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包烟篡改了他的人生:34年前的逃犯突然出现,原来是被人陷害

0
分享至

  • 2017 年 5 月,一条消息在整个监狱里疯传开来。
  • 这天的一大清早,狱政科接到了一通来自东北的“诈骗电话”。
  • 接电话的是副科长周哥,一拿起话筒,对面就自称是辽宁警方,说在他们境内,抓到了一名从我们这儿越狱出去的逃犯。
  • 周哥当场笑了。

现在的诈骗电话无孔不入,不仅我们监狱,公检法司一条龙部门,哪个没接到过几个骚扰?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那大多是误打。

明知道我们是监狱,还敢这么嚣张来诈骗,说什么抓住了逃犯的,这还是头一遭。

周哥那天心情好,没挂电话,反而煞有其事地跟对方调侃了起来:“我在这干了二十多年了,就从来没听说跑过一个犯人。你们是逮着神仙了?”

他正准备再冷嘲热讽几句,可这句话说完之后,电话那头不知道又说了些什么,他的脸色渐渐变了。

后来,据坐在他办公桌边上的小庄说,他从来没见到周科长这么紧张过,整个人坐得笔直,还拿起了笔,一边“嗯嗯”地点着头,一边飞快地在面前的白纸上记着什么,听到最后,眉头都深深地皱成了一个“川”字。

挂掉电话后,周哥坐在位置上,愣了半天。

小庄壮着胆子,小声问了一句:“科长,怎么了?”

周哥拿起记下信息的那张纸,举到额头,眯缝眼睛,反复看了三四遍,又重重地把纸拍在了桌上。

“辽宁那边说,抓住了一个从我们这儿逃跑的越狱犯。”

“怎么可能?”小庄笑了,“咱们监狱啥时候有犯人跑过来?”

“1983 年。”

周哥看着纸上记的几句话,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他们说,这个犯人是 34 年前逃走的。”

1.

我第一次见到张三,是监狱长亲自押解,从大门口森严列队的警车上,把他带了下来,送进了我们监区。

我们监区长李哥难得地换了一身锃亮的警装常服,在门口迎接。

从外面走进来的是整整一长列队伍:队首是一个老犯人,身后是监狱长,再往后,监狱各级干部一字排开,两侧是随行狱警。两名记者站在 5 米开外,拿着单反相机全程跟拍。

偌大的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闪光灯和快门响声一起交织。

老犯人弓着身子,刚理过的头发上冒着一层白茬。

他一身囚服,立在一群警服中间,左顾右盼,神态从容,像是荣誉校友回来视察母校。

万年板脸的监狱长,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还能认得吗?”

他指着眼前去年新盖的监区大楼,问老犯人。

老犯人瞪大了眼睛,使劲儿摇头。

监狱长又伸出手,指了指整个监狱的大广场和鳞次栉比的一座座高楼:“这些都没见过吧。”

老犯人咂了咂嘴:“哪能见过?我当初跑的时候,监狱就是一堆土窝,围墙就只有那么……”他踮起脚尖,举高了手,想了想,又尽力扬了扬手指,“那么高。”

说着,他四下又看了几眼,连连摇头:“不认得了,一丁点儿都不认得了。”

四周欢声如潮,十几位领导干部适时地笑了起来。

记者反应飞快,连按快门,闪光灯纷飞,抓拍到了这一幕。

“监狱事业也在进步啊。”监狱长借题发挥,发了一通感慨,身后的随行干部连忙掏出笔纷纷记了下来。

他一边领着老犯走进我们监区,一边介绍着现在的监狱发展,从高墙电网说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老犯连连点头,左顾右盼。

我最怕和领导照面,干脆躲到了监控室里,眼不见心不烦。

眼看着他们沿着整个监区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大门口,监狱长拍了拍犯人的肩膀,语重心长:“这次回来,要好好改造,有什么困难及时提。现在的监狱跟以前不一样了,一切都很规范透明,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

老犯连连点头,佝偻着身子,握着监狱长的手摇了又摇。

记者连忙抓拍住了这个珍贵的镜头。

“这个犯人,老李你直接挂牌分管吧。”监狱长转过头,直接点名李哥。

李哥挺起胸膛,敬了一个分毫不差的标准礼:“是!”

“你主抓思想改造。日常生活,还得让一个年轻干部来负责,你们自己挑一个,要灵活细致点的。”监狱长话锋一转。

我心里咯噔一声,赶紧从监控室的门缝里闪了出来。

果然,李哥正左顾右盼地找我的身影,看到我之后,匆忙招手喊我过去:“小中,你跑这么远干什么?过来,以后这个张三,就交给你来分管了。”

“张三?”我走过去,从监狱长身后的周科手里接过档案袋。

“是,张三。”老犯低头哈腰,“郑队长是吧,以后多多关照,多多关照。”

那天下午,大半个监区的民警都挤到了我的办公室里。

他们都是来听张三汇报思想的。

毕竟,越狱 35 年的故事,谁都好奇。

张三坐在我的对面,神态有些腼腆,似乎还不太习惯这种场面。

我给他一杯水:“说说吧,这一跑三十多年,是怎么回事?”

