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1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在广州花都举办

0
分享至

2021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部分代表合影留念
在四季花开的花城广州花都,在“盘古国”旧地的盘古王山下,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盘古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造福大众,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擦亮盘古文化旅游品牌,加力发掘整合“花都区盘古国历史文化圣地“和“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的文化资源,产学研政宣等各界携手弘扬盘古文化,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复兴战略实施。由广东省生态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承办,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人民政府、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1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于2021年12月9日在“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花都狮岭镇顺利召开。


广东省有关盘古文化、生态学、文化旅游企业界等代表30多人参加了论坛。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代表卢福汉先生和中共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党委委员卢莹女士出席论坛并讲话。

代表们以弘扬盘古文化,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为主题,结合实际,围绕盘古文化与文旅产业发展、盘古文化与乡村振兴等多个议题热烈交流,共同为花都区盘古王文化与农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论坛与会者在会前还观赏了2021狮岭盘古王民俗文化展演,盘古文化的活化利用、发展引起了热烈共鸣,与会者对花都区狮岭镇盘古王文化资源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富有南粤建筑文化特色倍极美丽的花都狮岭盘古王庙

论坛现场

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钟燕主持论坛。

主持人简介:
广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花都区狮峰中学传统文化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文化学会诗委会副秘书长和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钟燕。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
今天很荣幸,我们邀请到了广东省有关盘古文化、生态学、文化旅游企业界等代表30多人参加论坛,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代表们将以弘扬盘古文化,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为主题,结合实际,围绕盘古文化与文旅产业发展、盘古文化与乡村振兴等多个议题展开热烈交流,共同为花都区盘古王文化与农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中共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党委委员卢莹女士出席论坛并讲话。

祝贺本次论坛在狮岭镇顺利召开,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百忙中远道而来到狮岭镇参加论坛。感谢花都区上级部门和振兴村对盘古文化发掘利用长期的关注和努力,也感谢为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付出了爱心和辛勤劳动的所有人,期望花都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更上一层楼。和各界一起开拓盘古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

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蔡卓平博士致辞: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遥望北国,已千里冰封,身在南国广州,大地郁郁葱葱。我们深切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四季花开、生态宜居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文资源丰富多彩的地方。


接着他说:2019年的9月份学会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期间来过狮岭考察盘古文化资源,后面还与花都狮岭镇等有关部门和万信达等有关文旅企业友好合作,组织了若干次盘古文化与北回归线文化考察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12月,学会还在华南农业大学组织了中华民族文化溯源学术座谈会,来自花都狮岭的代表也参加了交流。花都区作为南朝任昉笔下的古南海的“盘古国”旧地,狮岭镇作为“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广泛的民众基础,丰富多样的盘古王文化现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盘古王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地位等问题多次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组织专家关注和研究盘古文化发掘、传承盘古文化,弘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造福人民,甘于奉献”的盘古精神,对我们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旅产业资源融合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我们希望,通过2021年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盘古王文化。结合新时代的任务,古为今用,将这种文化融合现代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产业,让它发挥更强大的文化力量,在北回归线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多元文化分布地带,展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引领、辐射、兼容作用,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大湾区战略,生态文明发展、传统文化复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从盘古传说解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报告人简介
周建平,博士,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从盘古传说解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摘要:盘古神话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通过世代口耳相传而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从盘古神话中发掘和认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拓展盘古文化当下的文旅价值、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是一个值得非常探讨的话题话。
盘古传说体现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牺牲精神、敢于胜利精神。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一切的信念,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自我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以及人本主义思想的精神。
盘古神话的记忆与表达无疑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感意志,也表达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
从盘古神话到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历史的切入,管窥与论述神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勇于担当的自信、善于创新的自信、勤于创造的自信、敢于胜利的自信。”在历史层面、文学层面、研究层面探讨如何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又是如何整体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自觉。如何孕育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力和价值理念,激励着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盘古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创新?如何在大量同质化活动中脱颖而出,打出创意形成品牌?如何组织力量创作盘古文化艺术、文创精品?如何将盘古精神融入我们伟大的新时代?

