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冬奥要办好,为何最重要是安保

0
分享至

北京冬奥会赛事参与对象多样性,项目的高竞争性,地区环境的宽广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冬奥会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参与对象多样性要求做好要人保卫、保障参赛及观赛人员安全、强化安保人员培训;地域宽广性和开放性特征,需重点做好重要场所安保、交通线路安保、社会面安全治理工作;场馆新建改建率高需重点做好场馆建设规划和风险防控工作;项目竞争性则要求重视安保国际合作。

1 北京冬奥会赛事特征及其对安保的影响

体育赛事是在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概念,是指以体育竞技为主题,相关主体在一定环境内为公众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特征是指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本研究所指冬奥会赛事特征主要从安保视角深入分析冬奥会与其他大型特殊事件在参与对象、地区环境、赛事项目等方面相区别的征象或标志。风险管理程序的风险识别、评估、决策、监测、响应个主要环节中,识别和评价是基础,本研究重5点从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4方面识别和评估冬奥会赛事特征可能对安保产生的影响,科学防范冬奥会各类风险发生。

1.1北京冬奥会赛事参与对象的特征对安保的影响

赛事参与对象是指参加冬奥会赛事过程的特定个体或人群,这些个体或人群在类别、背景、参与动机等方面存在多样性特征。

在类别方面,预计将有数十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数百位政府及体育界高官,众多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观众、游客,还有众多从事安保任务的工作人员。在背景方面,参赛对象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宗教及生活背景;另外,赛事参与对象还带有不同的参与动机和目标,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的分歧,并由此产生不同观赛人群相互排斥的心理。冬奥会人群高度聚集,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规模人群会导致疫情传播风险增加,某些细微的风险因素可能通过集群效应不断放大,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恐怖分子也有可能选择特定国家或者具有特定背景的人员作为袭击目标,影响冬奥会的顺利举行。

1.2 北京冬奥会赛事地区环境特征对安保的影响

环境是指围绕某一主体并对该主体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之为客体),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大小、内容也不同。北京冬奥会分别由北京市区、延庆区和张家口3个赛区组成,各赛区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宽广性、开放性、场馆新建改建率高的特征,本研究重点结合自然、交通、治安、文化等环境特征分析对安保的影响。

1.2.1 赛事地域宽广性对安保的影响

所谓宽广性是指冬奥会赛事地域覆盖面积大,张家口与北京相距180 km,延庆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74km,赛事地域的宽广性将在交通运行、赛区协同配合、社会治安稳定等方面对安保产生深刻影响。

1)联合办赛涉及安保纵向指挥、横向协调的问题。跨区域办赛会明显增加两地安保力量的协同难度,有关安保力量指挥协调、赛会各环节的有序衔接、突发事件的应急协同处置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2)跨区域办赛还涉及交通保障问题,赛事期间巨大的车流、人流必然会对三地之间的交通叠加运行提出严峻挑战,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治安环境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张家口第1次举办大型体育比赛,缺乏大型活动安保经验,治安形势严峻。另外,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期间,奥运会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融合必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岁末年初历来是各种案件、事件、事故的多发期,加之冬奥会期间重大活动多,稍有不慎,都会破坏春节、冬奥会期间安全祥和的气氛。

1.2.2 赛事地域开放性对安保的影响

开放性是指赛事并非完全在封闭场馆内进行,还涉及到户外场所。冬奥会雪上项目均在户外场地进行,这使得比赛容易受到场地、气候等多种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1)冬奥会赛事地域的开放性使其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如寒流、大风、暴雪、雾霾、地震等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这些风险因素将会对雪道等比赛设施造成影响,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增大赛场安保的难度;

2)开放的赛事地域使冬奥会面临更大的恐怖主义威胁,冬奥会期间开放的地域、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不仅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天然的藏身之处,还造成室外比赛暴露面增多的问题,导致雪上项目容易受到来自空中的安全威胁,由于无人机技术较易掌握和获得,故恐怖分子可能采取远程遥控设备向观赛群众、运动员或官员发射炸弹,因此要防止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对北京冬奥会进行破坏活动。

1.2.3 赛事场馆新建改建率高对安保的影响

冬奥会3个赛区共有25个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3个奥运村、3个颁奖广场、3个媒体中心、1个开闭幕式场馆。其中7个新建场馆,占所有场馆的28%;改建场馆4个,占所有场馆的16%;临建场馆5个,占场馆比例的20%。