他站起来接下水杯,想了一会,似乎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说起,最后弓着腰,讷讷地坐了下来,叹了口气:

“其实当年,不是我想跑的。”

“不是你想跑,还能是谁逼着你跑的?”

“跟您说实话,真是被人逼的。”

他无奈地笑了笑,开始给我们讲述起了那段记忆深处的久远往事。

这一天,是 2017 年的 11 月,张三越狱后的第 35 年,他重新回到了一切开始的起点。

2.

1982 年 3 月,张三因盗窃罪入狱,刑期七年。

那时候的监狱,往往地处深山老李,生活十分艰苦,犯人的工种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鸡鸭养殖到水产经营,从开山砍树到挖煤炼钢,只要条件允许,什么劳动都可以做。

张三家里是做木匠出身,手巧,进来后没多久,就被分配到了机建队服刑,负责调配全监狱的机械,属于技术工种,狱中骄子。

张三干活利索,性子和善,从不违规违纪,深得民警喜爱。一个姓崔的队长许诺,刑满释放后,他可以帮张三争取一个名额,留在监狱里当工人。

工人不是犯人,而是和民警一样,正式上班领工资的。

在那个年代,工人名额本就是个香饽饽,竞争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更何况犯人被释放后,在社会上很难再找工作。能留在监狱当工人,环境熟悉,人又自由,还有编制,是最遭人红眼的好差事。

就是因为这个名额,张三被人妒忌上了。

这天上午,张三和几个狱友在山里挖土做水泥。工地上只有一名看守民警。

30 多年前,一个民警带着几十名犯人出工的情况实属平常。

那时很多犯人是就近关押,多为监狱附近的村民,有些还和狱警熟识。逢年过节,跟狱警打个招呼,说回家吃个喜酒,也就直接去了。晚上回来,提着喜烟喜糖,腊肉腌鱼,往狱警怀里一塞,就算报了到,回床上倒头就睡。

如果就这么一去不回,也不奇怪。

那时很多监狱甚至有“越狱指标”,每年允许丢失犯人百分之几,不超比例,即平安无事。所以,很多时候犯人就算跑了,民警随便找找,找不到就往上报一下,登记在案,也就算了。

张三没想到,那一天,自己也成了那“百分之几”。

当天中午,劳动间隙,张三坐在树桩上休息。另外两个狱友突然凑近,说想抽烟了,让张三去外头搞几包回来。

平日里干活时,他们经常从山里的工地翻出去,走个几里地,去固定熟识的村子,找人换烟抽。

张三说自己没钱,两人直接塞来一个包裹。

他打开一看,直接吓得脱手——包裹里,5 张 10 元大钞叠在一起。

两人低声对他说,随便买点好烟和好吃的,尽管花就行。

对面俩人也是盗窃犯,三人刑期相近,平时关系不错。

张三没多想,就随口答应了。他找到工地后一个凸出来的小山头,搭梯子爬上去,翻出了工地。

他揣着钱跑到村子里,跟人换了烟和罐头。

可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梯子被人撤走,工地也已经收工,那几个狱友全都不在了。

他在附近找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没发现梯子,急出了一头汗。

天快黑时,张三才终于反应过来:他被人骗了。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从大门回到监狱,和转身越狱。

像张三之前那样的偷偷进出,买烟换酒,当时的干部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事就装没看见。可如果是正大光明地回监狱正门自首,会被定性为“实打实的越狱”。不单要脱一层皮,工人名额也铁定没了。

如果转身越狱,他要当一辈子东躲西藏的越狱犯。

张三躺在监狱附近的树林里,花了一个小时做这道选择题。

天很快黑了,张三起身,原路回了换烟的村子,找了个草垛,睡了一晚。

第二天拂晓,他拍了拍身上的稻草,做好了决定。

他不回去了。

这是 1983 年的 3 月,距离张三入狱服刑,刚刚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也是张三正式越狱的,第 1 年。

3.

最初的半个月,张三揣着烟和罐头,还有剩下的几张碎票子,开始了他的逃亡岁月。

那一年的祖国大地上,动乱初定,百废待兴,处处可见那场席卷全国的大运动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但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风潮已经吹响,人间固然满目疮痍,却也开始抽出了欣欣向荣的嫩芽。

每个人都在忙着反思、重建和迷茫,在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之后,新的秩序还未能建立起来,一切都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未知数。

在时代的大潮流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任何人留心到这一朵不起眼的小小水花。

张三就这么下了山,他没有目的地,也不知道该往哪走,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离监狱越远越好。”

起初的时候是靠双脚走了几天,又累,也走不远。他胆子很快就大了起来,开始去公路上,见到大卡车就拦。上了车,他掏出两支烟,往驾驶台上一拍,再客气几句,车便继续发动了。

记不清给多少司机递过烟,张三就这么一程一程地捎着,没日没夜地逃着。困了就找个地方对付一宿,甚至在车上眯一会。在这段路上,他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身份,叫做“徐习”,是一个来自苏北的逃荒者,村子里遭了疫,他没亲没故,就带着点散钱出来讨生活。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他编得圆,没有一个司机起过疑心。

