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音频:叶檀 \ 作者:叶檀 \ 内容:叶檀 檀小柒
制图:水笙 \ 制作:钟灵 玉才 桔梗
点击上方
收听本期檀谈音频
各位檀香,周五好,又到了檀谈时间。
不知不觉,这一季的檀谈还有一期,就要结束了,春节将至,有点舍不得,等下一季檀谈跟各位家人们见面。
在牛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2021年,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21年是中国资本市场非常复杂的一年,权益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分化和波动。2022年,将是更加复杂的一年。
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向大家道歉,他们或者看错了赛道,或者看错了时机。
1月23日下午,在正心谷资本2022年投资策略会上,正心谷创始人林利军就去年的业绩表现向投资者道歉。
过去一年,是正心谷成立以来最差的一年。
在2021年年初,放弃当时高估的消费医药和一部分的核心资产股票,用“找弹坑”策略,买入了一些价值防御的资产,希望躲过核心资产的下跌后,再调到长期看好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上来。
这一办法一开始奏效。
由于行情非常极致,出现了很大的行业轮动。
2021年5月重新布局,一部分新能源资产大幅上涨,于是布局了估值较低且受益于产能供给稀缺的化工大平台以及新能源上游等,从7月到9月业绩不错,但9月底出现了外部的能耗双控和拉闸限电的政策,对业绩造成了影响。
到2022年1月,曾经备受追捧的医药基金葛兰被骂出了圈。
专业人士尚且如此,2021年,偏股类的基金日子都比较难过,下跌20%的比比皆是。
到2021年年底,资产配置需要改变,有些要买,有些要卖。
有一个横在心里的问题是,在正心谷的产品在高位、葛兰的医药基金在高位的时候,在一个产品上有了30%的收益,是不是就要卖出?
做好资产配置,就一劳永逸了吗?
我在指数基金上获得了40%的收益,如果两年不动,市场又跌回去了,两年时间不就白拿了吗?
这一周,我们来聊一聊资产配置之后的动态调仓,也就是俗称的“投后管理”。
再次有请平平无奇投资小天才王五,看他是怎么样进行动态管理的?
如何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最优资产组合?
王五作为大城市的“拆二代”,是个有志青年,没有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而是早早地远走他乡,孤身一人来到上海金融圈打拼。
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家小型基金经理,通过对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进行了前瞻性的调仓,公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自己也有30%以上的收益。
王五是怎么做的呢?
一点点小测试做出来的,就是看这个策略是不是适合自己。
比如,我们以前跟大家说过60/40 策略,也就是60%股票+40%债券的投资组合模型,长期保持不动。
这个策略太经典了,曾经是市场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资产配置方法。因为简便易行,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普通投资者也特别容易理解。
但对于王五来说,他觉得60/40策略适合普通人,并不适合自己。
王五是专业人士,对股票比较了解,不多配偏股型资产,是对自己资源的浪费。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用60/40策略,波动率似乎并没有变少。
债券收益低,波动率比较小,在整个资产配置中的仓位占比小于股票。
只要股票回撤10%,就把在债市里面辛辛苦苦赚的收益全都吐回去了。
王五后来发现,前辈们很聪明,资产配置的始祖-马科维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马科维茨发明了有效前沿理论,用不同的权重将风险资产进行组合,将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期望收益和标准差的风险资产组合。
做一个二维坐标轴,以资产组合标准差为横坐标、预期收益率为纵坐标,把这些风险资产组合描绘出来,可以得到风险资产的有效前沿,就可以在划定的范围内,找到风险相对低、收益相对高的风险组合。
在得到有效前沿后,如果投资者有明确的收益或者风险的需求,就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最优资产组合。
王五是激进型的资产配置者,他是择时止盈的,绝不会几年不动。
那么,王五的择时成功率为什么比较高,他又是怎么择时的? 2022年王五又会怎么做呢?
想要一探究竟的檀香,请移步视频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