较高的场馆新建、改建率必然会引起场馆建设与安保投资之间的矛盾,若场馆建成之后再设计安保系统,势必会造成重复投资,引起大量浪费现象;冬奥会场馆建筑布局是否合理,疏散能力是否达标是影响人群管理和控制的关键因素,要严防因为出入口阻塞、拥挤而造成踩踏事故。应统筹和全面规划场馆建设、安保配套设施、正确控制风险源,既保证冬奥会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冬奥会场馆安保的设施需求,又能降低政府投入资金,充分体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

1.3 北京冬奥会赛事项目特征及安保需求

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冬季项目的最高水平,为争夺冠军,参赛选手超极限的挑战自我、挑战对手,赛事水平越高,竞争就越激烈;另一方面,“金牌”无形中成为各国或地区较量“谁更强”的象征,这两方面使冬奥会赛事项目表现出竞争性的特征。

冬奥会项目不断增加,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竞争性不断增强,使其具备较高的国际关注度和国际影响力,这也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或不法分子发起事端、制造恐慌的目标;高水平的比拼容易导致观众及参与人员的情绪波动,存在发生问题后社会影响大、善后事宜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冬奥会更蕴藏着文化软实力之争,奥林匹克运动源自西方文化,从多方面都辉映出“重竞争”“重法”“重个性”的特征。

2 北京冬奥会赛事的安保需求

北京冬奥会赛事安保需求是指保障冬奥会赛事安全所需要的条件。异地办会的模式使冬奥会在参与对象、赛事地区环境、赛事项目等方面呈现出诸多特点,提示我们从战略性高度审视此次跨区域联合安保的特殊地位。深入分析安保需求有利于系统安排冬奥会安保工作,使制定的安保体系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

2.1 北京冬奥会赛事参与对象特征的安保需求

北京冬奥会赛事参与对象多样性要求安保能够保障参赛要人的安全、赛事参与其他对象的安全,需要重点做好要人保卫、参赛及观赛人员安全保障、安保人员培训等工作。

2.1.1 做好要人保卫工作

要人保卫的对象一般是指参加冬奥会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及重要官员,若冬奥会期间发生任何针对相关要人的恐怖袭击,不仅会影响冬奥会的有序进行,还会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要人保卫工作的重点是防止恐怖分子趁机实施爆炸、驾车冲撞、枪击、冷兵器暗杀等袭击活动。北京冬奥会期间,存在时间、地点公开,要人集中的特点,这对保卫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做好要人保卫工作:

1)要重视情报收集研判,要对搜集到的情报进行甄别、整理、归类、分析,明确相关要人的受威胁程度,以此确定要人保卫的等级、应采取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2)制定要人保卫计划,根据情报确定具体保卫措施,明确各安保部分的职责,预警可能呈现的冲突并制定预案,采用大数据平台为要人出行提供警卫路线;

3)完善现场安保措施,通过完善要人保卫防护圈、建立高效的要人保卫指挥体系、制定有效的攻势防御策略等方法,以保证要人安全。

2.1.2 重视参赛及观赛人员安全保障工作

冬奥会期间,除要人外还有众多的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观众及游客的参与,因此要人保卫应和参与冬奥会的全体人员安保活动相统一。要重点预防爆炸、枪击等暴力犯罪,防止发生群体性踩踏事件,严密控制场馆、场地内人员的异常行为。

保障冬奥会参与对象的安全:

1)做好证件和分区管理,通过证件区分有效管理不同身份的参与人员,对场馆内部进行分区管理,合理划分办公区、运动员区、官员区、贵宾区、观众区等,通过查验证件、分区进行双向或单向封闭,有效管理不同身份的人员;

2)对进入赛场、奥运村等重点目标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对于不便于进行身份查验的开放性场所,则应当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监测;

3)要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能正常使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引导人员尽快疏散;

4)合理部署场馆安保力量,要根据赛程安排、比赛激烈程度、观众数量等合理部署安保人员,避免观众、运动员等发生冲突。

2.1.3 加强重点人员管控

重点人员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嫌疑的人员,主要包括涉恐、涉稳、涉毒、在逃、个人极端、刑事犯罪前科等人员。

冬奥会举办之前,要对国内特别是冬奥会举办城市中可能危及冬奥会安全的重点人员开展全面摸排,防止其制造危害冬奥会有序进行的犯罪活动,提高冬奥会反恐安全系数;要完善重点人员管控机制,从管控考核机制、重点人员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双向管控机制、流动人口实名登记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对高危重点人员进行全面动态管控;深入落实管控措施,依靠社会力量、警务综合信息系统、重点人员管理系统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知动向;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和人员检查,对可疑人员进行定点追踪,防止境外恐怖分子在冬奥会筹办及举办期间回流国内。

