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中,西画之灿烂光色,忽然间使中国画映红了半边天,幸好有黄宾虹独钟情于绘画“内美”,恰如老子观道,淡泊自守,独心仪于万物未兆之时。追求内在实质气性之美,追寻先秦思想,开拓山水精神。(朱雅萍专属画廊 总第99期)
读《黄宾虹画语录》有感
朱雅萍
黄宾虹作为20世纪四大画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之一,不仅画艺超群,而且对画史、画理及画法均有研究,直到弥留之际,依然对学生喃喃自语:“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种治学精神的确让人感动,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这个特色离开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就表现不出来,体现不出来,只有把我们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发展起来,才可能有我们的特色。
黄宾虹治学,务究学术根脉,详鉴古今优劣,既能弘扬传统精神,又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尤其他的绘画理论建树,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正如楼宇烈先生所说:“一个对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没有自信和尊重的人,是很难让他生起爱国心的。”今天就想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绘画。
黄宾虹山水画论重要的观点主要可从九方面来阐释:一、慧眼识“内美”,二、“绝似又绝不似”,三、“实处易,虚处难”,四、“五笔”“七墨”,“笔酣墨饱”五、中国画有“三不朽”,六、“山川浑厚,草本华滋”,七、民学与君学,八、中西相异,无论中西,九、艺术乃最高养生法。
中国早期绘画是用笔勾勒出物象形体结构之后,再用赭石、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彩描绘而成,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已至巅峰,以李思训为集大成者。但黄宾虹认为“画重外美,丹青炫耀,古法已失”,所谓“五色令人盲”,老子认为,迷恋于外在光色,必然看不清本质结构。在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中,西画之灿烂光色,忽然间使中国画映红了半边天,幸好有黄宾虹独钟情于绘画“内美”,恰如老子观道,淡泊自守,独心仪于万物未兆之时。追求内在实质气性之美,追寻先秦思想,开拓山水精神。
第二至第五方面究其根本,主要是笔墨方面的表达,黄宾虹探究笔墨几十年,所以用笔畅达,藏筋抱骨,遒劲有力如有神助;用墨流畅清润,鲜活灵动,浓淡干湿无不各尽其妙。“三不朽”其一便是“用墨不朽”。墨可以说是中国画所独有,墨也并非黑色,但包含黑色,也可包含其他颜色。“墨色情结”早就存在于汉民族精神活动之中,“墨”为黑之土,源于自然,又可进入精神层面而高于自然。用墨之所以不朽,正是因为生命精神不朽,大美意象不朽。“三不朽”其二即“诗书画合一不朽”。诗书画印熔为一体,是中国画民族特色,在宋元就已形成基本格局,画中有诗文情感 、书法意趣和印章金石味,使得中国画更博大精深。所以中国画有“四绝”之雄,也有“四全”之难。其三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山水画不同于照片之处在于能全方位多个层面感受山川景象。以远取其大,以近取其真,远景近景相推相托,自由创造,其亦必将不朽。
黄宾虹于1948年在杭州美术学会上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国画之民学”认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是君学,一是民学,君学从黄帝至三代即开始盛行,周代以后“礼崩乐坏”,君学体系溃散,诸子争鸣,著书立说,民学从此生发。君学树威严,以整肃为美,民学竞自由,以变化为美。君学重人为,民学尚自由,其结果自然不同;君学在迎合人,民学以个性为重,艺术效果也截然不同。庄子主张道法自然,徜徉山林,吸风饮露,感受天地之大美,在他的精神感召及“审美活动”影响下,中国绘画审美重心在六朝时开始转向山水之间,逐渐萌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完全是在民学体系中酝酿出来,其后的发展也未脱离民学主线。画作之成虽然离不开技巧和法则,但无法而法,却是更高一格。古代中国艺术品自由创发,成果丰盛,已令欧美人及日本人惊叹。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中西绘画碰撞、磨合与交流的时代,黄宾虹山水画艺术正好生发、成熟于其中。而在这之前,看看我们是怎样怀疑、否定自己的文化的。
鸦片战争前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看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一下子搞了30年,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却战败了。1895年严复发表了文章,认为只学西方的器物不行,还要学习人家的政治制度,并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后来发生了戊戌变法,但戊戌变法同样失败了。这时人们考虑到器物文化 、政治制度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问题,所以有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在整个精神层面上进行改革,大量引进西方的东西,彻底地批判中国的传统。到了“五四”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有许多人去那里考察,发现欧洲的文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梁启超考察后写的《欧游心影录》,反思了当年他们这一批人要完全否定自己传统的想法是不是对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间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1921年梁漱溟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到东西文化其实是各有优缺点,而且是不同类型的文化 。因为这种反思,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就不断出现了探讨国学问题的学会和组织。这种反思也让人们意识到: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本位,盲目追求别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别人的附庸,被其他文化征服。
因时代潮流所趋,大部分“美术青年”倾向于中西融合,或改良中国画,但黄宾虹始终坚持笔墨传统,探究宋元高格,不怕别人笑话其迂腐,唯古人精神感化是为念。同时,“耕田读书,日对溪山烟霭,时有所悟”,书法学魏晋,画法师唐宋,狠下探源功夫,临摹、写生,积画稿无数,始终认定山水画创作不能搞成不中不西之杂作,但是他也并不反对向西方绘画学习。尤其马奈、莫奈、塞尚、高更等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作品,使他看到了“笔墨意趣”,并有意无意糅进了自己的画风之中,亦为油画家们激赏不已。
黄宾虹“艺术乃最高养生法”的对象并非个人,而是国家民族之寿。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其他国家文明,或湮没,或断续,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文化中有两个优秀的传统:一个是“以史为鉴”,一个是“以天为则”,中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中国有二十四史,还有很多辅助性的历史资料。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天空的天,也不是造物主,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量,而是要靠自己德行的提升。“军事上失败,可能失地,经济上失败,可能失利,可文化上失败,则可能亡种。国难当头,艺术可以救国,也可以兴国;和平年代,艺术可以养人,可以养我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
朱雅萍书画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