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听见·看见】全国人大代表李叶红: 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回来 将“汗水农业”转型“智慧农业”

0
分享至

编者按:心系国是,情牵民生。履职5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访民意、问民需、传民情,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央广网特别推出《听见·看见》系列报道,听代表委员为民惠民的声音,看他们建言献策所带来的真切变化。

央广网淮安3月4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王姝姝)“以前地没人种,现在地不够种。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年轻人回来了。现代农业让我们增加了收入,年轻人开着轿车去种地。”盱眙石马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叶红是来自江苏盱眙的女农人,她还有一个身份——全国两会人大代表。

李叶红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姝姝 摄)

扎根土地,描绘山水图,果林香飘远

“尝尝,这是我们盱眙陡山村的碧根果。”李叶红热情地抓着一大把碧根果分给记者,脸上是掩不住的自豪。“去年碧根果、黄桃、葡萄等农产品产销两旺,今年预计效益会更好。”李叶红带领周边村民成立合作社,致力荒山绿化种植、生态果林开发等。

履职这五年,每年到两会前,李叶红都会种下新树,她笑称,“每年都灰扑扑地进京。”如今这片土黄色的荒山,春夏百花争艳,沉甸甸的葡萄缀满枝头,水果的清香让山头和农人的笑脸都甜了起来。

扎根山林,李叶红这些年的建议也紧紧围绕“大农业”,去地里聊天就是她的灵感来源,身边的村民诉求她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写在纸上。

机械化、现代化……今年她又准备了农产品深加工的建议。“举个例子,小麦一旦制成面粉,经济价值大大增加。怎么让村民握住大头的利润?深加工!”

深加工为农产品赋值,打造家乡的农业品牌,让更多城里人吃上这里的果子,为这幅愈加精美的山水图打上盱眙水印。

李叶红在田间(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姝姝 摄)

家乡巨变,年轻人归来,开车到田头

履职这五年,家乡有什么变化?李叶红直说:“变化太大了!”

新农业吸引年轻人回到故土,新想法让新农业拔节生长。老一辈一根锄头种几亩地,如今,田头小飞机喷洒农药,年轻人开着轿车到田头,换上农机,一人能承包几百亩地。“这都是老一辈想都不敢想的。”李叶红笑说。

年轻人们点子多,用电商、开直播,能种地、会管理,还会销售,成为新农业的中坚力量,将“汗水农业”转向“智慧农业”。

全村黄桃、碧根果种植面积从600亩增至8000余亩;5年里,村集体收入从12万元增长至140万元……一组组夸张的数据对比背后,不仅是“农业好手”的耕耘,更得益于农机设备不断更新,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完善。

“这几年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多,不仅有农业机械化,还有村村通公路等等。”李叶红介绍道。一路通,百业顺,田野间铺下了年轻人回家的畅通路,也是村里头的农产品运出去的康庄道,更是乘兴而来的游客的线路图。

“前几年,我也是围绕农业提出建议,今年我提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希望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加快农业发展速度。”李叶红如是说,希望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3 13:32:49
央广网
央广网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577365文章数 12473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旅游
数码
亲子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数码要闻

Zen5架构公布,AMD官宣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7月开售

亲子要闻

孩子生病坐在椅子上打点滴,妈妈反倒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一句话感动网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