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强】据美国军方25日的消息确认,之前在着舰过程中“撞上航母甲板”的F-35C舰载战斗机坠海。而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26日发布的信息,事件发生后,美国派出大量侦察机进入南海执行任务。美英媒体则渲染美国正在和中国“抢时间打捞这架F-35C”。
F-35C已经掉进南海
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25日报道,美国第7舰队周二早些时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甲板上坠毁,并造成7人受伤的F-35C联合攻击战斗机在飞行甲板边缘落海。美国海军表示,“卡尔·文森”号航母在F-35C坠毁后不久就恢复了飞行操作。声明说,1架隶属于第2舰载航空联队的F-35C在降落到“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的过程中,发生着舰事故,随后舰载机落入水中。通报称,事故仅对飞行甲板的表层产生影响,所有用于飞行操作的设备都正常运行。“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和第2舰载航空联队已恢复在南海的常规飞行行动。
美媒报道F-35C在南海发生降落事故
报道称,虽然美海军在声明中没有具体说明F-35C是哪个中队的,但“卡尔·文森”号搭载了10架F-35C,这些F-35C来自VFA-147攻击战斗机中队。报道称,F-35C周一在航母上降落时坠毁,造成7人受伤,其中包括从F-35C弹出,后被直升机从海上救起的飞行员。所有人员都“处于稳定状态”。
美国第7舰队在周二晚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海军正在安排打捞这架F-35C的相关活动。美国海军第7舰队发言人告诉媒体:“美国海军正在采取措施从海底打捞坠海的F-35C战机。”
美国侦察机为何而来?
美国F-35C在南海发生坠机后,美国侦察机在南海的活动异常增加。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的社交媒体账号25日的信息显示,当天10时至10时30分,美海军一架P-8A反潜巡逻机由南向北穿越台湾海峡,同时,美空军一架RC-135W位台湾海峡南口活动。南海战略态势感知26日发布的信息发出疑问:“南海正在发生什么?”信息显示,从当日0时到发布信息时,美国至少派出6架情报监视飞机飞抵南海附近,其中包括3架P-8A反潜巡逻机、1架RC-135V电子侦察机、1架EP-3E电子侦察机以及1架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主要聚焦台湾海峡南口,以及前一天美国双航母演习区域。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的社交媒体账号26日早些时候的信息显示,美国的两艘航母位于南海西部边缘,靠近菲律宾。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同时在巴士海峡和南海出现如此多的美军机型并不常见,显然和这次F-35C失事有关系。美国或许担心相关国家对坠落的F-35C采取行动。这其中P-8A反潜巡逻机主要用于探测潜艇,而EP-3E主要用于无线电监听,MQ-4C可进行雷达成像和红外、光学成像侦察,重点关注水面舰艇,RC-135V则主要是监视雷达信号。上述机型相互配合,帮助美军掌握有关区域的各类情报。这体现出美军处于高度紧张和戒备状态。
外媒炒作美军和中国比赛打捞速度
由于事发南海,很多西方媒体立刻将F-35C和中国强行关联,渲染中国可能会打捞失事的F-35C战斗机。英国《每日邮报》25日的报道渲染称,事故发生后,美军急于抢在中国前面,从南海海底收回价值1亿美元的F-35C隐形战斗机。美国担心先进战机的秘密技术“可能落入敌人手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称,中国肯定想了解这架坠毁的F-35C,并且中国将试图利用潜艇和深潜器定位和调查它。
英国《独立报》认为,美国担忧中国会通过打捞F-35C残骸而获得先进的雷达和隐形技术。不过美国第7舰队发言人表示,“无法推测中国在这件事上的意图是什么”。
《每日邮报》的报道称,如果要避免其先进的战机落入中国手中,美国海军面临一个复杂的打捞行动。2021年11月,英军的1架F-35B战斗机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起飞时坠入地中海。随后,在美国、意大利的帮助下,英方花了3个星期才将这架战斗机打捞上来。而在更早的2019年4月,日本航空自卫队1架F-35A在飞行训练时坠入西太平洋,由于撞击力巨大,战机很可能已经解体,其主体部分至今未能打捞出来。CNN称,美国打捞船要10天到15天的航行时间才能抵达现场,而作业时间可能长达120天,这取决于F-35C在落海海域的深度。
张学峰表示,从美国第7舰队的相关表述来看,这架坠落的F-35C战斗机的状态应该和英国皇家海军此前坠落的F-35B相当,应该比较完整。通常来说,这类比较完好的装备,可能存在一些敌我识别器、密码设备泄密风险。实际上,冷战时期,美国就偷偷打捞过失事的苏联核潜艇的部分设备,试图掌握其通信密码。美国急着打捞F-35C,显然是以己度人,生怕F-35C的敏感设备泄露。
资料显示,南海平均水深4000米,而美国具备在这个深度打捞的技术装备。2021年3月,美国海军就从冲绳海岸附近水下约5814米深的海底,成功打捞起1架2020年1月坠海的MH-60S“海鹰”舰载直升机,打破自己保持的深水打捞飞行器世界纪录。
延伸阅读:
美国又摔飞机了!
