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紫云石、青云石赢麻了!竟能独得皇帝恩宠上千年

0
分享至

自上次《》(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原文)的文章发布后,有读者评论想看辽砚的文章,应读者的要求,下面就来说说辽砚的故事。

辽砚,产于辽宁本溪桥头,始于辽盛于清,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原石“青如碧玉,紫若沉檀”,制成的辽砚“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辽砚首次制成就被封为国砚,从此成为王公贵族的案头物,缘何会进入寻常百姓家?辽砚几度兴衰沉浮,工匠们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辽砚的母岩成因及成分

在8 亿年前的元古宙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古地理条件下,当时的本溪还是一片汪洋。在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内陆海环境中,地壳变迁,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在地下,经过沉积挤压形成板岩。含藻类部分形成“青云石”,含泥沙部分形成“紫云石”,二者相间者形成“线石”。其质地细腻,易于发墨,属于上等石材。青、紫云石既含有较高硬度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元素,也含有绢云母等较低硬度的元素,可以说是具备刚柔相济特性的石材。

松花石的产地南起辽宁省本溪市,经过吉林省通化市,直至白山市与江源县一带,是一种海陆交替沉积的硅质泥晶灰岩,两地从地质分布上同属长白山一脉。主要赋存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下段(Qin)地层中,含矿层厚约300至500 米,其岩性由紫色、绿色中薄层泥质、硅质灰岩,以及松花石矿层和杂色页岩、泥岩组成。其中,松花石矿层为含硅质成分较高的中薄层板状紫色、绿色硅质粉晶灰岩,其厚度在20余米到百余米不等。松花石内含方解石、绿泥石、石英以及钡、硼、磷、铁等多种元素。色系和石品丰富,硬度介于摩氏 3°—4.5°之间,敲击或出坚木之声,或出金属之声,或出击缶之声。

辽砚原石

辽代萧太后封其为御砚

辽砚因始产于辽代而得名。辽代是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个意为镔铁和刀剑(契丹意)的民族,虽自称为“大辽”,但对中原文化却十分重视。

据说辽景宗时,北枢密院史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为世代以骑射骁勇著称的契丹民族,少有像汉人那样精于文章者而感遗憾,更为汉人的文房四宝所吸引。从此,制一种代表自己民族的砚台,成了他多年的愿望,此后的许多年,每次外出他都不忘考察当地的石料,寻找符合标准的制砚石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 来全不费工夫”。一天,他去庙堂还愿,途经桥头镇的小黄柏峪,一眼就相中了那里的石料,带回去进行研究,果真符合制砚的标准。于是便派人前去开采,采回的石料经过精心选择,再由能工巧匠精雕细刻,很快十几方精美的砚台就诞生了。当他将这些砚台送进宫后,景宗和萧太后高兴极了。景宗拿了一方龙凤砚爱不释手,反复端详、品鉴,赞不绝口,索性将自己御案上的端砚换下,赏给了萧思温,并欣然挥毫在砚台上题了“大辽国砚”四个字,辽砚也从此得名。萧太后(萧思温之女)见父亲立了功更是喜出望外,封辽砚为“御砚”。

从此,“大辽国砚” 便成了宫廷供品,桥头镇的小黄柏峪采石厂也成了重兵把守的要地,每年都要选出上等石料运入宫中,按严格的规定制出做工考究、图案精美的砚台,专为王公贵族、 皇子皇孙使用。

明代贵族棺墓龙凤砚,墨汁仍能润笔

1998年,辽宁省瓦房店市挖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大批随葬品中,两方雕饰精美的龙凤砚格外引人注目。揭开砚盖,当年盛在砚池中的墨汁依然能濡湿笔尖,这不能不让人称奇。砚底清晰刻着“白云寨”字样。经专家考证,这个“白云寨”即为明清时期本溪桥头镇的旧称。这两方龙凤砚,即为辽砚。

清代迎来辽砚的鼎盛时期

相传,清代始祖努尔哈赤在一次游猎时不小心迷了路,看见了一个村庄用青红相间的奇石铺地,围成院落,颇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便令随从请来当地一位知名老者,才知这就是流传久远的辽砚之石。恰好此老者擅长雕刻,家藏有几方宝砚,便送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爱不释手。此后,老者又用辽砚砚石雕琢了一座山水座屏献给努尔哈赤。该座屏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在清代,雕制辽砚的奇石已不只局限于雕制砚台,还用来雕制屏风、烟盒、座屏等欣赏和实用品。

松花砚是康熙四十一年在清宫廷内务府设立专司衙门造办处,在宫中进行琢制,至今有300 余年历史。“清廷将所制松花石砚视为国之重器,用以祭祀祖先,作为国礼和驾御臣工的利器”。康熙帝曾亲撰《松花石砚制砚说》志其事。雍正、乾隆以至于后来嘉庆、道光、咸丰帝都把松花砚当做御赏、消遣、文宝看; 光绪帝幽禁时更把其当“伴友”; 末帝溥仪亦把其当做“宝贝”“陪伴”和“遗宝”看。(注:松花砚是清朝皇宫制砚的叫法,原石取材自辽宁本溪,后来民间制砚改名为辽砚)

清·康熙款《松花石嵌鱼化石容德》砚

民国张学良为辽砚正名

1929年6月,主持东北军政的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所有东北名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此次西湖博览会展品总数14.76万件,共设4个奖项。其中本溪湖万泰厚商号选送的石砚获一等奖。这是有史可查的本溪桥头石制砚第一次展示江南,并展示于国人面前。从此松花砚渐渐走入人们视野,正式更名为辽砚。从此有了“南端北辽”的美誉。张学良将军与白永祯合赞辽砚的绝句为:“关东山里奇石开,蓝天红霞凝石才。能工巧匠雕辽砚,珍品独秀四宝斋”。

辽砚几度沉浮,多代工匠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清朝灭亡后,原清宫造办处的陈广庆先生因桥头石适合制砚,兴起了桥头的制砚行业,此时桥头产的砚台远销国内外。

后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桥头的砚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及掠走,使桥头制砚业濒临绝境。

到了建国后,桥头制砚产业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当时本溪政府组建了石材厂,召回了众多制砚艺人,这一时期桥头又得到了大批的外贸和内销订单。 但好景不长,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大量砚台、工厂、街道被破坏,又使桥头制砚遭到了重击。 直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本溪桥头辽砚的制作才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辽砚大师曲广勋(右)旧照

辽砚发展至今得到众多美术大师的传承,民国时期最重要的传人陈广庆先生将晚清瓷器的艺术风格结合到制砚上,使辽砚的砚种中出现了可用可作摆设的砚。其学生曲广勋先生延续了陈广庆的制砚技法,他在继承前人砚雕技艺的同时,大胆将民间制砚风格与清宫制砚相融汇,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庄重而典雅的制砚风格。两位先生很好的继承了辽砚,使得辽砚在当今仍旧可以存在并得到延续。

当代也有许多艺术大师承接了辽砚文化,冯军的紫霞堂、章永军的辽砚厂、王德昌的阿昌制砚等较为闻名。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传统工艺,使辽砚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邓小平出日,辽砚作国礼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把四方辽砚赠给日本友人,他们如获至宝,称辽砚是中华“国宝”,邓小平也高兴地说:“辽砚是中日友好的使者。”

辽砚

辽砚,辽宁省本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本溪对外文化传播的名片之一,如何能让辽砚再现往日的光辉还任重道远。

各位读者想看什么内容,欢迎评论区留言,编辑会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

数据来源: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矿材网
矿材网
工业与岩石矿物
6070文章数 182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