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西多措并举推进禁捕退捕工作

0
分享至

江西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涉及48个县(市、区),建档立卡退捕渔船2.14万艘、渔民6.82万人,是全长江流域退捕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省份。江西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惠及民生的政策举措,确保“禁渔令”落地落实。

一、工作成效

自国家部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以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打造亮点、争当先进”的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取得了“四个百分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渔船处置完成率100%。江西省回收退捕渔船3.78万艘,回收清理网具1629.76万公斤。二是渔民退捕率100%。全面注销捕捞证,签订退捕协议,6.82万名捕捞渔民全部“洗脚上岸”。三是适龄渔民参保率100%。为6.3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办理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四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渔民就业率100%。帮助江西省5.15万名退捕渔民实现就业,占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00%,“零就业”家庭动态持续清零。国家2020年度禁捕退捕工作考核,江西省得到“优秀”评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来江西省指导、调研时,对江西省禁捕退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是试点先行、统筹推进。2018年12月,我们联合财政厅、人社厅在湖口县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发现问题,通过试点问计于民,通过试点解决问题,为江西省铺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020年,江西省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52公里长江干流和鄱阳湖统筹推进禁捕退捕,实现了“一盘棋”推动,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了一年实施。2021年又启动了赣、抚、饶、信、修“五河”干流水域禁捕退捕调研,为稳妥推进鄱阳湖全流域禁捕退捕做积极探索。截止到9月底,江西省禁捕办直各有关成员单位出台40多个文件支持推进禁捕退捕工作。

二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禁捕退捕工作,省委全会专门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做好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拟出台《江西省促进和保障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决定》。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亲力亲为,多次亲临一线指导,多次做出批示。分管省领导多次督办,协调推动,提出要求。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将禁捕退捕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及河湖长制等考核内容,省委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

三是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根据户籍性质、收入来源、土地资源占有等情况,在尊重事实捕捞的基础上,通过入户调查、张榜公示,界定了渔民,进行精准建档立卡。细化了船网工具估值标准,按照渔民申请、查验核实、评估测定、张榜公示等实施步骤,全面回收渔船网具。在全国率先出台渔民养老保障指导意见,推出定制服务,大力实施转产就业“1131”计划(为退捕渔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并确保退捕渔民至少可选择1门实用技能参加培训),将渔民纳入社区管理,统筹做好渔民就医、住房安置、子女就学、特困救济等各项民生保障。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暖心行动”,为渔民开设特色培训和就业帮扶。

四是严管严控、强化震慑。坚持人防技防物防齐上阵,群防群治群管相结合,实施禁捕水域“网格化”管控,划定网格212个,设置网格长2236人,把责任压实到乡到村到组。2021年9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强化视频监控建设,打造“智慧渔政”监管系统,对禁捕水域24小时监控。联合公安、交通、市场等部门开展“清江清湖”专项行动,对非法捕捞行为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在建党百周年、国庆、春节等特殊时间、假期,开展专项巡护行动,切实维护禁捕良好秩序。

五是疏通渠道、力保稳定。通过新闻通气会、公益广告、媒体走访、网评引导等形式,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主动公布举报咨询电话,畅通渠道,及时回应诉求。开展“江豚进城”“农业大讲堂下基层”“渔民就业”等大型宣传宣讲活动,组织干部“1对1”登门家访,讲通讲透各项政策,争取渔民理解支持。2020、2021连续2年,组织江西省禁捕办主要成员单位厅级领导带队,赴工作重点任务市、县(区)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收集线索,解决问题和隐患。

三、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情况

江西省始终聚焦“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总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实施转产就业“1131”计划,全力帮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一是岗位上门,做到“就业有补”。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在退捕渔民集中地区举行退捕渔民专场招聘活动200余场。梳理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将适合退捕渔民年龄和劳动能力的岗位精准发送到渔民手机上,提供职业介绍近10万人次。文旅部门,指导1000余名退捕渔民开展旅游服务业培训,相关景区吸纳渔民就业400余人。对省外务工退捕渔民给予每人500元交通补贴,到省内跨县(市、区)务工的给予每人300元交通补贴。目前,江西省退捕渔民中企业吸纳人员近1.5万人。

二是加强扶持,做到“创业有贷”。加强对退捕渔民进行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对首次创业的退捕渔民,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帮助符合条件渔民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并指导各地适当拓宽反担保渠道,为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创业创新项目提供担保支持,提高贷款可获得性。目前,江西省累计发放贷款4057万元。

三是产业帮扶,做到“门口有业”。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实施“一村一策”帮扶,帮助有能力退捕渔民开展渔业产业相关项目。整合农村综合改革和渔业燃油补贴资金4100万元,支持75个退捕渔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渔民“家门口”就业。江西省已转产就业退捕渔民中有1033人从事渔业产业,7402人继续从事农业有关工作。

四是公益安置,做到“困难有助”。江西省专门开发2200多个退捕渔民公益性岗位,对有劳动能力且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实现就业的建档立卡退捕渔民重点安置。各地通过公告、申报、审核、公示、聘用的程序,已经安置了1695名退捕渔民,帮助就业困难渔民实现较稳定就业。

