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临终前,徐帅对家人及前来探望自己的老战友李先念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由此可见,徐帅在临终前还是保持了一贯以来的朴素、低调,这种低调隐忍的性格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徐帅是唯一的一位北方籍元帅。纵观他的一生,可谓坎坷之至,一共跟四位领导人能扯上关系。第一位是张主席——张国焘,第二位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第三位是华主席——华国锋,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抛开华主席,另外三位都不是简单人物。
张国焘可不是善茬,对付人的手段很厉害,通常是既要用,又要打压。连徐帅自己都回忆,跟张国焘、陈昌浩共事,通常是两票对一票。徐帅曾连同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在鸡鸣河会议中对张国焘的家长制作风发起过反击。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徐帅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而曾中生、许继慎也在后来的肃反运动中被搞掉了。可是,即便这样,徐帅依然专注于指挥作战。这种隐忍似乎已经成了常态,或者说徐帅后来对于张国焘的态度就如同吴焕先在鸡鸣河会议对曾中生、许继慎地反击:“张国焘是中央代表,中央没命令,下边反不动。”
另外两位就不提了,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徐帅一生还数次站错队,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仕途,受到几代最高领导人的重用。那么,徐帅究竟有何秘诀,能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中屹立不倒呢?我们不妨从几点来看一看。
会识人
我们先说一位在红四方面军堪称老大哥的人物,中将詹才芳。在177名开国中将中,詹才芳的名气并不大,但是在红四方面军中那是大名鼎鼎,连徐帅都称他为老战友,很多上将也都是他的老部下。1955年授衔的时候,詹才芳被评为中将,很多老战友坐不住了,对詹才芳说:“詹政委,你亏了,你是红军时期的军政委啊,这次才给个中将。”詹才芳淡淡地说了句:“能给个将就行了。”这就是詹才芳,一生低调,不求名利,连黄永胜这种“双一”出身的显赫人物都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因为我们都知道,抗战时期和建国后,詹才芳和黄永胜长期搭班子,黄永胜一般瞧不起政工出身的干部,但是他和詹才芳相处合作的不错。
我们再看一看徐帅是如何发现詹才芳的。1929年6月,徐向前受中共中央委派到鄂东北工作,接替牺牲的吴光浩担任红31师师长。
徐向前来到红31师后,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红31师虽然对外称是一个师的规模,可是只有200人,清一色的农民武装,手里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红31师的战士们面对眼前这位瘦瘦弱弱,操着满口山西话的徐向前,心里犯嘀咕了:“这个人有我们原来的指挥官好吗?这个人能带领我们打胜仗吗?”总之,对于徐向前的能力,大家心里都很疑虑。
徐向前见到詹才芳之后,看了他一眼,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应该是个飞毛腿吧!”詹才芳听后,大惊失色,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徐向前,徐向前一看他的腿型就知道他是个“飞毛腿”。而且,詹才芳确实走夜路行军,腿脚十分麻利,数次遇险,但都能化险为夷,被人赞为打不死的“飞毛腿”。
从这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徐帅从黄埔军校开始就练就了一套识人之术。经他一手调教的红四方面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不管是中将詹才芳,还是上将许世友、上将陈锡联也罢,那都是妥妥地泥腿子出身,但是经徐帅一调教,再看一看他们这些人后来的成就,你就知道徐帅这位恩师的眼光是有多么厉害!
“位老”郑位三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他说:“全国解放后,军队中的老干部鄂豫皖最多,中将、大校、上校总数比中央苏区多几倍,师级干部在全国军队师级干部中占70%。”
怪不得江青后来说过一句话:“徐向前的山头最大!”
业务能力过硬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讲究业务能力。在军队,当然要讲究带兵打仗,徐帅的军事能力是相当拔尖的,这里不多介绍。我们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红四方面军的这些将领之所以后期能脱颖而出,跟他们在土地革命时期接受过的军事历练是密不可分。你看,不管是在鄂豫皖时期,还是后面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那基本上是硬碰硬的较量。徐帅将红四方面军的作战风格总结为五个字:“狠、硬、快、猛、活。”
这里,我们说一说徐帅的练兵能力。1939年8月,徐向前从冀中地区调往山东,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纵队和第115师入鲁部队。徐帅只在山东呆了一年左右,但是却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39年6月-7月间,山东纵队的人数是25000多人,到了1940年6月,山东纵队的主力和地方基干部队已经达到了51000人,还不包括拨给第115师的32000人。八路军第115师在1940年年初的时候是58000人,到9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70000多人。”
这就是徐向前,咱们的徐帅,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开花。综上,徐帅军事能力强,会练兵。因此,不管是张国焘,还是毛泽东、邓小平,都非常仰仗徐向前,毕竟实力摆在那。
一生朴素地调
徐帅一生虽身居高位,但是却一直朴素低调,这种家风一直影响到后代。徐帅低调到什么程度呢?
1983年的时候,徐帅曾在北戴河视察海军部队。在这样比较隆重的场面,徐帅仍旧穿的是一件灰涤卡布做的上衣,这件灰涤卡上衣可有年头了。在场的海军战士看到徐帅这样的朴素打扮,大家都交头接耳:“元帅就穿成这样啊!”
这件灰涤卡上衣还是出门在外的时候才穿。在家里呢,天冷的时候,徐帅就穿个毛背心。这个毛背心还是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自己亲手织的,一直穿了三十多年,被徐帅奉为传家宝。要不,徐帅怎么被称为“布衣元帅”呢?
晚年的时候,徐帅一家搬到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居委会的干部每次上他家办事和访问的时候,徐帅有时间都会自己出来迎接,然后热情地对他们说:“我就是柳荫街的普通居民嘛,这主任来了,我当然要出来迎接了。”居委会的干部一下子傻眼了,没想到徐帅比自己还要低调。
因此呢,徐帅为什么能一直屹立不倒,就两个字:“低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