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以一己之力,引发中国奶制品行业洗牌,挽救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他叫简光洲。
2008年9月11号之前,关于三聚氰胺的质疑就曾不断出现,只是出于对金主的照顾,大家报道的时候都遵循不点名的潜规则。
那年9月11号,堪称中国乳业的911,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以一篇《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引发中国奶制品行业地震。
首次指名道姓,直接指出涉案企业“三鹿”,随后全国22家知名企业被查,合计罚款11亿。
也让婴儿受害者的数量定格在30万那一刻,不再增加,紧接着数十名高官因此免职。
即便到了今天,指责简光洲让中国乳业发展后退10年。
指责他的人根本不在乎:因肾结石而疼痛大哭的婴儿。
2012年8月,简光洲离开了自己挚爱的新闻行业。
他发了一条简短的帖子:“所有的悲欢,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感受,都是因为那份纯真的理想选择。”
“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让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后退十年,是简光洲,还是那些从事肮脏交易的昧着良心赚钱的黑心企业?
如果没有简光洲这样的良心记者,这些幕后黑手能够停止他们作恶的行为吗?
简光洲,19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南昌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
毕竟是新闻系科班出身,刚步入社会,与大多数新闻学子一样,“认死理”、“较真”。
洞察事物的本质,看透新闻事件的真相,这是简光洲深深认可的,他选择了作为一名调查记者。
他很认同尼采说的那句名言——“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强大。”
便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压力来临时,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新闻调查过程中,作为一名记者,简光洲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他说:“失望并不代表绝望,离开并不意味着隔绝,无论以何种方式,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
正是这种求真问实的精神,简光洲发布了不少成名代表作。
例如:《接抗战老兵回上海》、《南通智障女子宫被切》、四川地震系列报道等。
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那篇关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报道。
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指名道姓,没有用“某企业”含糊其辞,说出是“三鹿”的人。
却没曾想,这是行业的潜规则,触发了整个奶业的地震。
2008年,简光洲被选为2008年度新锐人物。
对他的评价是:“在蝼蚁撼大象的背后,他和他所供职的《东方早报》的诚实和勇气,还原了传媒的公共价值和监督角色。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
为何那么多人用“某企业”称呼,而简光洲是第一个选择站出来说真话的人呢?
这是作为媒体人肩上承担的责任,揭示真相,讲真话。简光洲不仅以他的勇气诚实说出真相,更捍卫了中国传媒的良心。
他在报道中说:“据了解,这些婴儿进院时病症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他们共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都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且症状表现为双肾多发性结石,刚来的时候都是急性肾衰竭。”
对于一名婴儿,这是多么地疼痛,小小年纪就已遭受了本不是这个年纪能够承受的伤痛。
由于孩子太小,不能实施麻醉手术,“医生介绍,做这个手术需要把尿道扩张器从婴儿的尿道里塞进去,然后又是5毫米的导管插进其膀胱甚至肾脏。”
这其中的疼痛不可想象,然而这些孩子又不能不医治。
也就是简光洲的报道,揭开了真相的面纱,让受害儿童的数量停止在了30万。
对于这种涉及利益关系的报道,在报道之前,简光洲也是慎之又慎。
基于他自己的采访所掌握的信息,简光洲先确认了点名报道不会有法律上的纠纷问题。
论据求证上,简光洲格外严谨,在行文用词时又是多番斟酌。
他说:“意识到报道刊出的各种风险,此前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如实地写出来,最终还是决定“点名”,因为如果继续写“某企业”,总感觉到良心上有些不安。”
此前相关的媒体报道中,网友评论强烈要求写出企业名字。
特别是孩子的父母亲说:“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否能够这样的含糊其辞?”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关系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简光洲直面事实,第一个报道出藏在背后的真相,他何尝不是一个“真的猛士”呢?
还记得那个疫情“吹哨人”武汉医生李文亮吗?
如今疫情已经肆虐两年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而改变。
当初,在刚出现疫情时,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看到一个病人的病例报告,显示SARS冠状病毒。
出于提醒和防护目的,他在同学群里发布了确诊SARS病例的消息。
由于是疫情初期,李文亮医生的提醒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李文亮还因此被训诫,接着自身也被感染。
李文亮医生最终走了,人生定格在了35岁,正值人生的壮年时期……
对于真相,我们需要“猛士”发出他的声音。
我们国家不缺少团体英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随着老一辈院士、科学家渐渐老去,在新的技术领域鲜有突破。
为什么呢?
原因肯定有这样一点:
过去对于科学技术突破,我们大多是跟随国外的脚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了一步。
那时已经确定了方向,再整合人力突破,因此涌现了很多集体荣誉团队,这称为“团体英雄”。
而现在,我们也走在了科学技术的前列,更多的是需要具有“个人英雄”式个人或小团体突破创新。
然而,国内还没有涌现出“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这类型的人才。
而且也没有看到国内会出现这类人物的“苗头”。
2012年,简光洲发感慨“理想已死”,他离开了曾经热爱的新闻行业,离开了记者的身份。
在新媒体的浪潮下,简光洲也开始另谋出路。
如今,他开了一家公司,生活、家庭都很美满。
他离开了那个敢于说真话、需要说真话的新闻行业……
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他那样敢于较真、死磕真理、挖掘真相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