那时的他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随口编出来的名字,成了他之后四十年的真实人生。

终于,口袋里的罐头全部吃完,能散出去的烟也全部发空了。

1983 年 6 月,张三跳下最后一辆大卡车,落地一座县城。

他踩了踩脚下的地面,水泥路;又抬头扫视,街道,建筑,人群。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就是这儿了。

他走到一家馒头铺,假意问了价钱。店主一开腔,张三放下心来——完全陌生的方言。

张三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三天。这期间他出门瞎转,得知这里是安徽西部一个县城。

他有点遗憾,原来自己并没有跑得太远,当初要是揣上十条烟,说不定能这么混到西藏。

第四天一早,他把自己仔细漱洗了一遍,出门找到老板娘,说想留下打杂,不要工钱,给包吃住就行。

旅馆老板娘问他从哪来,他把自己化名徐习的那一套人设搬了出来。

老板娘没说答不答应,只上下打量了一番后,让他先试着干一个月再说。

张三拿出坐牢里的那股子劲儿,干活勤快,少说多做,每天就是闷头打水洗盘子。老板娘很喜欢他,虽是说好了不要工钱,但偶尔还会给他发一点钱,让他去买点衣服,或者吃顿好的。

“自由”生活的头 3 个月格外难熬。

张三吃得极少,每顿只夹几筷子,晚上严重失眠,频做噩梦,梦境是自己被警察带走枪毙。每次半夜惊醒,背上都会被冷汗湿透。原本魁梧的身材,不到一个月,整整瘦了一圈,满脸都是胡子的青茬,整个人形销骨立。

老板娘看他吃得少,人又瘦,更生怜惜,给他的额外工钱更多。

躲在后院干活时,张三会竖尖耳朵,听到摩托或汽车的发动声就害怕,店里有穿蓝色衣服来的客人,他会心跳加速——那会让他联想到警服。

张三动过十几次自首的念头,可最后一次都没去成。

他不敢。

3 个月过去,一切平安无事。

他稍稍放心下来,开始准备给自己筹划下一个出路。

这儿说是小旅馆,其实更像是一个饭店,只是楼上空了几间房,如果有客人想要留宿,也能上来交钱住一晚罢了。平日里招待客人都在楼下的堂屋里,生意算不上好,但是那个年头里,个体户的旅馆不多,很多走南闯北赚钱的生意人,舍不得住正规招待所的,都喜欢在这儿凑合一晚。

刷盘子之余,张三留心起住店的客人,上菜端饭时,多听少说,尤其注意着那些从未听过的偏远口音客人。

过了大半年,张三终于遇见了自己一直在等的人。

一个 50 岁来岁的男人从客房出来,下楼吃饭。让张三引起注意的,是男人包里鼓鼓囊囊的一大兜工具。

张三家里祖传是木匠,会手工活。出逃路上,他就有意以此谋生。

给男人端饭时,张三随口搭了几句话。寒暄过后,他往男人腰间一瞟,问,“师傅,您这包里装的是木锉和墨斗?”

老师傅抬眼瞥了他一下,点点头。

张三又把之前的家乡瘟疫故事讲了一遍,又说自己会一点祖传木匠手艺。老师傅考了几句,他对答如流。

老师傅听他说得孤苦,心生怜悯,就问他想不想跟自己走,虽然到处奔波苦了一点,但木匠功夫是硬手艺,学好了就能糊口。

张三等的就是这句话,倒头就拜,行师礼结结实实地磕了九个,老师傅拦都拦不住。

老师傅姓秋,家在东北某县,这次到安徽是被人请来做活的,做完活正要搭车回老家。

张三跟老板娘辞行,老板娘恋恋不舍,想劝张三留下来,甚至给他开了高价的工资。

张三拉着老板娘的手,千恩万谢,可就是一个字也不应。

他去意已决。

第二天早上 5 点,张三收拾好了小包,跟秋师傅踏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这一天,是 1984 年的 6 月,张三越狱的第 2 年,他从安徽前往千里之外的东北,开始了他从此崭新的人生。

4.

这年夏天,张三一路向西,在绿皮火车上颠簸了几十个小时,横跨半个中国,最后在东三省的一个县城下了车。

张三站在车站的门口,头一次觉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在这里,被监狱抓回去的风险已经无限接近于零。可是新的问题开始出现。

头一个就是户口。

刚来到这儿的第二天,他就被当地派出所叫了过去,是有人举报,说秋师傅家来了个陌生男人。

警察问他姓名籍贯,张三又讲了一遍瘟疫逃荒的故事。他自己都几乎把这段经历当成了真的,讲的时候,两眼冒着泪花。

80 年代初,正是严打开始的年头,张三险些直接被打作盲流,强制遣返。幸好县城偏僻,秋师傅在当地又颇有些声望,托了人送了礼,说尽好话,才把这个徒弟保了下来,登记在了秋师傅家的户口上。

可户口能糊弄,身份证却必须要核实后才能办理。

张三干脆装聋作哑,只字不提身份证的事情。派出所也嫌麻烦,来了个心照不宣。

就这样,张三变成了“徐习”,有户口,没身份,算是这儿正式扎根落地的“半个人”。

半个就半个,张三也不在乎。能躲起来活着,不被抓回去吃枪子儿,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他想,之后的半辈子,他就在这安生过,跟师父学手艺了。

