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幅国宝描绘了乾隆时期通州运河的盛景,国画中的运河风情

0
分享至

从天津到通州这一段运河历史上称作北运河,又称潞河。从北往南看,北运河是大运河的龙头,从南向北望北运河就是大运河的凤尾。这龙头凤尾的北运河把从南到北的繁华都汇聚到了通州码头。

有一幅国画描绘了清代乾隆时期通州运河的盛景,这副画就是《潞河督运图》。

《潞河督运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于中国清代乾隆时期,是当时通州的坐粮厅官员冯应榴为了记述当时北运河重镇通州的繁荣景象,请著名画家江萱绘制而成。

打开这幅长达近7米的画卷,仿佛走入数百年前繁华热闹的通州码头,全图从一片汪洋的水域画起。正是每年春季第一批漕船到达通州的时候,河岸边垂柳依依,桃花盛开,一艘艘满载漕粮的船只行驶在水面上。画面上绘有围墙和护城河的地方是通州城南的张家湾码头。

清政府在这里建了银库和铜库,为了确保安全,矗立着高高的烽火台。画面上画有浮桥的地方,就是热闹的通州城了。

“一只塔影认通州”从张家湾往北桥见燃灯塔的时候,通州就近在眼前了。

燃灯塔始建于北周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塔高56米,耸立在北运河畔,是通州的标志性建筑,燃灯塔各面均嵌有精美砖雕。

自大运河千里迢迢进京的船只,一路越长江,穿黄河,过海河,到了通州,终于可以停船靠岸了。通州之名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

有趣的是在中国,江苏也有一个通州,这南北两个通州还曾经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据传有一年,清代的乾隆皇帝到东陵祭祖,走到通州时,忽然想起不久前南巡时去过的江苏通州。

便对随驾的大臣刘墉说,此地称通州,不久前镇还去过一个通州。大清有两个通州啊?

刘墉解释道,这是直隶之通州,也称北通州。万岁所巡视之通州为江苏通州,也叫南通州。

乾隆皇帝想了想,何不以两个通州为题出一副对联,于是说道“刘爱卿,朕有一联,你若能对得上有赏,对不上便有一罚”。

刘墉不敢抗拒,只好听命。乾隆皇帝说道“我这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刘墉犯了难,左思右想,没有合适的对子,突然抬头看见通州街头有很多当铺,文思泉涌,随即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刘墉的下联对得既巧妙又工整,惹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当即取下手上一个硕大的翡翠扳指,赏给了刘墉。

事实上,通州码头还是清代朝廷的官用码头,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浮桥上两岸边有很多头戴缨帽、身穿朝服的官员,红墙绿瓦的建筑群多了起来。

清政府非常重视运河漕运,雍正皇帝登基之前,曾经被派到通州负责清查通州的大型粮仓。

登基之后,雍正皇帝对大运河的整治和粮仓管理也非常关注。因为漕运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担任漕运总督的官员也大多是肱股之臣。

比如我们熟知的林则徐,就曾经出任过漕运总督。《潞河督运图》上规模宏大的大光楼,就是清朝漕运总督检查漕运情况的地方。站在楼上既可以俯视北运河,还可遥望到对面的通惠河。

通惠河自明朝嘉靖年间得到疏通后,南来的一部分漕粮在通州码头查验合格后,经通惠河可以转运到北京。

在北运河和通惠河交汇处的河面上,行驶着一艘船帆高挂的帆船,船头上站着威风凛凛的通州坐粮厅官员冯应榴。冯应榴是浙江人,乾隆年间任通州坐粮厅官员,主管运河漕粮的验收和转运。

北京市通州博物馆收藏的这把军粮经济密符扇,就是当时坐粮厅官员验收漕粮时使用的密符扇。当时朝廷为了整治桥梁经济在验收和转运时作弊,就发明创造了这样一种画满秘密符号的扇子。扇子上的每个符号都具有特殊含义,是坐粮厅官员依法验收漕粮的依据。一旦漕粮出了问题,就可以依照这些符号标记找到相关的责任人。

在坐粮厅任职的冯应榴忠于职守,经常在北运河上巡查漕运,见到通州漕运码头盛况空前的景象,萌发了绘制成图的想法。

于是他邀请同窗好友江南画家江萱来通州考察,将通州码头的繁荣景象一笔笔描绘出来。

冯应榴办公的地方是一座三进大院石坝公馆,公馆右侧是通惠祠。《潞河督运图》收尾处是清政府设在通州的税关。税关处的河面上北京通州城的另一座浮桥,俗称北浮桥。浮桥左侧有三只小船以铁索相连,封锁了河面,禁止其他船只行驶,以保障上游朝廷的船只畅通无阻。

北京市通州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与漕运相关的历史文物,这是清代雍正时期的漕运布告。一件件通州码头出土的巨型大铁锚船钉,则向人们展示着通州码头当年大船云集的景象。一个个重达数吨的大石权告诉人们当年漕粮验收称重时的繁忙盛况。

清代时,大运河是维系国家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史书可考“漕运至京师者,一岁多至300万担,可供近百万人一年使用”。

为了存放自南方运来的粮食,清朝在通州码头附近修建了很多大型粮仓,如今这些粮仓都化作一个个地名流传了下来。如东仓、中仓和后南仓等地名,就都是当年粮仓的所在地。

大运河不但缔造了繁荣的通州码头,也因为大量人流的聚集诞生的独一无二的运河美食,比如大顺斋的糖火烧和小楼的烧鲶鱼,前者绵软酥香,后者别具风味,都是因大运河而生的美食。

除了美食,现在仍然矗立在通州八里桥的清代御制通州石道碑也可以让我们想见当年通州漕运码头的盛况。

御制碑雕刻于雍正时期,碑上记载了雍正年间修建从通州到北京的一条石道的事情。因为通惠河的运输能力有限,雍正皇帝于是命人又修建了一条从通州到北京的石道,以方便物资从陆路进京。

御制通州石道碑的碑文是雍正皇帝亲笔所写,雍正皇帝的碑文让我们想起当年北运河上的盛况。当时河面上光是运粮的漕船,每年就有将近2万艘,连同官府的客船和商船多达3万艘。

如今昔日北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千帆万船早已变成了京津公路上的车流滚滚,通州漕运码头也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供人们凭吊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扶摇中国风
扶摇中国风
致力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41文章数 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