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水源地 南阳市高标准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兴林富民绿满山

0
分享至

兴林富民绿满山

——南阳市高标准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冬日南阳,到处涌动着植树造林的热潮。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榆树庄村观山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刚刚栽种的毛梾绿意盎然……今冬明春造林绿化行动在南阳大地迅速展开。

  数字无言,彰显巨变。去冬以来,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造林绿化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新机制新模式,重抓重推国储林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绿化效果好、综合效益高、持续能力强的造林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造林51.24万亩,占目标任务78.99万亩的64.87%;中幼林抚育26.1万亩,占目标任务64.22万亩的40.63%;现有林改培6.19万亩,占目标任务16.47万亩的37.58%。

  科学规划

  扩大造林规模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体量规模之大、资金需求之多、管理要求之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强力主导和强势推动,需要“政银、政企和银企”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

  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储林项目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项目建设。各县区把国储林项目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作为生态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分别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机构,在项目关键时期大员上前,亲自部署,推动项目建设,深入一线,把关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开展。

  在项目区规划过程中,南阳市依托“三区三带”(“三区”:伏牛山地区、桐柏山地区、平原地区;“三带”:南水北调中线走廊、沿白河防护林带和沿淮河防护林带)总体布局,突出当地特色,集中高标准打造国储林项目基地。

  淅川县围绕渠首水源地保护,对国储林项目区进行规划,大力开展石漠化治理,发展水源涵养林,同时兼顾彩化、财化,在宜成景的区域栽植高规格、珍贵树种,扮靓渠首。宛城区对玉兰、红枫、银杏、水杉等珍贵树种,采取全冠栽植、树干缠裹塑料薄膜等措施,苗木成活率达93%以上。南召县高规格整地、挖大穴、栽壮苗,加强新造林管护,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

  依托国储林项目建设,南阳市积极创建智慧林业系统,实现“实时可查、即时可判、全程可溯、全域可控”。目前,全市智慧林业系统初步建成,各县区架设监控摄像头280处,初步实现并线联网投入使用。

  创新机制

  筑牢生态根基

  如何创新造林模式?造林资金如何解决?南阳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机制体制,筑牢森林南阳的生态根基。

  南阳市国储林项目是全省首批,在全国地级市中规模最大,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遵照PPP规范,在坚持林权、地权国有的前提下,南阳市按照“市级统筹、统贷分还、市场运作、权责明晰”的建设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最大限度撬动各类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探索实施了“3+3+N”的国储林项目模式。

  第一个“3”是指南阳市国储林项目的PPP框架实行一个整体规划,一个整体项目包,一个PPP项目公司;第二个“3”是指南阳市国储林项目的3种建设运营模式:“国有造林,国有收益”“社会造林,社会还款”“股份营林,占比分红”。“N”是指承担国储林建设任务的县区个数。据统计,全市共有11家国有造林公司,161家社会造林公司参与国储林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国有造林公司、社会造林公司已缴纳资本金占已到位资本金的61.5%,既缓解了地方政府资本金缴纳压力,又带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南阳市国储林项目建设模式受到国家林草局、国开行的一致肯定,国家林草局四次聚焦南阳,总结推广南阳市“3+3+N”国储林模式,南阳“3+3+N”国储林项目建设模式成功在全国打响,云南、贵州、安徽、江苏、甘肃、山东、四川、湖南、湖北以及河南其他地市等50多个省市县前来南阳市考察学习。

  产业发力

  持续兴林富民

  绿,不仅是用来观赏的,也是用来经营的。一株树、一盆花、一丛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特色产业。南阳市在推进国储林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满足于当前的短期效益,还兼顾长期效益。

  与苗木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树种集中、区域集中、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南阳市建立国储林苗木培育基地。目前,全市建立国储林育苗基地49个,育苗面积16502亩。镇平县发挥国有苗圃场优势,新建国储林种苗繁育基地,繁育杜仲、楸树、光皮梾木等600余亩;唐河县繁育朴树、国槐、银杏等1000余亩;内乡县繁育五角枫、辛夷等800余亩。全市各苗木基地统一设置“南阳市国家储备林育苗基地”标示牌,县区统一编号,精准培育苗木,保证了苗木充足供应,增加了经济效益。

  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在项目建设中,南阳市充分利用国储林项目经济林树种占比20%的建设空间,大力发展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名优经济林。目前,全市国储林新建软籽石榴、猕猴桃、油蟠桃、茶叶等名优经济林7.51万亩,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了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和项目效益。

  与林下经济相结合。本着能还款、有收益、可持续的理念,南阳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实施了“林+N”模式。南召县推进“林苗景一体化、林果药一体化、林蚕菌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模式,仅林下栽植芍药、百合、连翘、桔梗、柴胡等中药材收益每年达4000余万元,实现项目短期可收益、中期可见效、长期可发展。

  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项目实施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动效益明显。西峡县回车镇项目区,将项目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围绕森林旅游,高标准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小镇,该镇民宿产业已具雏形。

  绿色,已成为南阳市最亮丽的底色;生态,正变成最宝贵的财富。栽一片苗木、成一片林地、留一片绿荫……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惠及百姓。沿着“绿色崛起 美丽富民”的主线,南阳市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南阳样板。(全媒体记者 段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高端视野
高端视野
权威可信 生活有趣 便民及时
57255文章数 49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