张三勤快,能吃苦,又有根底,加上一心学艺,没有杂念。旁人要学十年八年的本事,他不到三年就出了师,秋师傅也对他很满意,开始让他自己接活了。

可没接了几次活儿,张三就铁青着脸又回来了。

正值改革开放的时候,百废待兴,木匠手艺算得上是顶吃香的,谁家打个柜子,修个桌子,乃至于老房子补个梁柱,盖房子上个新椽,都得求着木匠师傅的心情。

旁的木匠师傅敢耍横,敢发脾气,敢端着架子给人脸色,张三不敢。无论到哪儿,他都跟人陪着小心,生怕闹出点什么矛盾来。

可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怕事儿,事儿越来找你。

头两次干活,他还算顺利,小徐师傅脾气好的名声也就传了出来,结果到了第三次,他给邻镇一户人家做完活,辛苦了一周,自己拉车把桌椅运过去。那户兄弟仨直接围过来,看都不看他一眼,直接说,你雕错了花样,就不让你赔了,自己滚吧。

张三想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却不想跟张三讲,兄弟仨一人扛着一个锄头,站在门口,就这么睨着眼看着张三,说要钱没有,要挨揍管够。

张三低着头,浑身发抖,差点把手骨给捏碎了。那兄弟仨以为他是怕了,谁也没想到,张三是恨。

他想起了在监狱里,那曾经跟他称兄道弟、却把他骗到了外头的几个人。

他红着眼,脑海中腾地一下升起了杀人的念头。

——反正已经是逃犯了,不在乎多背几条人命。

可下一秒,他就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坏了。

他满背都是冷汗,没敢抬头,就这么匆忙转过身,在那兄弟仨的奚落笑声里走了回去。

回去后,他没敢告诉师傅。秋师傅性子刚烈,肯定出头给他讨个公道,他担心两伙人起了争执,闹到派出所里,警察追查到他身上。

之后的日子里,他经常是干活没多久,就被人看出软弱,被百般刁难,克扣工钱。周围村子里都传遍了他的故事,说他给那兄弟仨打了一整套家具,结果被骂了两句,就不敢要钱,灰溜溜地跑了。谁都想来占这个便宜。

他就不再在临近接活了。

东北偏僻,山区村子又多,路程颠簸,少有木匠师傅愿意入山接活,村民们要打家具,必须运好木材下山来订,再把打好的家具带回去。一来一回,又耗时又耗力。

别人不去,张三去。

这一年,已经是 1987 年了,张三越狱的第 5 年,人善被人欺,东北边陲也容不下他,他就这么背着一个大包,进了山里。他什么都不敢求,只想能安稳地活着。

5.

张三在山里走了大半年,磨破了八双鞋。

山路险陡,路程遥远,每次接了活,张三像是个游方郎中一样,背着自己木匠活计的大包,往山里一钻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一个个村子走过去,挨家挨户地接活干。

运气好的时候,能打一两个新家具,运气不好的时候,三天就补了个破柜子,还差点累晕在了路边。

他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钱是赚了一些,可命都快走没了。

这年的年三十,他冒着一路风雪,终于赶回了秋师傅的家里。陪师父吃完年夜饭,放完炮仗,他就回到了自己临时住的小屋。

他点好灯,打开工具袋,把里面准备了很久的东西一样样摆在地上:几块厚木板,一口袋从附近木料厂捡来的小滑轮,螺丝钉,螺丝刀,一些木活工具。

张三就着这昏黄的破灯泡,花了半个晚上,做出了一辆谁也没见过的便携滚轮车。

用现在的话,那是一块标准的滑板。

其实张三最早的打算,是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可他不会骑,那个年代自行车价格又高,他舍不得这个钱。

他就有事没事地趴在旁人的自行车边看,寻思着给自己也做一个类似的代步工具。

在脑海中构思了很久,他最后终于捣鼓出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张三踩上滑板,左脚发力,右脚滑行。他从家门口一直平稳地滑到村口大路。

第一次试滑圆满结束。

张三惊喜地发现,这东西比想象中还要省力得多。

之后的日子里,张三出门干木匠活,上身薄棉衣,军绿色裤子,提着板子,脚下一踩就能出门。山区陡峭,到了上坡的时候,他把滑板一拿,夹在腋下就走,到了下坡的时候,踩着就能下去,比风还快。

更重要的是,这玩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到哪儿都随身一背,不像自行车那样易丢,谁也偷不走。

平日里路上遇到穿警服的人影,远远看到,他掉头就能滑走,又快,还不显眼,谁也抓不住他。

80 年代的中国,滑板还远远没有到传入的时候,甚至连北京城里都见不到一块影子。

这么看来,张三可能是新中国第一个滑手。

就这么风里来雨里去,踩着滑板熬了几年,他手里终于也攒下了些钱。

秋师傅想给爱徒商量一门亲事。张三虽然能赚钱,手艺好,在村里的口碑也不错,但他毕竟是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至今还是秋师傅家的黑户,连结婚证没法办。

