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春节返乡“人在囧途”:防疫层层加码下的强制隔离与中途折返……

0
分享至

作 者丨魏笑 李婷菊

编 辑丨徐旭

图 源丨图虫

随着虎年春节将至,是否过年返乡已成为打工人的热门议题。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方面,各地大力宣传就地过年;另一方面,部分返乡人员在各地层层加码的防疫政策下被中途“劝返”,还有部分人员被途经地强制隔离。更有地方称“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近日河南某地县长公开宣称:“凡是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

目前,全国各地对于“中高风险”区域在理解和执行防疫措施时出现了“扩大化”趋势,导致很多春节返乡人被“一刀切”。

现实版“人在囧途”:返乡途中被迫折返

因各地防疫政策不同,深圳人的返乡之旅上演了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1月20日,在深圳工作的广西籍市民吴女士刚刚经历了“魔幻的一天”。

原本因为思家心切,她特地赶在公共假期开始前10天左右请了假,希望趁深圳疫情并未太严重时,尽快回到广西老家过年。没成想当日刚离开深圳,就在高铁上接到了广西老家社区人员的通知。由于其有深圳罗湖区(存在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落地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并需要承担每天约300元的集中隔离酒店费用。

在吴女士看来,原本满怀期待的回乡之旅,成了令人忐忑不安的不确定性因素,回家的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思虑再三后,吴女士告知老家社区人员,自己决定暂不返乡了,并在中途的广州车站买了返回深圳的车票。

如此一来,她之前为提早回家付出的各项成本和努力,最终因为家乡严格的防控举措,变成了一趟广州——深圳折返跑,“真是难忘的一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多地疫情防控政策人群分类并不精确。例如吴女士家乡所在地广西。据《广西日报》报道,1月18日,广西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来桂人员分为三类,即中高风险地区(按照当地公布的区域范围)返桂来桂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以及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

吴女士向记者指出,其从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认为自己属于“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按规定只需向社区报备,并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但社区工作人员却告知其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落地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发现,吴女士被划归的第二类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需要在抵达广西后接受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第1、4、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结束后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2次核酸检测(第2、7天)。

而针对隔离级别更低的第三类人员“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只需要在抵广西后完成7天居家健康检测。

阅读了多次通知后,吴女士才发现,自己的居住地所在区深圳市罗湖区被纳入了“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

“这不对啊,我住的地方,没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名单上啊!”吴女士说,“国务院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精确到了具体的街道、社区和楼栋。并非整个罗湖区。而我的居住地距离那个街道很远。”

防疫政策人群分类不精确困扰很多人

吴女士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在深圳罗湖工作的江苏籍陈女士同样被“疫情防控政策人群分类不精确”的问题困扰。

近日,深圳罗湖疫情逐渐平稳,在查完南京当地防疫政策,即“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后,独自一人在深圳工作的陈女士便购买了回家的机票,满心期待。

结果第二天,陈女士便收到平台短信提醒,根据南京机场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深圳罗湖、龙岗区旅居史来宁旅客实施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但随后陈女士拨打南京禄口机场防疫指挥部电话,得到的机场客服回复是,“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宁旅客实施集中隔离14天加7天健康监测;对有本土阳性个案,地级市旅居史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需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对无本土疫情的地级市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建议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


图 / 受访者陈女士供图

“虽然我住深圳罗湖,但并不在中高风险地区,我属于‘有本土阳性个案,地级市旅居史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这一类,按要求只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为什么美团给我发这个短信,我到底应该相信哪个?”陈女士向记者指出。

目前,买了票的陈女士十分纠结,不知道是否要退掉返乡的机票。“如果退票,我花7百多块买的,现在也只能退200块,我还要自己承担高额手续费……”

为寻找更具体的政策规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日再次拨打南京禄口机场防疫指挥部电话,得到了相同回复,随后记者拨打人工客服电话十多次,但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查询南京相关公开政策,其中也并未提到“从深圳罗湖返宁需实施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据1月17日南京市发布的春节防疫提醒,从2022年1月17日起至3月15日,所有省外来宁返宁的人员,要向社区报告,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另外,据1月10日南京发布的通告,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和本土确诊病例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县区)旅居史人员、高风险岗位人员等重点人群,抵宁时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社区报告。

另外,记者查询国务院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发现,南京民航政策仍不清晰,其并未提出具体规定;而反观深圳民航政策,则清晰明确很多。


图 / 国务院关于各地疫情发布的交通政策

在多次拨打南京市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后,陈女士家人终于打通了,了解到只要来自深圳罗湖、龙岗,均需进行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存在“认定中风险区域的范围扩大”的现象,误伤了大量来自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返乡人员。

出差途中意外强制隔离,将在酒店里过年

遭遇了同样“强硬”防疫政策的文女士,更是苦不堪言。

文女士1月16日出差到了浙江衢州,原本计划19日返回深圳。于是在18日去了当地医院测了核酸。

“当时医院一听我是龙岗区吉华街道的,直接把我强制隔离了!现在我要在衢州这个地方酒店隔离14天+7天居家健康检测,但因为我在衢州没有自己的住所,所以我要在衢州的酒店住21天。”

文女士当时就“傻了”:“14天之后是年二十七,我忍忍就过去了,至少我还能赶上回家过年,但再加上7天,就是年初五了。我的春节就要在酒店隔离度过了。”

