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7期文化产业评论
不知不觉,我已经要和 文化产业评论( ID: whcypl) 第二次度过春节。 两年以来,文化产业评论的群和编辑老 师们一直待在我的置顶对话中, “稿子怎么样啦? ”“这个资料可以参考哦 ”“要不要尝试下新选题” …… 一句句饱含鼓励和真诚的话语已经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第一篇聚焦大龄演员装嫩现象的文章到最近发表的 Kindle电纸书产业现状评论,趁着年终总结想和大家聊聊我在 文化产业评论( ID: whcypl) 的跨界和成长。
作者| 曹学燕(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邓达佳(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时光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输出内容的一年里,我对编辑老师们的专业钻研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其实每次写稿除了完成的那一瞬间记忆深刻外,交稿后等待编辑老师们反馈和建议的过程更是忐忑中混杂期待,但就是在这样一次次严格的“历练”中,我也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从一个喜欢从小处着手,分析一个点的作者慢慢成长为能够试着把握、预测某一领域发展的作者。
整理2021年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写下的部分内容,有的体现了浓烈的个人色彩——爱追剧的饭圈女孩,有的则展现了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探索某领域发展前景与挑战……和大家一起复盘,共同回顾当时写作的灵光乍现和踌躇遗憾。
偶像经济有野草
追星女孩永不认输,在写稿子这件事也得延续这个传统。一有偶像娱乐相关的选题必然冲在前头,积极和编辑沟通,写偶像,写粉丝,还写背后制造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个“圈内人”,写这类稿子既有自己充足的经验知识打底,更多地包含了对这个行业欣欣向荣,良性发展的期待。
2021年,不少偶像掉落神坛,娱乐圈背后的灰色地带逐渐被揭开,而围绕着偶像经济的种种产业早已野草丛生,亟需一场“修剪”。
在塌房之年2021年,我从最初一些顶流偶像崩塌的惊愕到娱乐圈大面积失守的平淡,偶像到底该是什么样?
我还是坚持当时给出的答案:无需完美,但求真诚。
偶像(idol)本身就不是指人,而是指代雕塑、图形等无生命的崇拜标志。
被赋予偶像之名的少年少女们似乎只有摒弃人性的七情六欲等部分,才能具备完美的品格。
但众口难调,人非圣人,完美偶像的结局很难不是打脸收场。偶像们更应该思考,比起所谓的完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里?
在被戏称为偶像塌房之年的2021年回看这篇文章,新旧偶像的交替本来自然,但是当塌房成为常态,则需警惕。
原文链接:
偶像工业向来热爱跨界,在其他领域开展圈地运动。
一个偶像诞生,伴随其的必是推动者努力制造的周边产品,演唱会就是其中之一。
从歌手到多元主体,从线下到线上,今天的演唱会被赋予了更华丽的形式,作为一种文娱体验,它在为听众制造回忆,也在为资方贩卖情怀。
以前歌手们用歌声营造氛围,现在平台用人气偶像、高新技术打造噱头。但演唱会歌唱曲目日益缩水的现象值得注意,多了舞蹈,多了灯光,也多了互动,却减少了演唱会的灵魂——唱歌。
对我来说,那些以演唱会之名,行偶像见面会之实的结合体或许就是需要收拾的野草。
原文链接:
对于追逐偶像的粉丝来说,时间漫长,抵不过热爱,可有时候热爱也难抵时间漫长。尤其是近距离接触偶像的站姐,距离太近失了初心,做久了很容易变成精于计算的商人,贩卖照片,贩卖偶像,贩卖情怀,出身于粉丝,最后来收割粉丝的钱包。
这篇文章发布在B站青年新职业指南出炉之后,站姐已成为新职业的一种。
还记得当时和编辑讨论选题重点时,最想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斥着利益和乱象的生意帝国,但是由于资料收集的困难,留下了一些遗憾,也有读者提出了分类的问题,整体文章有些大而化之,缺少细节,这也给我后续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决意“跨界转型”埋下了伏笔,一味沉浸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是无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
原文链接:
影视改编找新路
2021,我看到了国产剧的良心。题材丰富,军旅悬疑民国都市遍地开花;内容深沉,北漂抗疫小家大国颇具情怀。
最华丽的创作永远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工业流水线作品自然比不上精心烹制的“料理”。
除了影视作品的过硬,影视制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不少新“玩法”。
10月,和爱奇艺迷雾剧场合作共同打造出多款悬疑爆款剧集的紫金陈出走优酷,与其达成了“未来五年创作3个系列10部作品”的战略合作。
而享有中国版东野圭吾称号的紫金陈甫一离开,今年的爱奇艺迷雾剧场便交出了不及格的成绩单。
头部悬疑小说作者、实力派演员、一流导演+编剧…….多重因素保障加上运气,似乎只有这样悬疑剧才能出圈,2021的《谁是凶手》比起2020的《沉默的真相》也略显逊色。
在我看来,中国高品质的悬疑剧和悬疑小说家还未成规模,悬疑剧市场离春天也有不短的距离,但只要不浅尝辄止,终有好结果。
原文链接: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爆火之后,很少再有军旅影视题材杀出重围,近期热播的《王牌部队》也陷于差评声中。
在军旅言情题材中代入主角同兵哥哥谈恋爱的时光固然美好,但被过度偶像化的军人无疑有偏离真正军旅文化的风险。
在原文中我总结了两条准线:(1)日常化的影视剧结束,军人仍需穿上军装回归沙场为百姓撑起一片天地;(2)观众能做的是生出敬畏之心,在格外珍贵的盛世中前行。
结合这一年军旅题材的表现,应该再补充一条:影视制作方同样要对军旅影视的时代背景做好功课,再进行合理创作,否则便会贻笑大方。
原文链接:?