好人家里的姑娘,没有愿意跟他的,张三也从来没动过高攀的心思。

其实张三一直有看中的人。

秋师傅几次三番地问下来,他才交了底——张三看上了一个寡妇。

寡妇姓原,比张三大 3 岁,老公前些年出车祸去世,她自己带着个 8 岁大的儿子。

张三不嫌她有孩子,她也不嫌张三是个外乡黑户,张三平时没少给她家做些零碎活计,两人早就情投意合,只等秋师傅点头。

秋师傅没难为两人,反而高高兴兴地打了一双新衣柜,算作是给他俩的成亲礼物。

那年夏天,张三和原寡妇成了亲。

两个人没去办结婚证,只是小范围地请了几个亲戚朋友喝了场酒。

张三答应妻子,两人不要小孩,他把原寡妇的孩子文加当亲生孩子来抚养。

张三不知道自己会在这片“自由世界”待到哪一天,他想得很明白,一旦自己被发现是逃犯,会马上自首,绝不让杨家母子俩受到半点牵连。

而 30 多年后,他真的是这么做的。

那一年,是 1989 年,张三越狱的第 7 个年头,他有了个家,有了个老婆,还有了个儿子。张三过上了他从来不敢想的生活,结婚的那天晚上,他心里暗暗发誓,就算累死苦死,也得给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

6.

婚后生活波澜不惊。

原寡妇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前夫的赔偿金过日子。张三担起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全部责任。

徐文加从记事起就知道,“徐习”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张三和原寡妇都没有瞒着孩子。

可徐文加并不在乎,对于他来说,这个过早佝偻和苍老的中年木匠,是他唯一肯认的爹。

刚结婚时,张三不打算让徐文加改姓,坚持的是原寡妇。

原寡妇说,孩子不改姓,村里的孩子都欺负他,还以为他没爹呢。

张三想了想,就答应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反正自己本来也不姓徐,文加改了就改了,他也没有什么负担。哪怕以后被抓了,也影响不到孩子。

张三没想到,改了这个姓之后,他再看到文加的时候,打心里就亲了很多。

他开始渐渐地真的把他当作“儿子”来看了。

原本自打跟原寡妇好上了之后,张三早就不去山里了,有了滑板,他大可以顺着公路,跑临近的几个县城里做活,市场渐渐规范了,很少再有干活不给钱的情况,张三手艺又精巧,收费还不高,搏了个好名声。他能赚到些轻松的钱,自然不愿意再去辛苦,宁可多空些时间,去帮原寡妇做做家务,干干杂活。

可真这么成了亲,多了个儿子之后,张三又开始接一些早就不接了的大活,或者比较偏远的活了。有时候一跑,就要在外地一个月。

他疼文加,比原寡妇还疼。村里孩子喜欢玩什么,他就给文加买什么,还做了一些精巧的木工小玩具。

张三还专门做了一副小滑板,没活儿时就陪儿子在村口玩滑板。人影和滑板,一大一小,相映成趣。

学校里没有孩子再提文加没有爹的事情,他们都羡慕文加,说文加的爹是全世界最好的爹。

只有张三自己知道,他的噩梦里,从此之后又多了一样。

他没梦到过原寡妇,却梦到过文加——他梦见自己被抓,然后文加又没了爹,被别的孩子欺负,他在牢里喊文加的名字,可文加听不到,孩子就这么孤零零地站在家里,手里拿着小滑板,哭成了个小泪人。

从那时起,他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念头:以后文加长大了,让他念军校,当连长、团长、甚至司令。

张三认定一个观念:军人比警察大。

如果他有了一个当军官的儿子,就不用那么怕警察了;而文加如果进了部队,即便自己被抓走,也不用再担心孩子在外头被人欺负了。

张三没让他像别的穷人家孩子一样,早早地辍学务农打工赚钱。他说服了原寡妇,一直让徐文加读书。

张三婚后第三年,秋师傅病逝。

张三专门穿了孝衣磕了头,跪着给秋师傅抬的灵车,哭了很久。旧社会的木匠活是家学手艺,世代相传。可张三不传,他不仅不教徐文加,甚至也不收徒弟。

镇上许多人挖空心思,托人送礼,想把家里孩子送到张三这来学本事,但他的嘴从来没松过。哪怕有人找原寡妇说情都没用。

张三夹着自己的滑板,站在家门口,跟前来拜师的父母们说,我要把这门木工手艺带到棺材里,谁想学的话找秋师傅的亲儿子,那是秋家正统。

木工活的师徒,往往情同父子。张三不想自己东窗事发时,再多连累人家孩子。他宁可什么都不教。

除了妻子和孩子,张三抗拒任何亲密关系。家庭已经是他最大的赌注。

这一年是 1992 年,张三越狱的第 10 年,外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张三对此一无所知。他躲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的“儿子”规划着未来的一切。木匠赚钱不易,都是一钉一刨的血汗钱。张三踩着滑板,背着工具,走街串巷,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一滑,就滑了十几年。

7.