广州市花都区盘古文化载体的独特性

报告人简介
冯云峰,英语翻译;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党委书记、广州市花都祠堂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市花都区旅游协会监事长、广州市花都文化旅游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广东狮子会花城服务队创队理事 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广州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副会长;花都区狮岭中学教育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共花都区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协会党委委员。


《广州市花都区盘古文化载体的独特性》报告摘要:

根据调研分析,认为盘古文化载体在花都区域分布独特性表现比较突出,它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一、“盘古国”长期存续形成了盘古文化核心区、二、地处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带、三、与盘古神话起源南方说相吻合、四、拥有多民族盘古崇拜的悠久历史、五、盘古王家族崇拜载体丰富、六、盘古文化民俗活动生生不息、七、盘古神话要素以传统民俗形式风行全国、八、盘古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九、盘古文化崇拜信众广布海内外。为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弘扬盘古文化,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我们需要大力提升盘古庙、盘古诞等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水平、加强盘古王文化历史溯源研究、大力整合盘古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花都区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报告人简介
蔡卓平,博士,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副编审,广州市生态学学会发起人兼秘书长,广东省科协九届委员,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等。主要从事生态学科研和科普、科技期刊文化传播等工作,主持完成各类课题30多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主编案例,获广东省科协省级学会优秀秘书长,广东省科协系统政务信息建设工作优秀信息员,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优秀科普工作者,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中国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奖骏马奖,广东期刊优秀工作者,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主编等20多项荣誉和奖励。


《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摘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个性、创造力的体现,也是当代文化创造的基础。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乡村传统文化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创新,发挥好乡村人文景观在乡村经济、民宿设计及城乡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建设环境优美、宜居、特色鲜明的村落人文景观。

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代表卢福汉先生出席论坛并讲话。

花都人对盘古王的感情
报告人简介
卢福汉,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花都区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带队参加广州市文物普查及非遗普查,长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爱好粤剧粤曲创作及表演,长期为《花都乡音》杂志“红豆挹芬”“古村落”“非遗”专栏供稿,出版专集《花都古村落探寻》等。

《花都人对盘古王的感情》报告摘要:
作为花都本土人,听着盘古王的传奇故事长大,亲眼见证盘古王庙的几度兴衰沉浮,也积极参与盘古王民俗文化活动。新时期,为盘古王文化的传承工作担忧,对这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的发展苦无善策,期待这一次研讨会能够借助专家与媒体的力量,推动盘古王文化的发展。

盘古王公园提质扩容思路

报告人简介
何一王
中青旅文化旅游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院长)首席策划师
中青旅文化旅游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院长 首席策划师
广州美一森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首席策划师
广州溪缦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人
从业经历:从事旅游开发规划及景观设计事业超二十年,在规划、景观、旅游开发等综合性策划及概念、方案规划上均有建树,擅长项目统筹,运营,把控项目全局运作。
近年部分文旅项目案例: 咸宁汽车旅游小镇策划、规划;咸宁白水畈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梅州市梅江珠宝小镇策划;韶关六祖文化旅游路线研究报告;武宁县百里画廊旅游规划;


《盘古王公园提质扩容思路》报告提纲:

盘古王公园的现状;
盘古王精神;
盘古王公园的提质扩容的必要性;
盘古王公园未来的规划思路;
项目定位:“一个充满传说故事的文化部落,两条动静结合的生态休闲游线”;
分区功能布局;
分区项目说明;
远期目标:树立盘古王文化为核心的区域IP形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休闲康养区;

报告人简介
梁达平,高级政工师,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南国文化工作室副主任、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顾问。科研兴趣为城市、地域系统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研究;北回归线和盘古文化综合研究;生态自然与人类环境平衡研究等。在《南风窗》、《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文艺》、香港《大公报》发表通讯、散文、小说;在国内外出版多篇学术论文。

《盘古文化研究的历史性与现实性--重点从广东及广州花都分析》报告摘要:

盘古是华夏文化之根,是中国民众之魂,而且是世界文化总源头之一。中国对盘古神话十分重视,将盘古神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央文史研究馆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课题组成立,这其中标志着盘古创世文化被纳入国家重大文史研究课题。盘古神话与想象思维,巫术礼仪、图腾崇拜和艺术活动相继形成,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男子汉英雄形象约在二万年前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诞生,由处于血缘家族为特征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晚期智人所具体创作。在盘古神话起源的四大观点中,南方说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影响最大。有些专家研究认定,盘古为古越族,盘古神话应当起源于远古代“百越”之地,而岭南甚至说广东先民,最有可能就是这个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神话之一的创造者。广东原始时代与中原等地区基本处于同一起步线。从夏代前后这个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广东与中原等地区的差距被彻底地拉开,总体在长达2500年以上。直到西汉中后期,后来居上的广东正式崛起。越是近现代尤其当代,广东继承盘古精神越是精彩、更趋完美。广东人、广州人、花都人不愧为盘古精神发源地的后人,他们的新时代精神都强烈地表现出务实、进取、奉献,特别是反映出盘古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广东、广州及花都得以不断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让广东广州及花都对盘古文化的传承有更大的手笔、更大的策划、更大的作为。

