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杭州武术大赛: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高手,被一个学生踢下台
中国功夫不仅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功夫潮”,就连外国人也被中国的功夫所折服。黄飞鸿、李小龙、霍元甲、叶问……一个个的侠义武者出现在大众视野,而武侠小说中也有描述武林大侠的,国内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这也便有了比赛或者武术表演。
1929年,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一场武术比赛,而最有望拿到冠军的,就是号称“国术大师”的刘高升,在赛前,他便踢馆无数,是国内有名的高手。
然而就是这个人人都看好的高手,却被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一脚踢下了台,刘高升为何会被一个学生打得流血?他难道是民国的“马保国”,以前打下来的名声都是他人吹嘘所致?而将他打倒的人又是谁呢?
创办武馆,打败多位高手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练武的人有很多,而刘高升就是其一,他虽然不像黄飞鸿、霍元甲、叶问这样的大人物有名,不过当时他在上海,也是闯出了一番名堂。
刘高升是上海的一个总镖头,他早年学艺,年少的时候得到过名师的指点,而作为总镖头,他的功夫自然要比手底下的人高。他会多种武学,什么金钟罩铁布衫、胸口碎大石,他也都会,因为练有硬气功,所以他虽然习武多年,但是几乎未来没有受过伤,因此别人就给他起了个“铜头铁臂镇江南”的称号。
随着他的热度越来越高,他的武学也被传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名声开设了一家武馆。当地人听说是刘高升开了武馆,就纷纷前去拜师学艺。
不过武馆这一行也是有规矩的,其他武馆见年轻人都跑到了刘高升的武馆,心里不痛快,就前去踢馆,看这个刘高升是否真的就像传言中的那么厉害。
不过刘高升全然不惧,也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大展身手,向弟子们树立威望。而前去挑衅的人都被刘高升所打败,他的名声就更大了。
之后,刘高升还带着弟子去别的武馆踢馆,一时间,他在上海还真的就打出了名堂来,还与另外两个刘姓武术家并称为“上海三刘”。
虽然刘高升名声大噪,不过也有很多人讨厌他,因为他的踢馆,导致别的武馆弟子都跳槽到刘高升武馆,这就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有几家为此关门倒闭的。
比赛输给一个学生
1929年,为了推广中华武术,也为了激起大家的爱国热情,杭州举办了国术游艺大会,这也是一场全国性的比武大会,全国的武术爱好者和武术高手都纷纷赶到杭州。这次的比武大赛周期有11天,无论多大年龄,均可参加,而这次比赛的冠军,将会获得5000元的奖金。
因为比赛之前的大力宣传,使得很多观众都跑来杭州观看这场比赛,当时观看比赛的票价是5毛钱,这在当时的年代来说并不便宜,但尽管如此,800张门票还是被抢购一空,就连黄牛都一票难求,可见这场比赛有多火爆。
当时的举办方还没有什么经验,一开始规定三局两胜的比赛制度,但是选手们却不择手段,只要能够将对手打下台,也不讲武德和操守,无所不用其极地将对手打下台。而有的选手还死不认输、拒不下台,这让观众都忍不住唏嘘。
第二天,举办方就重新制定了比赛规则,规定参赛者不准挖眼、扼喉、私自使用护具、打太阳穴和隐私部位,以打倒一方为胜。这也使得比武的方式五花八门,大赛变得异常混乱,比菜市场还要嘈杂,像街头斗殴一样不雅观,令人感到失望。
当观众们看到刘高升出场,才终于兴奋起来,虽然他在上海出名,不过在大赛前,他带着弟子从上海来到杭州,途中更是借着“以武会友”的名义进行数次踢馆,因而打败了不少高手,这也使得他的大名一下子就传开了。
参赛者也有很多听到刘高升大名的,他们也都害怕会碰到刘高升,不愿和他比武。但毕竟是要有人和他对上的,不过有的人得知对手是刘高升,就直接放弃了比赛。
很多人都认为这次比武大赛的冠军会是刘高升,但是没多久,他的比试,就让人失望。
一次比试中,刘高升遇到了一个还是学生的对手,对方来自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叫曹晏海。他还很年轻,在刘高升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
在刘高升面前,曹晏海就显得籍籍无名了。虽然曹晏海也听了刘高升的大名,不过他本着切磋学习的态度,还是上了擂台。
观众们看着两个人的比赛,一方面为刘高升呐喊加油,另一方面却让这个名不经传的学生早点下台。
曹晏海听着观众们的声音,心中虽有难过,不过他如果真的输给一个高手也不要紧,他也能够在比试中学习,让自己更加进步。而他的师父郭长生在赛前也分析了战局。郭长生说,刘高升的铁砂掌对于不动的死物来说虽然很厉害,不过如果速度快的话,刘高升也会拿他没辙,而攻击刘高升,就按照平常训练来打,曹晏海也还是有获胜的可能性的。
刘高升见他是个学生,也没有将他放在眼里,有些轻视,所以对招的时候,他也没用力,打过去一掌,曹晏海就稳稳当当地接住了。曹晏海出脚试探,刘高升就展示了他的“金钟罩铁布衫”。双方不分胜负。
但是刘高升接下来的行为却让很多人都倍感失望。
刘高升冲过去,一下子就抱着曹晏海的右腿,想要将他掀翻在地,但曹晏海却顺势抽出脚,勾住他的腿测,然后轻轻一拉,反倒将刘高升撂倒。
而第二回合的时候,曹晏海已经知道刘高升的武术底子有些差,总是依靠蛮力,不擅长用巧劲。曹晏海加快了速度,刘高升便有点跟不上他的节奏,没一会儿,刘高升便又被撂倒在地。
他们两个人的比赛本来已经算是结束了,但是刘高升输给一个无名小卒,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就耍赖说要重来。而曹晏海这次却一脚将他踢下台,他吐了几口血,立马认输,不敢再耍赖了。
观众们瞠目结舌,似乎不相信眼前的一幕,但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就明白刘高升早已被众人的吹捧迷昏了头脑,而真正的武术高手,却是将他打败的曹晏海。
刘高升已与大赛无缘,但曹晏海却在继续。不过,当时的赛场上出现了不正之风,还出现了“礼让”歪风,于是曹晏海在与一个人比试的时候,就佯装被打败,最后屈居第四。
但是人们对于这个打败了刘高升的学生曹晏海却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轻松打败一位高手?