次年夏天,时代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边陲小镇。张三开始交起了好运。

90 年代初,经济腾飞,先富起来的商人开始追求品味,高等家具成了热销品。手工打造的家具,和“匠心”、“订制”挂钩——也就是贵。

张三活儿精细,人踏实,十几年来早就在镇上传开名声。

附近家具厂的人特地拎着烟酒,还有扛着录音机来的,请张三给厂里手工打造贵重的红木家具,这些人开完价格,直接把一大摞“老人头”钞票拍在张三眼前。

此后,张三打一个红木柜子,连带雕花、上漆、做成成品, 一次能赚 1000 多块钱——在 90 年代,这相当于他过去半年的收入。

做出名气后,张三身价越来越高,到了最后,一件上好的家具,从他手里走出去的,最贵能拿到一万五千块。

张三发了财,不存银行,不告诉妻子和孩子,把所有赚来的钞票都锁进箱子里,埋在床底下。

他准备把钱花在刀刃上。

1998 年夏天,徐文加高考成绩公布,成功被西南地区一家军校录取为地方生。

原寡妇骄傲之余,担忧起接下来的学费。军校地方生不比正式生,不仅没有学费减免,花销反而更大。

她穿戴整齐,想拉着张三一起找娘家亲戚借钱。

张三没言语,把原寡妇拽到里屋,掀开了床板,拿出了里面所有的钱。

原寡妇没想到,自己和这么多人民币睡了四五年。

张三推开门,把徐文加喊进屋子,指了指床铺,说,“这些是你爸存下来的钱,够不够你上大学?不够的话,爸再给你挣。”

徐文加和原寡妇都不敢相信,这些钱都是张三做木匠活赚到的。

只有张三自己知道,是时候把钱都取出来了。

军校录取通知书邮到家那天,张三给自己开了一瓶酒。

越狱十多年,张三没碰过烟酒。

他不敢抽烟,香烟是张三的心理阴影,是自己“被越狱”的源头。不喝酒,是怕自己喝多了,把不该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那天晚上,他偷偷摸摸到厨房里,给自己开了一瓶酒。挑了一瓶之前家具厂送的最贵的酒。

白酒入喉,张三呛出眼泪。他就端着一盘花生米,一边嚼着,一边喝酒,喝得眼泪流了满脸。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没说一个字。

前几口还清醒的时候,张三努力告诉自己,如果喝多了,直到酒醒之前,绝对不能跟任何人说话。

第二天早上,徐文加在厨房的瓷砖地上,找到了熟睡的张三。

张三的手里拿着酒瓶,地上散落了很多花生米,嘴里被自己塞了一块脏兮兮的抹布,硬生生地堵住了嘴。

1998 年初秋,徐文加去军校报到,临行前,带上了张三给他做的小滑板。

这一年,张三越狱的第 16 年,他忽然觉得,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放了下来。送徐文加去坐车的那天,他站在车站前很久很久,看着火车轰隆隆地驶向远方,忽然觉得,像是看到了很多年前那个初夏的自己。

8.

徐文加读大学后,张三很少再接木匠活,赋闲在家,和妻子看电视,侍弄花草,每周定期踩滑板去镇上集市买东西。

步入 50 岁后,张三渐渐冒出了一个念头:也许到了自己该回去的时候了。

让他产生这个想法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2002 年夏天,徐文加从军校毕业,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部队服役,成为一名军官。

第二件,是人口大普查。

迄今为止,全国人口大普查一共进行了 6 次。张三越狱之后,经历过其中 3 次。

1982 年的第二次普查,他刚刚判刑入狱,在劳改队里做的调查。等到越狱出来之后,普查已经结束,却赶上了严打的风头,幸好秋师傅仁义,照拂了他,让他落户在了自己家里。

1990 年那次,他已经结婚,有家有口,当地派出所和他也熟识,走了个形式后,把他的户口和原寡妇的迁在了一起。

2000 年这次,情况发生了变化。

派出所的户籍警开着桑塔纳,驱车来到杨家,进门直奔张三,说这次必须说清自己身份。

张三一口咬定,老家生了瘟疫后,自己无亲无故,村子没正经名字,就叫徐家村,他也不知道是归哪个县哪个乡的。

派出所的调查陷入了死局。单凭“某某省徐家村”这个 6 个字,什么都找不到。

户籍警无计可施,第二次找到张三,说给他办个假身份证。

张三一时没懂。

户籍警说,在我们这个地区,能用,我认你这个证,出了啥事来找我。但是你到了外地,这个身份证就是假的,联网查不到。给你办这个证,一个是为了人口普查工作继续开展,二个是方便你有个身份,但是你绝对不要在咱们这个地区以外的任何地方使用。

张三拍着胸脯答应了。

户籍警没怀疑,他也是县城里长大的,从小家里就用着“小徐师傅”打出来的木具,只当他真是逃荒过来的,便又交代了两句,转身走了。

张三却觉得很疲倦。

他厌倦当“假人”了。

张三早看新闻里说,现在科技发达,所有通缉犯的资料,不论年限,一律录入到电脑,而且现在街头巷尾都有摄像头,自动识别,如果发现是通缉犯,立刻通知警察来逮捕。

他听得神乎其神,不敢相信,也不敢不信。

2000 年以后,城市建得完善,路更通畅,把附近的村集都连成了一个整体。从那之后他再去镇上赶集,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东北夏天炎热,他出门仍然戴着帽子口罩,遮住大半张脸,踩上滑板,矫健飞驰。

