情况与经济发展的预期相悖,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把握中国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趋势的基础上, 探究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既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又能合理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在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 引入空间因素, 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从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三个角度探究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

1

结论

第一, 从总体趋势来看,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城市化越高的地区, 城乡收入差距越低, 且城市化总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大致形成“东部沿海高, 西部内陆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而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大致形成“中西部高, 东部沿海低, 扩散与极化共存”的分布格局, 城乡收入差距低值区域逐年向中部内陆地区延伸, 整体变动趋势较好。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高,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优化社会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 中国城市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不同的城市化衡量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不同。根据随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 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不同, 且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而土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即提高本省区的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可以显著缩小邻近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而提高本省区的土地城市化能显著扩大邻近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人口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相互作用, 一方面, 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为城镇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劳动力,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并且人口要素的双向流动使技术要素向农村溢出, 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 吸引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获取高收入工作, 加速人口要素流动。因此, 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会为城镇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尤其是扩张区域的土地价格将显著高于农村。因此, 提高土地城市化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 城市化的保障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有正有负。直接效应中, 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出能力对本省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本省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中, 人力资本水平的空间滞后项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即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增加邻近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支出能力的空间滞后项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即完善和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支出能力有利于缩小邻近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2

政策建议

在经济实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证研究结论, 从不同路径出发针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 优化城镇产业结构, 带动经济发展, 增加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不同的城市化路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不同, 根据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的特点, 结合中国人口众多的现状, 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着重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就业机会, 加强城镇与农村之间的互联互通, 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一体化, 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同时为外来务工人员本省区就业提供政策帮助, 解决其住房问题及子女上学问题。

第二,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 增加农村居民农业收入。积极向农村引进农牧林相关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就地城市化, 加快城郊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同时, 在农村土地征用上给予优惠政策, 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增加农村居民土地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三, 着力解决城镇与农村人力资本分配不均现状,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完善农村教育教学设施, 减轻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负担。一方面, 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 着力培养农村人口的主动受教育意识, 使其适应高收入职业对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 这是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四, 保证区域协调发展,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政府要发挥好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 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政府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财政支出力度, 促进省内及省间的人口要素流动与转移, 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性。同时在财政支出上给予西部一定的政策倾斜, 完善西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国东、西部的交流与联系, 实现经济联动和资源技术共享。

第五, 均衡城镇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2016年, 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达98%, 应适当缩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减少城镇建设中不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村收入的重要途径。

资料来源:丁庆燊,孙佳星,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创作者_Z31B
创作者_Z31B
研究全球及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509文章数 3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