不过,这次摔的可不简单。而是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F-35C舰载机。
从坠机的机型,到坠机的地点,以及当时战机执行的行动来分析,都透出了非同一般的信号。
如果再联系之前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水面下发生的“神秘碰撞事故”,我们真想问问美军,如此高频率地进入南海“秀肌肉”,而且接二连三的致命事故都挡不住,五角大楼究竟想干什么?
1
美国CNN在24日发出消息,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架F-35C战斗机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降落时在甲板上发生事故,飞行员弹射逃生,然后被美军直升机救了回来。事故造成包括飞行员在内7人受伤。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发海域位于南海。
美国太平洋舰队当天在一份声明中称,受伤7人中包括飞行员,其余6人是在航母甲板上受伤的。目前飞行员状态稳定。另有3名伤者被送至菲律宾马尼拉的一处医疗设施,其他3人在航母上接受治疗后目前已无大碍。
美军还没有提供事故原因的详细情况,事故发生时,飞行员正进行日常飞行操作。而美太平洋舰队的声明说,“飞行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那么,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卡尔·文森”号航母会不会暂停在南海的训练,目前还不清楚。
这次“卡尔·文森”号航母在南海的演习,是美日两国10艘军舰于本月18日到22日在冲绳以南、菲律宾海举行演习“秀肌肉”后的行动。
参加此次演习的包括美军“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这两个航母打击群,以及“美利坚”号和“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戒备群,其实就相当于两个准航母群。加上日本的“日向”号直升机航母。
在菲律宾海的演习结束后,“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这两艘美国航母又跑到南海兴风作浪。
这是美国海军“林肯”号航母抵达亚太地区以后,首次参加大规模的双航母演习。据美国军事媒体24日报道,美国海军航母编队23日已经进入南海地区进行训练。美军一位高级指挥官说,“这是为了让盟友放心”。
美国国防部表示,由“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带领的两个航母打击群,将在南海进行包括反潜作战、空中作战和海上拦截作战在内的演习,以加强战备。
美国海军有史以来,首次在中国周边海域部署两个都搭载了F-35C隐形舰载机的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也是美国海军目前仅有的两艘能搭载F-35C的航母。
同样,参加了演习的“美利坚”号和“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能搭载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隐形战斗机。也就是说,美海军这次同时有4艘搭载F-35战斗机的“闪电航母”在行动。
而且,目前都派遣到了亚太海域,中国周边,可见美军剑锋所指。
2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于2021年8月2日离开母港圣地亚哥进行最新部署。其载机不仅包括F-35C,还包括EA-18G型“咆哮者”电子战机和E-2D改进型“鹰眼”空中预警机。
F-35C是美海军未来最重要舰载战斗机,最突出特点时隐身能力强,雷达探测距离远,4个内置弹舱可搭载空空导弹和精确制造炸弹。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于去年夏天才首次部署了F-35C战机,是第一个配备F-35C舰载机的现役航空母舰,总共配备一个中队F-35C隐身舰载机,包括12架F-35C舰载机。
美国仗着自己航母多,在世界到处耀武扬威,发生这种栽跟头的事情并不少见。
24日发生的F-35C着舰降落事故,至少是近几个月来发生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的第五次重大航空事故。
去年11月22日,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机跟随“卡尔·文森”号在菲律宾海上空进行训练,右侧发动机起火,以单发动机的方式返回母舰。算是有惊无险。
