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首次突破3万亿,2025年高目标为5万亿,武汉3万亿
2021年,武汉市逆势上扬,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GDP总量达到了1.77万亿,虽然没有像我上半年预期的那样突破1.8万亿,但也算是很不错了。去年10月份,前三季度的GDP出炉时,我就说过,武汉全年的GDP大概率无法突破1.8万亿,应该在1.75-1.78万亿之间。
尽管武汉GDP没有突破1.8万亿,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突破了3万亿,达到了30100亿元,在全国各大省域城市圈中排行第一。我算了一下,武汉GDP在省内占比35.4%,相比于2020年的35.9%,已经下降了0.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前更注重做大自己,现在的武汉市更注重带动兄弟们一起往前冲,做大城市圈的经济体量,提高自身的经济质量。这样的思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今年,武汉城市圈各大城市在报告中都提到了一条,那就是加快九城一体化发展进程。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孝感、黄冈、鄂州、黄石、咸宁以及江汉三市已经尝到了跟武汉进行深度合作的甜头,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武汉的战略合作,实现九城一体化发展。所谓一体化发展,我的理解就是,全局一盘棋,交通一张网,科技一条线,产业一条龙,民生一张卡。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是深度融合了,跟长三角、珠三角也差不太多了。
前面我跟大家说过,武汉将开通到鄂州、黄冈、黄石、团风、孝感等地的市域列车。怎么开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家最新鼓励的方式,利用现有铁路进行改造,在高峰期加大发车的数量和停靠的站点。
比如,从武汉到黄石的这一段市域铁路,完全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武九铁路开通。前些年,武九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和扩能升级,部分路段的运行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大部分区域可以达到160公里每小时。我算了一线,从武昌东站出发,到达位于大冶市的黄石站,一共是9个站点。之前,在扩能改造时,关闭了胡林站、樊口站、广山站和碧石渡站,我不知道这些站能不能恢复。如果能恢复的话,从武汉东站经鄂州到达黄石的火车站,可以多达13个,完全有开通市域铁路的价值。
还有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武汉新港江北铁路,也是可以用来开通从武汉经阳逻、团风到达黄州区的市域铁路的。尽管这只是一条单线铁路,但并不影响开通市域铁路。等到客流量上去了,以后增加一条复线也是有可能的。
再有就是利用武汉到咸宁的城际铁路开通市域列车,提高武咸城际铁路的利用率。
当然,武汉还会新建一些市域铁路,比如从黄陂到红安县的市域铁路,将与武汉地铁14号线同步申报,同步实施。武汉也会将地铁6号线进一步延伸到汉川市内,将13号线延伸到鄂州市内和花湖机场,将16号线延伸到洪湖新滩镇。还有就是,从汉川到东西湖区的市域铁路还会进一步延伸到天河机场,最后到达孝感的闵集。此外,从武汉站到天河机场的地铁20号线、从桃桥湖到邾城的邾城线,都被纳入到了市域铁路的范畴。
以上这些市域铁路都体现在《湖北省 “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当中,不是我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再加上市政道路和高速公路的提档升级,尤其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也就是武汉六环线的建设,对于武汉城市圈而言,交通同网的问题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
在水运方面,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也是非常大的,黄石新港、武汉新港并驾齐驱。202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二十强已经出炉,武汉港作为一个内陆地区的内河港,竟然挤上了这个榜单,与一众海港排在一起,确实不容易。去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飞猛进,居然达到了248万标箱,距我10月份预估的250万标箱只有2万之差,确实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内陆地区的水运之王。
2020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93万标箱,稳住了内地第一大港的地位。去年,645工程下半段全面通航,6米水深航道从安庆延伸到武汉,万吨级江海船可以常年到达武汉港。
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说,常常看到长江武汉段干得底朝天,怎么可能通行万吨级大船呢?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长江武汉段从来没有底朝天过!所谓6米水深航道,就是除了极干旱年份可能无法满足以外,其他任何时候都能保证航道水深在6米以上。如果达不到足够水深,就要组织工程单位进行疏浚,所以,我们也常常将航道保证水深称之为维护水深。如果不及时疏浚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船舶搁浅。
目前,武汉城市圈的短板在于航空,武汉机场虽然在全国也能排前15名,但相比于几个头部城市的机场,差距还是非常大。等到鄂州花湖机场开通之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花湖机场毕竟是对标的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机场孟菲斯机场,号称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将于今年夏天投入使用,将成为鄂州经济起飞的强大动能。
去年,鄂州的GDP达到了1200亿,对于一个县级市规模的袖珍地级市来说,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随着顺丰集团大量业务进驻,众多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也会跟着到达鄂州,鄂州的经济规模将迅速扩大,经济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不说超越黄石和黄冈,盖过咸宁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
现在,鄂州与武汉的同城化发展水平在城市圈里面是最靠前的,不仅通了地铁,市政道路的命名方式也统一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就说:鄂州很快就要并入武汉了。不过,我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消息,暂时应该没有这种可能。
现阶段,武汉周边发展得最好的就是鄂州和汉川,如果这两个城市并入武汉,武汉的市域面积将突破1万平方公里,大致追上湖南长沙。不过,武汉的土地本身就比长沙更优质,再加上汉川与鄂州的土地也是优质土地,武汉的土地可利用率将比面积差不多的长沙更高。人口将增加200万,总人口达到1500万的规模,一举超过天津排全国第七位。GDP也将增加接近2000亿,与西部某个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不过,我认为,武汉眼下最需要做的不是吞并鄂州与汉川,而是实现与这两个城市的融城发展。真正像广州与佛山那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就算不吞并,也一样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所以,我的主张就是:能不吞并就不要去吞并,搞兼并摊大饼的思路已经过时了。现在,城市圈、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主流,只做大自己,不带动别人,专心专意搞一城独大,这样的做法早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即便是某些西部大城市,也被国家要求瘦身健体,要他们带着周边的小兄弟一起进步。武汉已经摸到高质量发展的门槛了,还回去搞兼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说白了,这是对武汉经济发展没信心的表现。
很多网友热衷于搞兼并,其实就是济南、合肥等城市带了一个不好的头。甚至连长沙都想这样玩,希望一举吃下株洲和湘潭,跟武汉一较高下。我早就说过,别说同为地级市的长沙没能力吞并株洲与湘潭,就算长株潭合并,也未必是武汉的对手。质量不够,数量来凑,我们一定要谨防这种怪思想。这样的思想,会让我们失去斗志,让我们满足于眼下的规模,而忽视未来的发展,而忽视质量的提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的信念就是:武汉不需要兼并周边的城市,一样也可以做大GDP规模。如果武汉也搞兼并的话,势必会刺激到其他同等城市跟着学,这样的话,反为不美。
总的来说,我看好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到2025年末,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量应该可以实现4.5万亿,甚至达到4.8万亿。如果武汉能突破3万亿,那么,武汉城市圈的经济总量有可能突破5万亿,也就是说,达到湖北省现在的水平。按照同等发展速度的话,湖北省有可能爬上8万亿平台。
当然,我这个算的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估计,保守一点算的话,到2025年末,武汉城市圈达到4.5万亿,武汉达到2.7万亿,湖北省达到7.2-7.5万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