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背后的规划力量

0
分享至

本文转载自中国城市规划。

导读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北京也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今晚(2月20日),闭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将再次呈现中国式浪漫和“双奥”情怀。冬奥会背后,凝聚着规划人的付出与奉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2北京冬奥会背后的规划故事。

2022年2月4日晚,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历经数年筹办,承载万众期待,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承载着无数关注的目光;而规划工作,注定要与时代同行。

2022年 2月4日 — 2月20日

规划设计亮点总瞰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有三大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张家口赛区,以及地处北京市西北部的延庆赛区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图源:冬奥会官网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亮点鲜明。

1、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

一方面,在筹办的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贯穿始终,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践行可持续性原则。

2、将赛后利用纳入规划

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在经济、社会、文化、区域发展等多方面留下宝贵遗产。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表示,场馆在赛后怎么让老百姓还用得上,场馆也能持久运营下去,不能赛后才开始想,要从规划之初就想。

3、展现中国文化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规划设计充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中国元素,传达中国文化符号。冬奥会所呈现的,除了紧张刺激的比赛,更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彩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实地感受和电视转播画面传递给全世界。

具体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同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又有哪些故事呢?以下将介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团队、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等的部分项目,以及冬奥会上出现的规划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背后的规划力量

1

北京赛区

北京赛区承担冬奥会所有冰上项目的比赛,使用6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

竞赛场馆:国家体育馆(男子冰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壶),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五棵松体育馆(女子冰球),国家速滑馆(速度滑冰),首钢滑雪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

非竞赛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冬奥会开闭幕式),北京冬(残)奥村,北京颁奖广场。

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提升工程

△ 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平面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承担规划设计的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成为北京展示冬奥文化的一个开放窗口。

为服务冬奥、保护利用冬奥遗产,保持(赛后)持续活力,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提出整合周边资源,打造北京冬奥公园,成为首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实践、冬奥文化的展示窗口、西部最大的城市休闲公园带。冬奥公园整合了莲石湖公园、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等现状蓝绿空间,改造永定河左岸城市公共空间,对园内1142公顷区域加强生态修复,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山水城市格局,形成了水绿相生、城景渗透、亲民共享、冬奥特色的滨水开放空间,推动城市与公园渗透融合,激发了西部区域整体城市活力,冬奥公园“和”而“不同”。

△冬奥公园麻峪入口建设效果

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是冬奥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堤下莲石湖公园和首钢园区的关键区域,也是离冬奥滑雪大跳台最近的生态型景观空间。活力多彩的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一方面缝合石景山西部区域被围墙、道路、铁路等割裂城市空间界面,重点打通左岸空间与首钢园区之间的堵点,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城市由背河发展向拥河发展华丽转变,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冬奥文化、首钢工业文化、丰沙铁路文化,采用生态为底、以文化境设计理念,设计再现了石卢灌渠、庞村铁牛等永定历史遗存,冬奥之环、冰雪森林等冬奥亮点、火车乐园、桥间天地等工业风节点、养三老站、记忆纽带等铁路风景,丰富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内涵。

△ 互联互通策略图

△ 文化脉络

设计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民意调查,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需求,针对性地对交通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结合文化资源和市民活动需求,打造了丰沙记忆、织梦奥运、活力荟萃和冰雪童趣四段主题空间,以滨河马拉松跑道进行串联,为市民创造了大量的全龄化、特色化的体育休闲空间,成为永定河畔百姓生活的新亮点。

△ 民意调查及分段

冰雪森林景点位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正下方,是冬奥公园中最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冬奥有一句宣传语: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这便是冰雪森林设计灵感的来源。

△ 冰雪森林节点平面图

冰雪森林节点连接着冬奥会场、首钢园区、滨河绿带和永定河,在地块内各个元素融为一体,有利于服务保障冬奥,提升赛区周边环境品质,向国内外观众展示首都的良好形象。该节点设计主要考虑构建完整景观;营造冰丝带滑雪场景;冬季景观为主,兼顾四季;互联互通,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山水秀台,展西山永定长卷等方面。

冬奥社区——奥运精神与公众共治共享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社区

冬奥社区位于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是北京冬奥组委党员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的社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2019年6月,清华同衡责任规划师团队联合多专业团队共同编制了冬奥社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策划方案、冬奥社区规划设计初期方案成果,将冬奥社区定位为“中国首个营造奥运理念与中国人居文化融合共生的包容友好型社区,智造奥运精神与公众共治共享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社区标杆”。

