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泰州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

0
分享至

央广网泰州11月12日消息(记者郑楚豫 通讯员张杰)11月11日下午,泰州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部署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相关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朱立凡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万闻华主持会议。

朱立凡在讲话中指出,泰州作为追赶型城市,从“三比一提升”行动重在抓项目建设的体量和速度,到“亩均论英雄”改革追求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再到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聚力转型”,环环相扣,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泰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现场(央广网发 顾继红摄)

朱立凡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要高位谋划、乘势而为,要重点突破、奋发有为,要强力推进,务实作为。进一步突显创新的核心地位,科创委要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指挥部”,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各方力量,重塑全市科技创新领导体系的“四梁八柱”,对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重大任务进行科学决策;要成为广泛汇集创新智力资源的“智囊团”,以开放的心态为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在政策供给、机制改革、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金点子、新招数。要点燃火力,把科创项目与“三比一提升”行动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评,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形成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上下协同、相互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努力由创新追赶者成为创新领跑者。

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万闻华提出,抓科技创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打基础、利长远、抓关键、抓要害、谋大局、谋大事的战略考量。全市上下必须认准方向,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做到大事快推进,谋划快落地,研究快深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新城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谋深谋实、做优做精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今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精心谋划好明年工作,用急不得也慢不得的态度,抓紧把各项任务落下去,以大科技的格局点燃大创新的激情。

泰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地”。据泰州市科技局局长包亚介绍,致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该市将加快科技新城建设、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建立更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营造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泰州科技新城拟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滚动开发建设模式,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区、科创产业引领区、创新人才汇集区、协同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融合区,力争集聚2-3万名创新创业人才,建成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

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顾继红摄)

泰州市将以实施“积分管理”为抓手,开展创新型企业梯次化培育,着力打造产业链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设立“创新能力积分”,把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知识产权、创新产出、成长速度等创新相关的基础数据纳入积分体系,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科学赋分。强化创新载体平台整体布局,着力构建“研发+孵化+投资”三位一体的产业技术研发转化体系。以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泰州分中心”为目标,加快组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院本部+专业研究所+创新综合体+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离岸创新中心”架构。组建“市天使投资基金”,对关键领域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为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揭榜挂帅”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了榜单编制市场导向、“赛马制”平行竞争、榜单双向发布、攻关成果共享等创新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央广网
央广网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581295文章数 12476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