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馨懿
春节回家,新冠疫情成了一个返乡的变数。许多在外的游子在问:还能不能回家?想家了。
而这几天,一个标题为《可以永远相信浙江》的帖子截图在网上刷屏。发布人是个浙江女孩,在北京生活,那时,她打算春节返浙。
由于公司附近出现过确诊病例,她向家乡防控办拨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隔离。对方告诉她,只需要持有48小时核酸就行,还问她:“想家了吧?多久没回来了?想回来就回来吧。”
1月24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连线上了这个帖子的发布人和接电话的防控人员,她们还原了这通电话,以及电话背后的故事。
沈梦(化名)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十年。2018年毕业后,沈梦从事了传媒相关行业。往年,她都会回家一两次,春节当然是必定回家的日子。
但2021年,事情变得不太顺利。那个春节,沈梦和家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无法团聚。从年中开始,北京开始出现确诊病例。沈梦曾在一次出差后准备返京时,在机场得知登机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最后她不得不改签。
现在,沈梦已经养成了出行前查询防控要求,做一次核酸检测的习惯。
2022年1月20日傍晚,沈梦拨打了嘉兴港区防控办24小时值班电话,她想知道,回家是否需要集中隔离,自己到底能在家里待几天。
接电话的叫江英31岁,是一名社区护士,平常在平湖市乍浦中心卫生院工作。2022年1月,江英来到嘉兴港区防控办综合组支援工作。
防控办有一台24小时值班手机,根据排班表,工作人员轮流接听,每次值班时间都是整整24小时。
2022年1月20日,江英第一次拿到了值班手机。这一天,江英接到了十来个电话,基本都是浙江省外返港人员的咨询。
在防控办综合组,江英可以查看《港区疫情防控五色表》。每天,表上会更新全国低、中、高风险区域,有时,区域会具体划分到小区范围。这是江英解答问题的主要依据。
这天傍晚,江英接到了沈梦的来电。
根据江英和沈梦的回忆,两人的对话大致如下:
沈梦:“我在北京工作,是嘉兴人。我的行程码带了星号,住在xxx小区,在xxx区域上班,请问返回嘉兴需要集中隔离吗?”
江英:“不需要集中隔离,北京虽然有中高风险地区,但你所属的地区不在管控之内。不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是可以回来的,只有中高风险地区的才需要隔离,带星号的只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回来到社区报备一下就可以了。”
沈梦:“我所在的公司附近出现了确诊病例,但离我的公司不算近,我们也没有要求做集体核酸。”
江英:“没关系,没让你们集中做核酸,就是说明你在的那片区域是安全的。我们还是相信首都的。”
沈梦:“好的,我也蛮想回来的。”
江英:“想不想家?多久没回来了?”
沈梦:“快两年了……”
江英:“想回来就回来吧。只要你在的街道没有被封闭管理,你就可以回来。不过,你最好在回家前一天再咨询一遍,因为疫情每天都在变化。”
在这段对话发生后的次日,沈梦把它发表到了网络上,称“一整个破防”、“可以永远相信浙江”。
很快,这个帖子的截图很快引起了热议,被转载到各个平台上。
沈梦还收到了一些浙江其他地区网友的私信,称他们也感受到了浙江的温暖。
江英依然在防控办忙碌。在江英看来:“这只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对话,我们防控办每个人,对每通来电都是这样,要耐心一点,温和一点。”
除了北京,江英还接到过来自西安和天津的电话。有时,咨询的人员确实需要集中隔离,或暂不建议返港,但江英感觉:“电话那头也很理解,很配合。”
今年春节,沈梦决定还是就地过年,留在北京。江英是嘉兴港区人,目前还没有明确会不会在防控办值班。
相信冬天过去,每一个思念家乡的人们都能随时团聚。
延伸阅读
北京是一线城市,对人才和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正因如此,北漂群体数量巨大。而近段时间,北京多个区域出现了本土新增,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北京打工人的行程卡已经出现星号!
据潇湘晨报,北京健康宝中的“通信行程卡”显示,14天内到达或途径北京市的行程被标记了 *(星号)。
城市名称标有*(星号),表示你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
行程码将不再以红色标记包含中等和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而是改为在城市名称后的括号中包含中等和高风险区域。这些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控制政策请遵循当地联合防控机制。
虽然带星号的绿色行程码基本上不会影响出行,但我们仍被鼓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前往中高危地区的不必要出行。
截至1月1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根据中国政府网等公布的最新数据不完全统计,梳理了全国各地返乡政策。
注:各省市具体政策,还请咨询当地防疫部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