以此为目标,责师团队通过整体空间品质提升、主题环境塑造、智慧设施配置、主题活动策划、政策机制保障等各方面更新规划的具体开展,对冬奥社区实现全面更新提升。在充分考虑实施周期的前提下,实行以点带面的规划时序,优先重点推进冬奥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等重点项目改造更新,展示冬奥文化的同时实现 “冬奥让社区更美好”的更新目的。

科技创新助力冰雪盛会

国家体育场(鸟巢)智能化改造顶层咨询设计

根据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鸟巢的智能化改造需以前瞻性的顶层咨询设计为引领,自2019年4月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团队持续跟踪智能建筑行业前沿技术,选取行业标杆企业,创新性突破传统商业模式,探索了一条面向未来的建筑智能化改造示范路径。鸟巢智能化改造,通过与冬奥组委、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对接开闭幕式以及赛后运营维护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以人为本、绿色低碳、集成创新、充分利旧的设计原则,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要求,形成了“鸟巢智能化改造的技术导则”“鸟巢智能化改造的顶层设计方案”“鸟巢智能化改造的北京经验”,探索了未来建筑智能化改造升级新模式。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智能建筑顶层设计

从冬奥申报成功伊始,“科技冬奥”就成为冬奥筹办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国家速滑馆作为冬奥速度滑冰赛事的举办场地,是展现科技底色彰显人文理念的重要舞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2020年8月起启动国家速滑馆新建场馆智慧化设计工作。在“以人为本、未来城市治理”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落实冬奥场馆“一馆一策”发展要求,项目综合考虑赛时与赛后、整体与局部、多专项同步施工的新建场馆特色需求,融合自主前沿技术,探索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同步发展的数字孪生智慧场馆建设模式,并借助孪生空间集成展示体育赛事、公众服务数字消费、展览展示等多种功能,形成了面向新建场馆的数字孪生智慧场馆建设方案,并有效优化了场馆后期建设投资和未来运营成本。

△ 图片来源于光明网

2

张家口赛区

张家口赛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使用4个竞赛场馆,2个非竞赛场馆。

竞赛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冬季两项)、云顶滑雪公园(包括平行大回转和障碍追逐场地、U形场地和坡面障碍场地、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场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

非竞赛场馆:张家口冬(残)奥村,张家口颁奖广场。

张家口赛区核心区景观设计

△ 项目区位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景观设计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团队负责。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区域,由赛会场馆群、云顶滑雪公园以及太子城冰雪小镇三个组团构成,总规划面积约960公顷。组团中心位置是始建于金代的太子城行宫遗址,占地面积24公顷。按照赛会要求和上位规划,组委会拟环绕太子城金代行宫遗址保护区建设遗址公园,形成赛区核心区的景观中心和服务枢纽,并成为展示赛区形象和国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太子城遗址公园占地面积7公顷,作为核心区的景观中心,公园即是文物保护和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也是承载赛会服务、赛事宣传和奥运主题游憩的事件性景观。设计对冬奥文化以及崇礼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进行了深入分析,遵循“尊重自然、集约资源、中国风格、国际标准”的原则,以“见山见水·景绘奥运”为主题,描绘自然山水画卷,谱写人文冬奥乐章,营造兼具生态弹性、文化积淀与持续效应的事件性景观。

△ 太子城遗址公园鸟瞰图

设计结合场地独特的地理水文和植被条件,形成“自然山林-滨水花甸-乡土花园”的层进式景观结构。设计将原有硬质排洪渠改造为随季节涨落的生态河道和花带,勾勒出遗址公园的弹性边界;将挖掘水系得到的土方塑造缓坡地形并种植林木,形成近自然山林带;在山水结构的基础上植入多个乡土花园,以园艺方式集中展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植物资源。未来的遗址公园,将交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感,还将赋予冬奥会地域特质与历史魅力。

△ 自然山林效果图

△ 乡土花园效果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市政工程统筹规划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市政工程统筹规划 市政设施及管线综合图

冬奥会赛区因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由于赛区分布于不同区域,地形复杂,用地权属多样,现状开发程度差异较大,且赛区各区域的规划、建设主体不同,易形成多头并进、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对区域之间市政设施系统性与时序性的考虑不足。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规划以冬奥核心区及周边远期用地为统筹范围,用地面积9.6平方公里。结合奥运要求,对已编及在编的相关规划、设计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本次规划从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建设内容与要求,协调推进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进度,做到上下游衔接、近远期兼顾,为冬奥会顺利进行和后奥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