2.1.4 强化安保人员培训工作

安保人员数量多、任务重,安保人员不仅包括警察、武警、城管等执法人员,环保、气象、电力等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还包括保安员、社会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加强培训是提高安保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安保人员培训应当注重提升警察、武警等安保专业力量的质量和效能,制定针对性的冬奥会安保轮训机制,结合冬奥会环境特征重点开展反恐防恐、应急处置、安检排爆、红蓝对抗等相关培训工作,旨在使安保专业力量通过熟悉安保方案和预案内容,明确处置突发事件时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冬奥会面临的风险多样,除社会安全风险之外,还存在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事故灾难等风险,因此还要加强气象、安监、食药品、城管等部门安保协同力量的安保培训工作,使其能在冬奥会期间配合安保主力军完成安保任务;重视对社会治安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以有效弥补专业力量和部门协同力量在维护冬奥会安全保卫方面的相对力量不足,形成安保合力。

2.1.5 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新冠疫情已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传播快、感染率高、防控难度大等特征,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已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虽然目前我国疫情总体趋于平稳,但海外疫情的持续加剧、国门开放及赛事期间大规模人群聚集都会对冬奥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前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1)全面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安保团队、救护力量和应急演练,从入境检查、住宿、交通、出入场等各环节保障防疫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疫情风险;

2)深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疫情防控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曾强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可通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扩展合作空间,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动全球抗疫合作;

3)深入借鉴东京奥运会防疫经验,北京冬奥会与东京奥运会仅相隔半年,故其防疫措施能够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一定参考。

2.2 北京冬奥会赛事地区环境特征的安保需求

北京冬奥会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宽广性和开阔性特征,使冬奥会面临指挥管理、交通、自然、恐怖袭击等诸多风险,需要重点做好重要场所、交通线路、社会面安全保卫工作;赛事场馆表现出新建改建率高的特征,需要做好场馆建设规划和风险防控工作。

2.2.1 赛事地域宽广性的安保需求

北京冬奥会两地三赛区地域的宽广性使安保工作在力量协同、交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等方面存在潜在威胁,需要从指挥协调、交通安全、社会面安全治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分析。

2.2.1. 1 完善安保指挥协调系统

北京冬奥会设置北京城区、延庆区、张家口3个赛区,京张两地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安保能力和资源的现状将给冬奥会安保工作带来挑战。为保障安保工作有序进行,需要确保安保纵向指挥决策系统和横向协调系统的有机结合。

安保纵向指挥决策方面,可以设立国家高层指挥决策系统、赛区高级指挥系统、实战指挥系统的三级指挥体系。国家高层指挥决策系统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国家冬奥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统筹负责冬奥会安保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重要事项。各赛区则设立赛区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层级的指挥系统),接受国家冬奥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的组织和领导。在赛区安保协调小组的基础上又可以进一步下设实战指挥系统(第三层级的指挥系统),主要包括赛区指挥中心和场馆安保指挥部,分别负责对社会安保和场馆安保现场指挥工作;还可以开发设计安保指挥决策辅助计算机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提供相近的应急预案、辅助决策及应急联动部署,以便为安保指挥者提供决策支持。

做好冬奥会区域及相关单位的协同配合:

1)加强安保组织与冬奥会赛事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安保工作与赛事的组织同步进行;

2)要加强公安、武警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实现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安保体系;

3)要建立安保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各赛区之间、赛区与相邻区域的联系协作,打破地域、警种之间的信息封锁,加强区域警务协作,合理安排赛区联防布局;

4)要组建专门的协调机构、构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组织间资源的优势互补;

5)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如各级反恐工作联络员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形成安保战斗合力。

2.2.1. 2 做好交通安保工作

2022年冬奥会交通服务网络主要由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组成,交通组织将面临多赛区、大跨度、高寒、风沙、冰雪、雾霾等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冬奥会交通安保提前谋划,保障航空和道路交通安全。

1)确保机场、车站等重点目标的安全。通过制定低空无人机预警与反制系统以保障机场净空安全,设置围界安防系统以防止入侵行为;在机场、车站出入口则都要设置安检设备,确保及时发现危险物品。