从“盘古文化”谈“文化自信”的建设路径
报告人简介
秦 竩 博士,广州狮岭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从“盘古文化”谈“文化自信”的建设路径》报告概要:

盘古是中国多地区多民族共同尊崇的创始之神,在花都,跨越千年的文化活动彰显了中国文化在民间传承的延续性力量。“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传承,从个体到家庭到群体的文化链条是文化传承的保障。“盘古文化“活动是中国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在文化空间上的传承代表,是树立和彰显”文化自信“的极好案例,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当代风貌。

突破思维惯性, 赋予盘古文化的未来价值
报告人简介
黄建中 广州市文联《广州市文联志》编辑部主编 ,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近现代广州文艺史及广府文化研究、北回归线文化研究资深学者 。曾参与策划2021年1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参与编写《广州文艺百年系列丛书》之《广州文艺百年大家》、《广州文艺百年文选》(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参与策划、设计北回归线文化系列展览在中山图书馆展出。


《突破思维惯性, 赋予盘古文化的未来价值》报告提纲:

一、盘古开天地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面对未知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之源。

二、盘古王来自远古属于未来。
三、越是虚幻越有现实价值。

四、几点建议。


黄建中先生在建议中提到:要将盘古王公园办成神话与革命传统、科普教育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要打造属于未来100年的年轻一代的盘古王形象;要扩大盘古文化的影响力,建设盘古王的朋友圈,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盘古。还可以结合盘古的传说,开发旅游手信产品,等等。

花都狮岭盘古文化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特征
报告人简介
陆玲 ,副研究员,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深圳市生态学会高级顾问、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顾问;主研究领域:长期性、复杂性、跨学科研究,广义生态学;当前关注:北回归线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生态文明起源。

《花都狮岭盘古文化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特征》报告摘要:

花都狮岭的盘古文化现象,拥有显著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一、价值观-改革创新,服务人民;二、建筑风格-岭南农耕文化特色;三、地处人类主要宜居地北回归线“日正中”范围;四、与传说有关的狮文化已经普及;五、与传说有关的烧猪祭祖拜神民俗已广泛流行;六、汉族和瑶等多民族视为共同祖先,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七、道教神仙系统最高级别的神,八、与农耕文明起源有关,等等。因此,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花都狮岭盘古文化属主流文化。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与源自上古的盘古文化一脉相连。

回顾与展望——在盘古文化传承方面的点滴体会

报告人简介:
李远,高级职称,曾为大学讲师,花都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原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会长。发文1400篇,编(著)《广东民间故事全集﹒广州花都卷》《天国南王》《骆秉章研究论文集》《花都古村落》《花都名人家风风家训》《狮岭盘古文化》等著作14部。事入《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等辞书。

《回顾与展望——在盘古文化传承方面的点滴体会》报告提纲:

一丶廿年的回顾
(一)文化传承1.挖掘盘古文化资料;2.参与盘古文化申报;3.宣讲盘古文化活动;4.筹建盘古文化协会;5.组织盘古故事演讲;6.举办盘古故事征文。
(二)学术研究1.撰写盘古文化文章;2.参加盘古文化论坛;3.编写盘古文化图书。二、今后的希望1.盘古文化与公民教育;2.盘古文化与品牌打造;3.盘古文化与专著出版

论坛现场

广州市花都祠堂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顾问曾永汉先生发言。曾永汉顾问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且认为本次论坛分享的研究成果无论从高度、深度、广度方面均有所超越,并强调要学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积极探索,持续努力促进盘古文旅游产业发展。

广州市花都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邓静宜女士发言。

邓静宜会长强调理论研究固然重要,还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要注意开发适合游客需求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以吸引广大公众的兴趣,并参与到盘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活动中。

