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声读物|恼人的秋收

0
分享至

又是一年秋收季,又是一年忙碌时。本来秋收是收获的季节,它记载了人们春播的希望,记录了夏天锄禾日当午的辛苦,秋天是人们收取大自然回馈的时候,应该是喜悦的,然而今年的秋收像是被诅咒了一样,秋雨绵绵,收获困难重重,让人感到有些气恼。

俗话说秋高气爽,往年的黄岛雨水多是集中在夏季,汛期过后秋季会干爽起来,非常利于粮食的收取和晾晒。没想到呀,今年的汛期延后,夏天雨水较少,而秋季雨水连绵不绝,汛期从8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据说雨水是刷新了近五十六年来才有的新高,整个秋天在潮湿阴冷的雨水中度过。夏天旱玉米没能长足,秋天雨水多,玉米多被“淹死”,那娇小的玉米棒早早“夭折”,在秸子上耷拉着垂头丧气的脑袋,异常忧郁。

雨水过多,同样又引发了土地承重问题,庄稼地成了“泽国”,一片汪洋,即使停雨多日,玉米收割机也无法进地作业。很多人寄希望不久雨水会减少,等上几天也许机械能进地,然而今年的秋天却一反常态,一场又一场的雨接连不断地下,让秋收的人们望天兴叹,望地却步。已经进入到机械化时代的人们只好再重启最原始的掰玉米工程——人工手动掰玉米。

而这仅仅是秋收过程中的小障碍,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便是和雨季同步的修路工程,南北走向的大街阳光充足,没有房屋的阻挡,风力可以畅快地行进,会大大提高晾晒的上干速度。大街是往年大家最青睐的晾晒场。因为雨季的到来,加之施工进度缓慢,工期无限延长,这也限制了玉米的晾晒区域,无奈的大家只好把玉米堆放在狭窄的胡同里。

接二连三的持续下雨与晾晒空间的狭小,因无法尽快通风晾晒,本来刚掰下来的新鲜玉米棒却在潮湿闷热的气温环境下开始霉变,很多玉米棒上一夜之间便出现了密密的绿色毛毛,时间一长很多玉米就在棒子上开始发芽。

幸亏我把掰下的玉米都仔细地码在街口绿化带的边沿上面,解决了通风问题,大大降低了霉变风险,却没有躲过修路施工单位的洒水车的喷淋“待遇”。玉米的霉变是最令人头疼的,黄曲霉毒素一旦生成便是不可逆的,即便有足够时间和空间的晾晒也无济于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的持续下雨,堆放的玉米棒在经历了霉变又开始再生长---发芽。

最揪心的就是雨后的通风,时常会听到大家惋惜的哀叹:唉,又长“白毛”了(霉变),底下的玉米都开始长芽了。唯一的挽救措施便是尽快通风晾晒,阻断其霉变的湿热条件,但人力毕竟有限,还没有通风完,新一波的雨水又开始了……

与玉米棒的霉变相较,玉米粒的霉变更迅速。一旦对天气判断失误,开启脱粒工序时恰巧赶上三四天的阴雨天气,玉米便会大范围的霉变长芽,更令人束手无策。

持续延长的雨季另一多米诺骨牌效应便是冬小麦的播种问题,土地湿度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播种,即便播种了,小麦苗出得也参差不齐。

今年的秋收耗费了我足够的精力与体力,却没有往年丰收的喜悦,让我重新审视农民这个靠天吃饭的职业,也终于体会到投入产出成不成比的失落。

尽管是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恼人秋季,我却始终没有放弃的念头,作为地道的“农二代”,种庄稼给我带来了许多领悟。我觉着对生活的感悟远比收获庄稼多,虽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但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豪爽与淳朴。

高强度的劳动,让我身体经受了考验和锻炼,放空自己,回归自然,我终于体会到了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

恼人的秋收让我成长,让我感悟。

作者/张淑芳

简介:家在黄岛·王台文学社会员。

诵读/李旭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朗诵、国学、禅舞、心理学及家庭教育爱好研究者;是一名有爱的保险经纪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人及家庭保障咨询、方案设计、投保理赔等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茗边美食
茗边美食
茗边美食,不一样美食制作
92文章数 18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