2)做好道路交通安保工作。开发交通安保大数据指挥平台,利用大数据监测冬奥会道路交通安保工作各环节,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合理规划冬奥会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及警卫路线,实时监测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预警可能出现的冲突,实现交通安保可视化、一体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做实做细道路安全检查、与会车辆检测、与会驾驶员培训等工作,有效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打击整治酒驾、闯灯、涉牌、涉证、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净化社会面交通环境;对容易影响交通秩序的群体堵路、驾车冲撞等极端事件,爆炸、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要提前做好预案并强化演练;重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在赛区出入口、公路干线配套建设标准化治安卡口;综合票务、旅游、气象和比赛场馆出入口、路面交通等情况,加强对车流的分析研判,及时借助微信、微博、手机APP推送等方式将交通预测信息发送给公众,确保为赛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2.2.1. 3 重视社会面安全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可见,做好冬奥会安保工作,不仅要确保赛事重点场所的安全,还要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要坚持“以面保点、整体防控”工作思路,科学布置街面、社区村庄、单位行业、信息网络四张防控网。

1)强化街面防控网建设。要建立起多警种协同作战、全时空覆盖、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街面防控网;采取多样化的巡逻模式,步巡和车巡、便衣与着装相结合,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街面巡逻防控,提高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实行分时段分等级布防,根据防控等级部署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另外,为营造欢乐、祥和的冬奥气氛,让参与者充分体会到冬奥竞技魅力、身临其境体验中国文化、春节文化,需避免大量军警出现造成紧张氛围,可采用便衣警察、志愿者或男女警察混合小型巡逻队,实现安保有效、隐蔽。

2)做好社区村庄防控网建设。对社区、村庄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社区根据居民居住情况、街巷肌理特征进行布控,在村庄则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布控;加强人口管理,全面掌握实有人口基本情况,强化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加强对外国人的服务管理;推进警务室规范化建设,通过多种手段夯实警务工作基础,及时发现极端事件和敏感的苗头性问题;深化技防工程,重要部位、地段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实行全天候动态记录。

3)加强单位行业防控网建设。严格落实机关、单位内部保卫责任,督促各单位合理设置保卫机构,完善治安保卫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技防设施建设,特别是党政机关、涉枪涉爆等重点单位和水电油气等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学校、商业场所、医院等重要场所的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冬奥会期间秩序良好;切实加强旅馆、旧货、典当、租赁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加强快递、邮件、物流等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利用上述渠道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性开展对非军事系统的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危爆物品进行实名登记、源头控制、流向管控,严防其非法流散社会。

4)重视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大力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首先要尽快完善冬奥会各赛区安保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传感、卫星定位等技术,提升冬奥会安保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有效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部门实时联动”;其次要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积极推广赛区网络警务室、网上报警岗亭建设,落实“实名制”管理,加强对网吧、旅店、高校等上网场所的日常监管,从源头上遏制网络犯罪活动。

2.2.2 赛事地域的开放性的安保需求

北京冬奥会两地三赛区地域的开放性使赛事的顺利开展面临自然环境风险和恐怖袭击风险,需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预防、安防区域划分、应急预案工作。

2.2.2. 1 预防自然环境灾害

冬奥会雪上项目在室外进行,自然环境条件对赛事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端天气、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需要对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问题做好预报工作。

可以根据赛事地域的历史同期气候特点评估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统计分析雪季长度、降雪日数和降雪量,为充分利用自然降雪资源、适时进行赛场维护、制定赛事计划提供历史背景资料,还可根据赛事地域历史同期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评估冬奥会期间发生自然灾害的风险等级,为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应对预案提供依据。

2.2.2. 2 合理划分赛场安防区域

鉴于雪上项目场地位于山区,为降低影响赛事顺利进行的各类事件发生率,有必要采取专门措施划分安防区域,实现对赛场区域的封闭式管理。

将安保区域划分为外围控制区、赛场监视区、赛场内部区、赛场核心区4个部分。外围控制区是指在冬奥会赛场外围设置安保圈,可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四防一体”的防范系统以确保第一道防线的安全;在赛场周围设置监视区围栏实现对第二道防线的巡逻控制;赛场的核心区安保则要根据风险评估对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进行标识,配置安保人员进行重点防护;另外,还要对赛场出入口通道设计人车分流,划分车辆与人员流线,确保秩序井然,在进出口通道安装防冲撞、防暴安检、身份检查、视频监控等设备,严禁可疑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场馆区。

