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zhao)影(pian)如其人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其实摄影也是个人气质的直接流露。
在手机像素成千上万又过亿的当下,
人人都可以拍照分享,几乎没有门槛,
也是因为容易,摄影才会“内卷”。
平常照片,普通图像,哪能入大家之眼。
过度美容瘦脸、加滤镜也是家常便饭。
而真正能触动人的照片,
一定是独特的,技术过硬的:
如角度的选取、构图的巧妙、P图技术、
个人审美和个人气质的注入。
摄影·有情绪
优秀的摄影作品,以小见大,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场景,
一个画面就是一个故事,
观众能明显感受到图像里
摄影家情绪的潜滋暗长。
如超现实主义风摄影师Brooke DiDonato
用敏锐的镜头记录生活中
那些被疏远、被淡忘、被遮蔽的事物,
总能轻易牵动读者的情绪。
她的作品常常以柔和的色调示人,
有如莫兰迪色系的低饱和度,
没有浓艳色彩碰撞、夸张的对比,
却能用舒适的环境搭配“搞怪的人”,
传达出孤独、无助、迷茫等细腻情感。
不起眼的野外风光,平常的街道巷落,
在恬淡、安谧的色彩渲染下,
都自带神秘气质,给人距离感,
却在眼前挥之不去。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照片的情绪带动,
或舒畅惬意,或压抑紧张,或悸动不安,
普通的风景嵌入举止怪异的人,
莫可名状却有情绪蔓延出画面,
击中观众,触发思考,引发共鸣。
摄影·现实融合梦境
干净的画面,孤独的影像,
极度真实却又十分梦幻,
两种不相容的风格在这里被洞穿,
一张张普通生活风景照,
一个个如梦似幻的场景,
像达利的画那样,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Brooke的摄影作品侧重情感的传达,
人们思想中潜意识的画面构造,
不拘泥于事物和风景客观存在性,
而是放开手脚,主动介入画面,
直接将感觉和情感呈现出来,
营造“看似现实,实则梦境,
看似梦境却十分真实”的效果。
梦境和现实一拍即合,
模糊着现实世界和想象空间的边界。
一幅幅定格情绪的场景,
一个个注解梦境的小故事,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梦幻般的创作手法,
将熟悉的风景“绘制”出别样感觉。
在Brooke艺术摄影里,
生活和梦境都可以剪切,拼贴,
通过风景,直抵人心,
犹如大梦一场,又悄然离去。
艺术不排斥科技
能将故事和情绪,现实和梦幻融合
当然少不了高科技的功劳。
说是摄影,其实后期的功夫也很大,
这位获得新闻摄影学士学位的摄影师
修图技术也是“强得很”,
以至于作品看上去毫无PS痕迹。
摄影作品的场景都取自周边环境,
融入的人物大多失掉了面部表情,
多了一层掩藏,以此来“用画面讲故事”,
让读者“用眼睛看故事”,
层层深入,陷进情绪的彀中。
Brooke的作品给人真实又梦幻的感觉,
尤其是“自画像”作品,约束少,
创作自由度高,对风景再加工,
隐去直观表情,让观众自行脑补。
混乱的心境,压抑的生活,
无序的风景,隐蔽的角落,
脆肉的内心,奇怪的融入方式……
引导人们去发掘画面背后的含义,
解读生活的一个个侧面,多层次体会。
我来·我见·我表达
越荒诞越生活,越现实越梦幻。
如红楼谶语,真假转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又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现实和梦境可以打破,可以融合,
个人的情绪和感觉需要表达。
我们摄影、写作、歌唱、舞蹈,
莫不是情之所至,歌之咏之,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我们的感受和表达同样重要,
“我来、我见、我征服。”
是凯撒的豪言壮语;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是哲学基本三问;
人们说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即便泯然于众,也要思考,
也要“我来,我见,我表达。”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