“武状元”曹晏海
曹晏海来自河北,是当地有名的武状元,他身材高大,力气也不小,而且他还识古文,善书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
15岁的时候,他便瞒着家人一个人到昆仑山习武,不过在去昆仑山的路途之中,他的盘缠就已经花光了,好在有一户好心人的人家给了他饭吃。
吃饭的时候,曹晏海向老人提起自己要去昆仑山拜师学艺,但老人却劝他,昆仑山的高手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并不一定有的,而且他离家出走,家里人一定很担心。
曹晏海仔细一想,老人说的不错,当时他离开家太过冲动,于是他便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父母见他回来,自然也不责怪他离家出走了,后来还将他送到了一个老和尚那里去学武。和尚见他是个习武的好材料,便倾囊相授。
1928年,曹晏海来到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教授班深造,师从武术大师郭长生。郭长生是我国近代武林高手,真正的一代宗师。
曹晏海和当年的郭长生一样都是天赋异禀的习武苗子,所以这也使得郭长生十分地看重曹晏海,想一下子就把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
而曹晏海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的武术越来越精进,而在一次练武时,他将12个木桩子都深深嵌进地里,师弟们却怎么也拔不出来,后来还是他自己用腿将它们踢出来的,而他也因此有了一个“草上飞”的江湖名号。
赛场再次相遇,刘高升心服口服
杭州比赛中,刘高升输给曹晏海的第二天,《大公报》就报道了这件事:曹宴海打开刘高升的铁门,内中一无所有。
而刘高升之所以名声高,一是因为很多人都普遍相信能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站稳脚跟的武馆一定不是泛泛之辈,而且刘高升手底下还有那么多的弟子。二是因为以讹传讹,让很多人都相信刘高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林高手。
不过,名气是名气,代替不了真正的实力。刘高升虽然有点功夫,不过他的武术底子不足,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曹晏海面前,自然也就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刘高升失败之后,很多人也都认为他是纸老虎,认为他也不过如此,所以他回到上海以后,便有一些武馆上门再次挑衅。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虽然被一个年轻人打倒,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力,只不过打不过曹晏海而已。而且,曹晏海虽然没有名气,但也是当之无愧的“武状元”,输给他,刘高升也绝对不冤枉。
刘高升在打败了寻滋挑事的人之后,便潜心练武,更加刻苦用功,准备卷土重来。他也知道名气不能带来真正的实力,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的实力配得起他的名气。后来,他的武功大有长进,他就在上海摆下全国武术擂台,想要为自己重新树立威望。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刘高升居然再一次遇见了曹晏海。虽然刘高升的武功提高了不少,但是曹晏海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丝毫没有退步。而且,刘高升年纪很大了,而曹晏海不同,他的武术事业才刚刚起步。
最终,这一次,刘高升再一次成为了曹晏海的手下败将,不过不同的是,他这次没有耍赖,是真正的服气了,他也打心底里的祝贺他胜利。
也正是这一次,曹晏海也终于拿到了武术比赛的冠军。而当时上海的几个名人,比如杜月笙、张啸林等,见识到了曹晏海的实力,也对他感到敬佩,还送了牌匾祝贺曹晏海夺冠。
从这以后,曹晏海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几乎无一败绩,“武状元”名不虚传。而他后来也被浙江省武术馆邀请担任一级教官,将自己对于武学的理解传承下去。
1938年,曹晏海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很短暂,但他却是民国时期武术技击实战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
武术不是哗众取宠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自己功夫厉害的大有人在。而之后的中国对于武术的限定十分严格,武者们也缺少了很多实战的机会。在世界各地的擂台上,中国人的身影也少之又少。
无论是国内的人,还是外国人,有很多都喜欢中国功夫,但真正会功夫的有少之又少。李小龙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功夫,也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人。后来的成龙也通过自己的影片,再次证明了中国功夫。
到了现在,真正传承中国功夫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有的人甚至还哗众取宠。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马保国,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也应该听说过“闪电五连鞭”、“耗子尾汁”等网络热词。他自称是“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他真的是一个大师,直到后来,他被人轻松打败,便成为了网友们饭后茶余的笑话。
学习中华传统武术是没错,但是如果通过这些而去求功利,这一点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论是刘高升,还是马保国,追名逐利,骄傲自大,都不是真正爱好武术的。
武术是需要用心经营的,而不是立人设,搏眼球。比武也不是为了一争高低,而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让我国的武术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