这身行头、年纪,加上滑板,很难不引起路人的注意。

张三看到路边行人飘来的眼神,都会觉得对方要去报警了。

徐文加劝了父亲很多次,到了这个年纪了,不要再玩滑板这么危险的东西了,可张三总是不听。

有时候说急了,张三还会骂儿子,是不是嫌我老头子这个滑板给你这个大军官丢人了。

老来如顽童,徐文加无话可说,只能尽力叮嘱母亲,平日里多看好一点,千万别让张三出事。

运气好的是,之后的十几年,一直平平安安。

徐文加扎根在部队里,成就斐然。2014 年,升职为副团级干部,娶妻生子。

2016 年春节,徐文加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来家里过年。

张三和妻子炒了一大桌菜,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张三喝了好几杯酒,头稍有些晕时,他走出房间透气,看到了院子里的花板。

他想起多年前的春节,秋师傅家偏房里,自己在灯下做出第一个滑板的夜晚。

张三对自己低声说,也许是时候该歇一歇了。

后来,张三说,日子过久了,连他自己都忘了,原来这一年,都已经是他越狱出来的第 34 个年头了。

9.

张三踩了 30 多年滑板,滑活了一家人,把儿子滑进军校,把自己在“自由世界”滑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最后,他也是因为滑板去自首的。

2017 年春天,张三踩着滑板,路过菜场门口的十字路口时,一个没留神,和旁边疾驰而来的电动车重重地撞在了一起。

徐文加得知消息之后,连忙从部队里赶到医院。

他匆忙地推开病房的门,一进屋,张三神情严肃地端坐在床上。

没等徐文加开口,张三直接说:“儿子,带我去自首。”

徐文加以为父亲把头脑摔坏了,急得不行,连忙要去找医生。

刚一转身,张三拽住他的手腕。借着病房里没有其他人,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讲了一遍。

张三说,这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敢来过医院,这还是头一次。等会一抽血,身份肯定就暴露了。他让徐文加赶紧在警察发现前,带自己去自首,这样儿子算立功,不会影响前途。

“不信?你去查查,我根本不叫徐习,我大名叫张三”

说这些话时,张三一直死死拽着徐文加的手腕,说完就要下床穿鞋。

徐文加完全懵掉,他先把情绪激动的父亲劝得平静了一些,然后掏出电话,打给了当地公安局的副局长。

副局长是他军校里的同学,对方答应马上就查。

5 分钟后,对方回了电话,说确实有个记录,事儿在 1983 年秋天,有个叫张三的,从某监狱里跑出来后人间失踪。

副局长描述了长相。听到“眉梢有一颗痣”时,徐文加感觉身上没了力气。

徐文加缓了几分钟,脑子里闪了一遍父亲古怪的地方——内向寡言,滑滑板,不传木工手艺,不出远门。

他回过头,透过病房的玻璃窗口,看向屋里的父亲。

张三看向窗外的天空,脸上浮现出他从未见过的如释重负的淡淡笑容。

这是他越狱后的第 35 年,藏了大半辈子的实话,终于说给了自己的儿子。张三已经做好了接受命运的准备,他说,那一刻他很平静,像是流浪了这么多年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

10.

2018 年 1 月,张三被正式收监后没多久,我就见到了他儿子本人。

徐文加很魁梧,1 米 85 左右,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军人的方正。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千里迢迢从东北一起赶来看张三。

家属接见时,张三对着话筒,看着玻璃外的儿子一家,笑得合不拢嘴。

考虑到张三的特殊情况,最终以脱逃罪定刑,加上之前未执行完的余刑刑期,一共判处 7 年有期徒刑。如果他在里面表现良好,最快 4 年半左右,就能出去和家人重逢了。

张三的表现一直很好。

他能吃,能睡,精神头健旺得丝毫不像是这个年纪的老人,我觉得这 7 年刑期,倒像是张三真正获得自由的时刻。

通过监狱,我们联系到了张三原本的家人,他的父母 90 年代末就去世了,剩下一个弟弟,却不愿意来见他,只是通过狱警告诉了他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

张三对此很释然,他说两世为人,最对不起父母家人。如果有来生的话,他亏欠父母的,做牛做马都要补上。

张三入狱没多久,有个已经退休了大半年的老狱警,从家里特地赶回来看张三。

两人一见面,张三愣了几秒,直接喊,崔队长?

他们在监房里相谈甚欢。偶尔提到一些老名字的时候,张三会恍然大悟地连连点头,激动得脸都红了。

两个头上布满白茬儿的老人,在监房里聊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到了收工的时间,崔队长才恋恋不舍地从监房离开。

临走时,崔队长突然说,老张,我还欠你一个工人名额没给,你还要不?