中青旅文化旅游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逸先生发言。朱逸董事长对狮岭镇的盘古文化资源,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表示要注意吸收各位方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不断创新,勇于担当。

原广州市花都区宣传部部长朱启明先生发言。朱启明先生简要回顾了花都区盘古文化发展的光荣历程,勉励大家持续努力工作,对振兴村委积极推进盘古王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新进展表示赞赏、对盘古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论坛现场

为推动盘古文化研究和交流不断扩大人才资源。本次论坛增聘了周建平、蔡卓平和李丰谷等代表为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顾问。

在2021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举行之前,我们还观看了盘古文化展演。节目是专业而富有活力的。可惜由于疫情,被通知来观看展演的观众很少,它几乎成了我们论坛专家的专场。我们背部让太阳照射得暖洋洋的,专心地观看12个文艺节目,这是几难得的体验。

男女对唱《花开的时候预见你》

桩狮表演《吉庆满堂》

桩狮表演《吉庆满堂》

陕西著名书法艺术家廉金发向花都区盘古文化研究会赠送墨宝《天开文眼》

哑剧《狮子采花》

舞狮表演《祝福》

盘古舞《盘古开天》

部分观看展演活动的论坛专家与演员代表合影。

部分论坛代表与冯云峰书记合影留念。

连接,分享我的报告,并请批评指正:

以下是我的报告《花都狮岭盘古文化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特征》。在以前的研究论文中,我多次涉及到花都盘古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发掘等问题。后来,根据多种综合分析,我终于想通了,花都的盘古文化早已融合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系统中了!其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在以下报告中列举了九个方面。

背景

主流文化的含义。

盘古王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造福大众,甘于奉献”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

根据上图红十字的位置,我推测,盘古原来是一个地名,盘是指花都狮岭盘地;古是指盘地在日正中的“大十字”位置上。在很久远的过去,这里曾经有众多人口或类似国的系统。

以前花都狮岭流传着盘古墓碑来自明朝末年红山村瑶族人逃亡所丢弃的说法,这或有误解。根据笔者的研究,这块石碑是盘古王山原有的,它与南朝任昉笔下盘古氏墓所存续那块,很可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盘古诞拜盘古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来到盘古庙,显示了民心所向——人们热爱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盘古大王。

中国南方的百姓普遍都有拜神的习俗。他们到底在拜谁呢,根据对道教神仙系统的分析,他们其实是拜祭逝去的祖先和曾经造福后代的历史人物——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是幸福的源泉;还有各种可以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向往的人设偶像。拜,表示了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祈望。

拜神其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不知道是将此误读了?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她是一个农业大国,曾经创造了数千年领先世界的辉煌历史;农耕文明与北回归线历法文明的发展关系密切。历法技术与物候结合是当时的高科技,日正中地区是日影观测的最佳位置,——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为夏至节。由于日影观测是历法技术基础,是支撑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而从日影观测过程自然成像的阴阳图,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可协调天地人和谐运动的幸福图腾。而道观的含义是“观道”——观察黄道——夏至线。由此可以推测,道文化源于此,道教源于道文化。

这里顺便分享一个关于盘古王山形成机制的新观点吧?:传说中的盘古王山与清远的九连山相连,并且是九连山的余脉。我的观察认为,从成山机制看,它们不存在这样的关系。花都狮岭盘地是独立的环形山系统,该环形山的园心向南偏东方向。和地表上绝大多数环形山系统一样,均为小天体历史上撞击地表所导致——请留意与类地天体比较。上图显示的是盘古王山顶的原始地貌,历史上,在陨击造山运动过程中,岩浆从山顶裂缝中喷熔而出形成了熔岩覆盖地表的特殊地质景观。这次造山过程,形成了花都狮岭盆地。

狮岭盘地。
我很希望知道这里岩层的地质年代,它将告诉我们,这座盘古王山包括相关的环形山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问题?

笔者去年在盘古王山半山平台上考察生态、瞭望狮岭盆地。

感谢:

李建基先生为本美编提供了大量优质相片。

2021广东(狮岭)盘古文化论坛组委会。

作者:陆玲

来源丨广东省文化学会

责编丨何金德

审定丨周建平

发布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何金德导演工作室(媒体矩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何金德导演工作室
何金德导演工作室
何金德导演官方网易号
1197文章数 7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