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经常看到战报后就大发雷霆。因为当时国民党部队确实打起仗来各方面素质都比不过解放军。但是蒋介石暴跳如雷,拿着自己的拐杖疯狂的抽打军事长官,却十分少见。
然而这一切,在1947年5月,就发生在蒋介石议会大厅中。当时蒋介石拿起自己的拐杖打的汤伯恩满头是血,甚至放下狠话说:“你为什么不去死”。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老蒋如此暴跳如雷,又为何抽打汤伯恩呢?
强行军,孟良崮被围
1947年3月,为了扭转战场颓势,蒋介石命令部队向山东、陕北解放区前进,压缩我军占领区。同时,以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方式前进,力求一战而胜。并且,蒋介石还命令自己的王牌部队,张灵甫的整编74师划入作战部队序列,由汤伯恩指挥。
老蒋深深的知道,张灵甫和汤伯恩之间不对付。但是天真的蒋介石认为,这种内部阶级矛盾是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有助于他对下属的管辖。但实际上,二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剂,甚至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
此时,汤伯恩作为总司令,其实他还是放弃了一些成见的,他认为蒋介石提出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因为从正面战场上来看,汤伯恩40多万大军齐头并进互相照应,解放军会更加难以招架。
于是,汤伯恩命令部队,不追求行军速度,但是要注意左右翼保护。但这种决策在张灵甫看起来就是畏战行为。所以,张灵甫根本就没管汤伯恩的命令,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完全不顾友军之间的照应。
汤伯恩此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在抓到整编74师的这一动作后,就立马想让74师的战士告知张灵甫不能这么行军。但是张灵甫是个傲慢的人,他底下的士兵更是傲慢,直接对汤伯恩说道:“什么狗屁司令官下令,我们只听张师长的”!
这句话给汤伯恩气得不行,直接不管整编74师的阵型了,其他部队依旧稳扎稳打的前进。这就让张灵甫的整编74师位置非常突出,甚至仅一夜之间就超出了数十公里。这也给我军歼灭整编74师带来了契机。
孟良崮之战,张灵甫身亡
我军在了解敌人阵型后,很快发现了整编74师位置突出,如果以优势部队加以围歼,绝对可以办到。于是,我军迅速调动部队,掐断整编74师与后方部队的联系,对整编74师完成了包围。
整编74师看到自己被包围,很快发电报给蒋介石,说道自身可做诱饵,来个中心开花。发完电报后,全师都做好了破釜沉舟,坚守孟良崮的准备。其实张灵甫发现被围时就强行突围,也许还有机会活下去,但以身诱敌这一决策,却彻底给张灵甫逼上了绝路。
我军很快包围孟良崮,与整编74师开始决战。蒋介石接到张灵甫电报后,命令汤伯恩加速前进,务必包围解放军。但汤伯恩等人早就对张灵甫有意见了,接到电报后更是不慌不忙,仅仅只有黄百韬的整编25师卖力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很有信心的张灵甫迟迟不见援军,他自己也慌了,给蒋介石发了数封电报催促援军。但无论他怎么催促,汤伯恩等人只以被阻击的理由搪塞。
仅仅几公里的路程,汤伯恩的大军就是过不去,这让老蒋十分生气,在最终的电报中更是以救出整编74师为最主要任务。可见,此时的张灵甫已经难以支撑了。最终,由于汤伯恩的不作为,张灵甫在孟良崮还是坚持不住,自杀在了山东之中。
战后怒斥,死后唏嘘
此战过后,蒋介石引以为豪的整编74师被我军全歼,其本身的作战计划也因张灵甫的牺牲而告终。等到汤伯恩等人回来后,蒋介石斥责汤伯恩并狠狠殴打了他一顿草草了事。
这足以说明,蒋介石的心计用在战场上是绝对错误的。战场上张灵甫公然抗命,同时张灵甫和汤伯恩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最终战役的失败。不得不说,此时国民党内部高层早已经纷争不断,根本没有团结可言。
张灵甫的牺牲蒋介石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汤伯恩在死之后,老蒋说出了:“死了也好”这句话。可见老蒋心中,汤伯恩在经历孟良崮一战后,再也没有了任何信任可言。
结语
部队需要团结一心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这就是我军为何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反观国民党部队,各个派系的纷争犹如蛀虫一般,将国民党这座高楼叮咬的千疮百孔,倒塌也就是必然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