漫画也成了影视改编的重点之一,不过中国漫改产业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改编什么漫画?怎样做好改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真正的转变成长之作,如果说之前我只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去评论某个节点,那从这篇文章开始我慢慢学会如何去宏观地把握和思考一个问题,寻找规律和脉络。
比如在真人漫改为什么没成熟的问题上,刚开始用了漫画产业本身式微的解释,在主编老师指导下才更清晰地点出了漫画到荧幕一些天然的困境。
还记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盛夏,因为遇到了瓶颈,即使待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依然心里焦急似火,怕写不好,更担心写不出来。
拿着主编老师的建议一遍遍细读,才最终豁然开朗,找到出路。也是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平台的帮助下,开始接触一些更大、更有挑战的选题。
原文链接:
文旅产业正火热
之前的我一直在讨论文化,后来的我才接轨产业,也是在这里,我发现了一片新天地——文化产业真的有很多可聊可写。
新媒体技术的硬件基础打好,在其上建成的文化旅游等产业也自然会改变,变的是顺应消费者喜好的形式,不变的是满足个人文化需求和社会文化进步的本质。
写下面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放下了对流量的坚持,而是大胆接过编辑老师们的选题,一头扎进现象里,在给读者分享之前,先给自己答案。
可是生活偏就喜爱无心插柳的故事,这些我自己复盘都觉得有些宏观的文章,反而得到了不少读者的评论反馈。同时,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对我尝试的包容和支持也让我十分感动。
KTV的落幕似乎正在到来,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有了更多新潮时髦的玩法。
比起在包房里限时K歌,他们既有更多元的K歌平台包括APP、家庭KTV等,也有了不限于K歌的娱乐选择,比如剧本杀、密室逃脱等。
最终青睐KTV的又成了最初追捧它的人们,也就是现在的中老年人们。抓不住当代年轻人心的KTV,亦显老态。
你还会去KTV吗?我更愿意选择全民K歌。
原文链接:
现在的旅游变得有些奇怪,凡到一处,不打卡几个网红景点彷佛白走一遭。
网红景区的流量经济下,旅游业整体上变得“匆忙”起来。游客们逐渐失去心中理想的目的地,迷失在追逐下一个网红目的地的路途中;网红景区们也在争奇斗艳中努力站上风口时常洋相百出。
在我看来,景区网红化固然有好的一面,但让急切的景区慢下来,厚积薄发憋大招,才能长久登顶。
原文链接:
又回到了我爱聊的影视剧集,不过这回讨论很是不同,带了影视+旅游的跨界色彩,也为文旅一家注上了新解。
影视剧集打造文旅热点城市,本质上只是转换了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形式。
现在爆火的影视剧城市还多处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阶段,未来的城市建设应在自身人文自然特色发掘、规划的基础上,有备迎接一个个影视剧热点的到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
结语
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喜欢?我渐渐发现这不光是一个内容生产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各行各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因为在本质上,除去闭门造车的行业外,大部分行业都是需要将产品,也就是自己的“内容”传播出去,触达用户才能产生效果。
所以我想,把“人”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做出好内容。
而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作者,执着于做大家喜欢的内容还有点言之过早。
对我而言,用心写文章,花心思使巧劲,对自己、编辑老师们、读者负责,超过自己心中的标准,结果顺其自然就好。
2021年,我的“用心”已经被编辑老师们和读者见证,2022年逐渐褪去爱追剧饭圈女孩的形象,努力成为更加专业犀利的作者。
在一个追逐热点流量的领域中,和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一起坚守着一条名为专业的线,能和读者朋友们分享我眼中的日常生活,已经是我的幸运。
新春将至,我也衷心祝愿读者朋友们心有信仰,平安喜乐——相信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被每个人心中的火所照亮并温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题互动
您对文化产业评论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