四、渔政执法管理情况

2020年,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和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率先进入禁捕。面对禁捕后保护区管理的新任务新变化,江西省积极作为,认真履职,保持对打击非法捕捞“零容忍”,坚持“五个机制”,狠抓禁捕水域执法监管。

一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禁得住。江西省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在鄱阳湖中心蛇山岛联合执法驻守,常态化开展水上联合巡查。建立健全“联谊、联防、联控、联治”四联管理机制,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和江西省水利厅共同发文建设实施禁捕水域“网格化”管控,结合河(湖)长制度,划定网格212个,设立网格长2236人,把责任压实到乡到村到组。

二是健全专项行动机制,确保管得好。在江西省禁捕水域联合开展“清江清湖”“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与公安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健全联合执法、统一执法、专项执法等三项常态执法机制,坚持“水面巡、岸线防、路上堵、市场查”及时发现问题,从重、从快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活动。今年,江西省各级渔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12.8万人次,执法船艇10116艘次,水上巡查里程23.4万公里,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124艘,查处违规案件626起,涉案船舶96起,涉案人员838人,司法移送61件。

二是健全行刑衔接机制,确保威慑高。组织法院、检察院、河长办、农业农村厅、公安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等9部门,突出禁捕水域等重点水域,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成立鄱阳湖、长江干流江西段及“五河”等七个流域环境资源法庭,打破行政区划,实现地域管辖全覆盖,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健全群防群治机制,确保效能。在江西省编办支持下,印发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文件,着力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在湖区禁捕任务较重地区成立8个相对独立的渔政执法机构,现有从事渔政执法工作人员951人。吸收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协助开展巡查救护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作用,构建群管群护格局。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参与保护区管理,设立举报有奖机制,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部门协作、流域联动、交叉检查等形式的合作执法和联合执法,增强流域性重点水域和交界水域管理效果。

五是健全科技助力机制,确保覆盖全。在全国率先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监管系统,平行接入公安、水利、水文等已建监控系统,实现捕捞作业可视化、监控自动化、执法流程规范化和业务管理协同化,提高执法效能。争取中央资金1.3亿元和省财政3200万元,加快推进沿江沿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装备高清视频、雷达监控、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和执法快艇、车辆等快速抵达装备,不断提升监管效能。目前,全省有执法船30艘、执法快艇43艘、执法车64辆、高空瞭望探头75个、无人机26架。

五、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情况

禁捕以来,我省对鄱阳湖开展开展渔业资源监测8次,其中,2020年鄱阳湖共监测到鱼类63种,渔获物个体大小与2019年相比,无明显差异。2021年监测到近70种鱼类,监测到多种近十年来未监测到的珍稀鱼类,如鳤、铜鱼、胭脂鱼等,在湖口八里江段还监测到大量的的长吻鮠。同时,今年江西省还针对长江旗舰物种江豚,统一组织开展了5次监测,余干县、鄱阳县、濂溪区、永修县、都昌县、湖口县等六地的江豚巡护组织开展长江江豚定点监测,进行巡护监测日报。

监测结果表明:禁捕后,从渔获物种类上看,监测到的珍稀鱼类逐年增加;从渔获物组成结构上看,监测到的渔获物主要以“四大家鱼”、鲂、鳜、鲌为主,鲤、鲫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从渔获物年龄结构上看,渔获物中3龄以上的鱼类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尤其是“四大家鱼”和鳜。长江江豚监测数据显示,江西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并且在南昌城区扬子洲水域已经有10余头长江江豚长期在此嬉戏。这充分说明,鄱阳湖等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正逐步向好,禁捕退捕整体效益初步显现。

六、禁捕巡护队建设情况

组建协助巡护队伍,是全面落实禁捕要求,提高禁捕监管效能必不可少一支管理力量。协助巡护队伍大多由退捕渔民组建,各地充分发挥他们“知渔情、懂水情、晓民情”的优势,围绕人员队伍、管理制度、装备设施和人员经费等关键环节狠抓落实,有力推进了渔政协助巡护队伍建设。

是队伍逐步壮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对照禁捕巡护任务要求,按照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原则,精心选聘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入巡护队伍,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42个重点县(市、区)的协助巡护队伍。目前,我省共组建了203个协助巡护队伍,招聘巡护队员2074人,其中吸纳安置退捕渔民621人,为维护禁捕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制度逐步健全。根据渔政协助巡护队伍的人员性质、任务要求,在工作职责、人员条件、招聘程序、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各地进行了规范化探索。目前,江西省42个县(市、区)建立了巡护队伍管理制度,并联合人社部门切实加强巡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对巡护人员岗位职责、管理规范、法律法规、禁捕水域范围、装备使用等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了护鱼员队伍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是保障逐步到位。把协助巡护队伍作为禁捕管理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经费保障。省级明确将渔业油补资金用于协助巡护工作,并把符合条件的纳入公益岗位补贴范畴。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列支专项经费保障巡护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禁捕退捕渔船回收处置的契机,将安全性能高、船体设施新的退捕渔船转化为巡护专用船舶,强化检验、统一标识,实现了水上巡护交通有保障。(记者张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创作者_L8YL
创作者_L8YL
发布江西最新市场信息
78文章数 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