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含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的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的中心地带, 北倚太子城遗址,西临太子城高铁站,四面被群山环抱,遗址和高铁站的两条轴线交汇于此,基地西北低、东南高,高差约12m。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受精美绝伦的自然造物——冰晶雪花的启发,将其几何转换成抽象的雪花母题,在水平方向上错缝拼合,四向延伸,立体演变为雪花建筑及街市。天空中飘舞的“雪花”缓落于山谷,成簇成团,渐生出一个冬日山林中的冰雪世界。

3

延庆赛区

延庆赛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使用2个竞赛场馆,2个非竞赛场馆。

竞赛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包括有高山滑雪速度场地和高山滑雪技术场地)(高山滑雪),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车,钢架雪车,雪橇)。

非竞赛场馆:延庆冬(残)奥村,延庆颁奖广场。

延庆责任“妫画师”共建“最美冬奥城”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自2020年1月起承担延庆区级责任规划师(团队)工作,以多专业智库团队陪伴延庆城乡规划治理服务。

2021年,在冬奥会筹办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之年,清华区级责任规划师(团队)深扎延庆,落实北京总规、分区规划风貌管控要求,聚焦城乡风貌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专业视角,深入调研各街乡镇、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空间形态、建筑特征、人文活动等,围绕公共建筑、公共空间、民居建筑等,参与方案设计与把控,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建议,协助推动多项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工作落地实施,将延庆打造成为展现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域,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建设!

延庆冬奥村

“胜景几何”简单来讲就是追求“技术引导意匠”和“人工交互自然”——即追求人工建造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一种美好共生的状态和情境。“胜景几何”理念应用于延庆赛区,演变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技术与意匠、人工与自然悄然对话,在满足精彩奥运赛事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建造一个融于自然山林中的绿色冬奥赛区。

延庆赛区规划设计注重延续并保持当地独特的地质遗迹、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延庆冬奥村整个“村落”借助层层坡顶、平台和半开放的庭院组团,对话周围山形水势,形成一幅与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和谐相处的中国延庆美丽山村图景。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以“自然”为起点,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山居六胜”为人文点题。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的延庆冬奥村总建筑面积11.8万㎡(地上9.1万㎡),北高南低落差62m,东高西低相差30m,山林遍布,其间一处村落遗迹,在丰富地质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添了场地独特的历史人文特质。赛时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1430床位及预留区,赛后转化为两个山地滑雪酒店。

延庆赛区总体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团队全面承担延庆赛区总体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延庆赛区规划核心区1513.7公顷,其中生态修复面积214公顷,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山地媒体中心及市政配套设施区。延庆赛区生态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提出“近自然,巧因借”的理念,结合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意境,形成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国旗手手相传

——冬奥会上的规划人身影

冬奥会开幕式上,廖正昕(后排左二)等代表传递国旗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176名各行各业代表将国旗手手相传,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廖正昕就是其中一员。

廖正昕1992年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学习,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她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规划、住房规划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负责人,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住房建设、重点功能区等相关规划研究工作。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首都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的一名代表,我参加了开幕式国旗传递环节,十分激动,倍感荣幸,备受鼓舞!”廖正昕感慨,一面鲜红的国旗,手手相传,也寓意心心相印。个体的力量也许微小,但只要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就能汇聚成最强的时代音符。

在廖正昕看来,“双奥之城”的两次盛大开幕仪式,向世界呈现出开放中国奋进的步伐,而规划工作,注定要与时代同行。特别是首都规划事业,既集中体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道路的探索,又是对首都发展的空间保障。“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时代要求,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高起点、首善标准,谋首都之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廖正昕说,回顾两次办奥理念,从“绿色、科技、人文”奥运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用奥运带动城市发展、用城市建设保障奥运筹办”到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系统生态治理,从新增建设到更新改造、合理预留,也反映了规划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既要以更清洁的空气、更宜居的城乡、更公平高效开放的营商环境让世界认识中国,又要继续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将激动、自豪之情转化为个体自觉行动和为人民规划的终身力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一起向未来’——共创首都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双奥之城,中国制造!

2022北京冬奥会,

不仅向全球转播了精彩的体育赛事,

更是将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规划设计,

展现给了全世界。

为冬奥会健儿们骄傲!

为冬奥会的规划力量自豪!

本文由“中国城市规划”整理制作,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文中仅为部分规划项目展示,欢迎留言补充。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华社、冬奥会官网、人民网、北京日报,公众号“中规院风景院”、“同衡规划播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澎湃“北京林业大学”等。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中心
中国城市中心
城镇化、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讯
7409文章数 523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