文女士20日联系当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反馈10个工作日才可以答复,她又和当地疾控部门沟通,沟通的结果仍然是14+7天。

“我都没敢告诉家里的娃,他们要是知道我明天回不了家,春节也回不了家,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文女士表示,“我出差前查过国务院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名单,龙岗区只有吉华街道富辰公寓、布吉街道布吉社区壹村东心岭八巷55号楼栋才是中风险。我出深圳时也是做了48小时核酸证明的。”在文女士看来,当地防疫政策层层加码,导致原本持有浙江健康码“绿码”的她却“离不开了”……


多地防疫政策层层加码

虽然配合防疫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各地在落实防疫时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升级。这无疑误伤了大量来自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返乡人员,并且各地在认定中风险区域的范围时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现在是来自中风险区所在街道、所在区的人都要隔离,那会不会出现全部来自深圳的人员都不能返乡?”吴女士说。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国内部分省份还是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一刀切。

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近期,有一名从深圳返湘的乘客准备出站时被带到了健康监测点进一步处理。经过长沙火车南站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排查,确认该旅客是从深圳来的,但不在封控区范围内,属于其他区域,行程码是绿码,可以放行,无需隔离。

记者发现,长沙当地对来(返)长人员进行了精确的分类,对于“无中风险地区及所在区(市)旅居史,但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其他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落实14天自我健康监测+第1、7、14天核酸检测。

此前,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2021年12月30日在动员部署2022年春运工作时表示,春运疫情防控重点要做到“三个错峰、三个加强”,其中就提到要防范好返乡防疫政策层层加码问题,解决好核酸检测能力不足问题。

赵辰昕指出,去年过年,一些地方出现擅自加码防控标准,甚至个别出现劝返、强制隔离等情况,当时对这些问题坚决予以纠正。今年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当前距离过年还有1个月的时间,不同地方的风险等级可能因疫情形势而变化。各地要严格执行科学精准、分区分类的防疫政策要求,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保障群众安全有序出行。

此外,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021年12月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元旦春节临近,冬春季疫情防控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期编辑 陈思 实习生 詹惠楠

‍ ‍

责任编辑:李超_NB128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体坛大辣椒
2025-11-15 14:26:56
外交部昭告全球,军号日文警告,俄朝跟进!日本欠的债迟早要还

外交部昭告全球,军号日文警告,俄朝跟进!日本欠的债迟早要还

兵器海陆空视频
2025-11-14 17:30:50
台海言论越界,中方深夜发出最强警告:日本承担得起后果吗?

台海言论越界,中方深夜发出最强警告:日本承担得起后果吗?

吃货的分享
2025-11-15 16:00:23
美国演员“A妹”红毯上遭一男子搂抱:杨紫琼将其护怀中,男子得意比手势引众怒

美国演员“A妹”红毯上遭一男子搂抱:杨紫琼将其护怀中,男子得意比手势引众怒

新京报
2025-11-14 13:56:01
国足新帅上任3把火:拒绝足协“塞人”,30岁老将出局,提拔小将

国足新帅上任3把火:拒绝足协“塞人”,30岁老将出局,提拔小将

丹妮观
2025-11-13 18:25:03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乐悠悠娱乐
2025-11-15 11:46:29
41+14+11!哈登打满51分钟连续军训新状元 双加时豪取10分止连败

41+14+11!哈登打满51分钟连续军训新状元 双加时豪取10分止连败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15 12:51:35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白浅娱乐聊
2025-11-15 10:27:06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虎哥闲聊
2025-11-15 12:02:05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5 11:46:37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4 23:59:07
樊振东:今天发挥有超出自己意料,王楚钦是中国队绝对的领军人物

樊振东:今天发挥有超出自己意料,王楚钦是中国队绝对的领军人物

懂球帝
2025-11-15 14:45:09
近8战7负!故意输球想离队,结果球队不交易了,闹掰的主帅也示好

近8战7负!故意输球想离队,结果球队不交易了,闹掰的主帅也示好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15 09:52:47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诗意世界
2025-11-14 15:06:16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楼市诸葛
2025-11-15 14:57:18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八卦疯叔
2025-11-15 10:24:34
周杰伦被昆凌拿捏住了!台媒爆插足婚姻的王子,住的豪宅是昆凌的

周杰伦被昆凌拿捏住了!台媒爆插足婚姻的王子,住的豪宅是昆凌的

小娱乐悠悠
2025-11-14 13:06:44
28年前直播香港回归4位主持:2人去世1人自甘堕落,仅她笑到最后

28年前直播香港回归4位主持:2人去世1人自甘堕落,仅她笑到最后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4 13:07:48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王爷说图表
2025-11-14 22:54:43
顶级IP上线,Netflix这部R级新作太刺激了

顶级IP上线,Netflix这部R级新作太刺激了

天天美剧吧
2025-11-14 16:59:52
2025-11-15 17:4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incentive-icons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220245文章数 7432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手机
艺术
旅游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摊牌了,我不装了

手机要闻

17是个好名字!iPhone 17/小米17系列都大获成功:首月销量大涨超20%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旅游要闻

赏彩林不用去川西 凉山人自己的“大兴安岭”美翻了!丨图集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