11月24日,“卡尔·文森”号搭载的一架MH-60R反潜直升机,在训练期间其AN/AQS-22吊放式声纳意外与缆索分离了,导致声纳掉落海中。
11月29日,“卡尔·文森”号航母上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机在训练中,飞行员接到“机身安装附件驱动 (AMAD) 压力警告”,发现其中一具发动机出现问题,导致需要以单发动机进行紧急降落。
12月31日,一架CMV-22B“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在飞行甲板停放时,右边发动机起火。
这5起事故都是“A”级,意味着损失严重,而且其中3起是发生在一周之内。
美国在南海频繁炫耀武力,也决定了其必然会不停出事。
去年10月2日,在美国海军服役23年的“海狼”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康涅狄格”号(SSN-22),“在水下撞击到一个物体”。这起事故发生在南海,而且11名艇员受轻伤至中度非致命伤。
当时美军搞得很神秘,对核潜艇撞到什么物体是闭口不谈。
而且,美海军当时没有进一步透露这起水下碰撞事故的细节,也没有说明该潜艇遭受了什么损伤,只是以一句“美国潜艇并没有与另一艘潜艇相撞”搪塞。
为保持隐蔽,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通常只借助被动声呐收集周围情况,对安静的静止目标感知能力有限,水下航行主要靠预先绘制的海底地形图,只在复杂地形海域才会启动高频近距离主动声呐对海底地形进行探测并进行避障机动。
但如果潜艇使用的海图不准,或者因为地壳运动和各种人为原因出现海底地形变化,潜艇就会遇到大麻烦。
比如2005年美军“旧金山”号核潜艇就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撞上海底山脉,结果造成1名水兵死亡,至少23名水兵受伤。美国国防部事后调查发现,该潜艇使用的海图是1989年版的旧航海图,该图显示在距离事发地点大约5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物”。
“康涅狄格”号“严重碰撞事故”,至今美国海军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 而美方在事故发生后的语焉不详和遮遮掩掩,更让国际社会对事故的真相和美方的意图充满质疑。
3
对于这次“卡尔·文森”号航母上F-35C战机的事故,军事专家张军社认为:
美国舰机在西太平洋频繁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美军长年累月高频度派出舰艇、飞机耀武扬威,寻衅滋事,使得人员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发生事故难以避免。这一点可以从前几年美军巡洋舰、驱逐舰连续发生撞船事故得到印证。
张军社表示,美军要想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应该停止派出舰机四处寻衅滋事,停止危害别国主权安全的行径。否则的话,事故只会更多,不会减少。
2022年新年伊始,美海军就借换防之机,在西太平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和力量展示,意图不言自明。就是企图在东海或南海,以所谓的“海上硬实力”,来威慑或恐吓对手。
这是美国海军时隔三个月后,再次在南海地区摆出“双航母”的架势。
在美国刻意营造强大形象之后,短暂的“兵强马壮”的兵力,实际上是昙花一现,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和“埃塞克斯”号两栖戒备大队已经进入了在亚太部署的末期,预计将于本轮南海联合行动结束后,返回本土进行修整。
美国军方和媒体炒作美国“闪电航母”西太平洋亮“肌肉”,相当于短暂作秀。
这次F-35C战机突然发生事故,一方面,暴露美国航母上的人员对刚接收的这种第五代隐形舰载战斗机还不太熟悉,在舰载机降落航母这个比较复杂的环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磨合。
另一方面,南海的海况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航母舰载机的稳定起降,本身难度就不小。美军本来是想秀一下自己的强大能力,结果却演砸了。
当然F-35C作为一款新型舰载机,其本身可能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一些突然出现的问题很难避免。
从美军舰载机发展和部署的历史经验来看,每一种新型舰载机上舰,都发生过成百上千次的事故,可能对他们来说有些麻木了。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