2.2.2. 3 制定赛场安保方案和预案系统

赛场安保方案和预案在应急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明确安保应急参与力量的职责,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是高效、有序开展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确保冬奥会赛事区域安全的重要保障。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化活动,极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防范对象复杂。这就要求从冬奥会安保工作实战出发,分别制定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安保方案,包括比赛场馆(地)和训练场馆(地)安保方案、场馆(地)周边地区治安控制方案、场馆(地)周边地区交通控制方案,现场观众安保实施方案;各赛区还要参考《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危机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赛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详尽阐述各参战力量的职责和处置程序,确保各项行动有预案可依,依案而动;构建相配套的多种应急预案,力求一种任务多种预案,一种预案多种计划,一种计划多项措施;对安保方案和预案要通过多层面的实战式、对抗式、检验式演习及时查找出指挥、战斗、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和修正预案。

2.2.3 赛事场馆的新建改建率高的安保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场馆建设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奥运标准,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场馆新建、改造和重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按期保质完工并投入使用。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场馆建设规划工作、正确辨认风险等级,提出针对性风险防控对策。

2.2.3. 1 安保专家直接参与场馆规划和建设

鉴于场馆的新建、改建率较高,北京冬奥会场馆安防设施、安防科技系统及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严格落实“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理念,安保专家直接参与场馆规划和建设。

从场馆封闭区域设定、要人警卫、防爆安检、消防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全面科学设计场馆和基础设施功能,根据场馆容量合理设置看台、出入口数量及位置等建筑布局,精确规划人员入场和退场线路,实现冬奥场馆的堡垒式防护;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各赛区冬奥场馆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实施“阳光工程”,做到公开和透明,有效预防和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奢华浪费、贪污受贿现象,使勤俭节约、廉洁办奥落到实处。

2.2.3. 2 制定赛场风险评估系统

运用风险管理和控制理论,对场馆安保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等级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对赛场按照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风险赛场、二级风险赛场和三级风险赛场”;在同一风险单位的不同部位也存在不同风险,即使是同一风险部位,不同的目标风险亦存在差异,因此在划分风险单位后,还要确定不同部位的风险,对高风险部位进行重点保护;还要事先根据比赛项目的激烈程度、关注度,结合场馆容量、观众数量、关键场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等级采取安保措施,实现对风险源的有效控制。

2.3 北京冬奥会赛事项目特征的安保需求

赛事项目的竞争性要求通过制定赛场风险评估系统、合理划分赛场安防区域、制定赛场安保方案和预案系统来做好风险防控和管理,还要特别重视反恐防恐和安保国际合作2个方面。

2.3.1重视反恐防恐工作

有效预防和应对针对冬奥会的恐怖袭击,是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北京冬奥会反恐斗争要着眼局部、考虑全局。不仅要重视赛事场馆、重要场所的反恐防恐,也要重视冬奥会期间对恐怖活动的整体防控;既要重视战术打击,也要重视预防控制。

重视恐怖主义预防控制工作,要通过加强反恐宣传教育,推动边境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多项措施压缩恐怖势力的活动空间,最大度限度降低冬奥会期间境内恐怖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情报信息收集技术,强化反恐情报分析技术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情报准确率;加大反恐预警系统研发力度,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有效预报恐怖活动风险,及时发布告警信息;深化反恐应急机制建设,若在比赛期间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则要快速、有序地组织各类反恐应急力量,整合应急资源妥善处理恐怖事件,及时制止恐怖危害、最大程度降低次生危害,迅速恢复冬奥会安全秩序。

2.3.2 加强安保国际合作

在当前恐怖主义国际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历届冬奥会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怖主义威胁,国际合作也成为冬奥会安保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1)要以冬奥会安保工作实战为导向建立国际反恐执法合作,加强国际联合执法、联合侦查、跨境追缉等多个环节的衔接工作,与相关国家就冬奥会安保应急处置、反恐工作开展紧密合作;

2)通过加入国际或地区间反恐国际组织或联盟,积极与各国、国际组织建立起通讯联络机制,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情报交流及合作,通过国际性、地区性反恐数据库建设,获取恐怖组织结构、人员、资金等信息,便于冬奥会期间及时获取情报和分析情报;

3)加大国际金融资金监管力度,切断恐怖主义经济补给线、消灭新的恐怖主义经济体,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势头;

4)加强安保人员培训的国际合作,可以邀请相关国外专家进行安保人员培训,或者将安保人员送到指定国家进行交流学习,还可以聘请国际知名专家作为冬奥会安保顾问,为冬奥会安保工作出谋划策。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孙越颖,杨玉海,北京冬奥会赛事特征及安保需求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44(1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制度开门
制度开门
没有制度,无以善治
1205文章数 496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