张三爽朗地笑了一声,崔队,只要不让我出去买烟,我啥活儿都干。

一星期后,监狱长特意来过问张三在监狱的服刑情况。我站在一旁,监狱长背着手,在监房里,问张三,狱内生活是否还适应。

他哈哈大笑,说别提多舒心了。

他现在能吃,能睡,什么都不用再躲了,剩下唯一的盼头就是熬过这几年,早日回去,赶在死之前过几天家人团聚的好日子。

他还说,他不仅要回去,还要坐一坐高铁回去,就用真的身份证,光明正大地去坐,啥都不怕。

说着,他拍了拍大腿,像是有点遗憾地低声嘟囔了一句:

“就是可惜这腿撞废了。”

“不然回去之后,要是还能再滑一次滑板,得有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离岸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涨至历史新高

离岸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涨至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5 11:11:20
这应该是一位女乘客留下来的。写在高铁提供的垃圾袋上,字迹不错

这应该是一位女乘客留下来的。写在高铁提供的垃圾袋上,字迹不错

作家李楠枫
2024-04-23 22:41:54
A股罕见!错字连篇!股民懵了:到底胡什么东?

A股罕见!错字连篇!股民懵了:到底胡什么东?

中国基金报
2024-04-25 22:10:56
快船众将前往达拉斯,哈登、威少、乔治神情凝重,小卡笑容满面

快船众将前往达拉斯,哈登、威少、乔治神情凝重,小卡笑容满面

菲菲爱篮球
2024-04-25 16:44:36
叶光富二度“飞天”:他8岁丧父,农民妈妈借50元成就他的太空梦

叶光富二度“飞天”:他8岁丧父,农民妈妈借50元成就他的太空梦

搞笑的阿票
2024-04-25 21:55:47
“打飞的”从巴南到渝北仅需10分钟!重庆将开通首条城市空中交通航线

“打飞的”从巴南到渝北仅需10分钟!重庆将开通首条城市空中交通航线

上游新闻
2024-04-25 14:18:16
《围城》首映:郭富城不和任贤齐握手,古天乐暴瘦,林峰穿灯笼裤

《围城》首映:郭富城不和任贤齐握手,古天乐暴瘦,林峰穿灯笼裤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04-25 21:37:32
没能接住上海豪宅热销好运,保利世博天悦开盘未罄

没能接住上海豪宅热销好运,保利世博天悦开盘未罄

界面新闻
2024-04-25 22:56:48
天津最新通告:4月28日起,全市暂停!事关这些人的养老金发放!

天津最新通告:4月28日起,全市暂停!事关这些人的养老金发放!

天津人
2024-04-25 19:51:40
2-1!4-0!足坛疯狂一夜,罗马绝杀,曼城狂胜,韩国爆冷出局

2-1!4-0!足坛疯狂一夜,罗马绝杀,曼城狂胜,韩国爆冷出局

足球狗说
2024-04-26 05:09:36
全世界最大的骗局,其实是亚朵酒店

全世界最大的骗局,其实是亚朵酒店

拾叁生意经
2024-01-27 19:46:13
开鲁县“种地先收钱”背后——深圳大佬4元/亩承包,700元/亩转包

开鲁县“种地先收钱”背后——深圳大佬4元/亩承包,700元/亩转包

爱下厨的阿椅
2024-04-25 22:11:52
侃爷官宣进军成人影业!成立制作公司Yeezy Porn,娇妻或任女主角

侃爷官宣进军成人影业!成立制作公司Yeezy Porn,娇妻或任女主角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4-25 21:52:43
北京一流浪汉被送进收容所,警察:您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军吗?

北京一流浪汉被送进收容所,警察:您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军吗?

回京历史梦
2024-04-25 09:42:26
哺乳期的我刚回公司上班,就被领导儿子提这种要求,我只得这么做

哺乳期的我刚回公司上班,就被领导儿子提这种要求,我只得这么做

亲爱的落落
2024-04-22 16:20:04
时隔5年王者归来!1米98孙杨强势复出,网友:奥运会再夺金牌?

时隔5年王者归来!1米98孙杨强势复出,网友:奥运会再夺金牌?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4-25 06:30:07
借企业84万元为干部发补贴奖金 大连一街道书记被通报

借企业84万元为干部发补贴奖金 大连一街道书记被通报

奔流新闻
2024-04-25 15:12:15
最新任免名单

最新任免名单

锡望
2024-04-25 17:41:18
李昌平:我要是开鲁县春耕风波当事人,我会主动补交土地使用费

李昌平:我要是开鲁县春耕风波当事人,我会主动补交土地使用费

童童聊娱乐啊
2024-04-25 17:46:04
实话实说!2002年世界杯,米卢最对不起的应该是以下3名球员

实话实说!2002年世界杯,米卢最对不起的应该是以下3名球员

百里无心
2024-04-25 07:15:22
2024-04-26 06:44:49
无敌小妖
无敌小妖
超好看小说尽在我的橱窗
175文章数 16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河北一高校学生就读4年无学籍 省教育厅回应

头条要闻

河北一高校学生就读4年无学籍 省教育厅回应

体育要闻

当胜利变成意外,就不要再提未来……

娱乐要闻

心疼!伊能静曝儿子曾被狗仔追到洗手间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科技要闻

北京车展,被穿红衣服的他们占领

汽车要闻

全新哈弗H9亮相 大号方盒子硬派SUV入列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兽族内战零封Fly,塔魔TR独步天下

教育要闻

听障学生演了一场课本剧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苗族蜡染:九黎城的“潮”文化

这2种水果可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