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36岁饮弹自尽,死前曾怀疑儿子自闭症

0
分享至

在南京纪念馆中,有这样一个特别的雕塑。

张纯如在南京纪念馆的雕像

它没有因要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而与同馆的其他雕塑一样形态各异,就只是简简单单的刻画了一个面容祥和的长发女性。

她左手拿着书,右手高高得弯曲举起,安安静静地站立着,俨然一副正在演讲的样子。

在旁人看来,这个雕塑在馆中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但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读者看来,这个雕塑在此地放置却是再合适不过。

因为它所刻画的主人公,曾是一位敢用才华和魄力向尘封历史发起挑战的勇敢女性。

这个女性曾奋力抗争,一度只身孤战在揭示南京大屠杀恶行的战场上;

她也曾字字珠玑,仅以纸笔为武器就铿锵地控诉了日本人的罪行;

她穷极了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为心中的那份公道而声嘶力竭。

她是奋战在南京大屠杀历史前线的勇士,更是成功向世界揭示日本虐杀中国人罪行的英雄。

但这个英雄令人惋惜,仅享年36岁,终饮弹自尽。

张纯如

雕塑虽道不完她的英雄事迹,但却永远地铭刻了她的名字——张纯如。

01 心怀正义,立志还历史真相

“中国南京沦陷,日本军冲入南京城内,挨家挨户对当地居民们进行奸淫抢掠,残暴屠杀,惨无人寰。”

“这个外来的民族在此地化身残暴的野兽,将南京人民当作肆意把玩的玩偶,活生生的对其解剖、并向其开展刺刀和砍头的比赛。”

“这场大屠杀让南京成为了一个人肉绞刑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刺眼的红。”

这是张纯如自幼就从父母那边了解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因为父母皆是心系祖国的美国的华裔,并在职哈佛博士,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并且在父母的影响下,她爱国心切,纵然有着美国的国籍,但从心底上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中国血脉。

同为中国人,同胞曾在国家寸土遭受如此苦难!

而施暴者如今却未曾有丝毫的悔意,依旧在国际的舞台上伪装的人模狗样,不知廉耻地宣传他们所谓的大荣共和……

这是张纯如一直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可她本人对于这段历史多少还是带有模糊。

因为南京大屠杀最初呈现在她面前时是幼年时期的故事的形式,所以多少带着神秘色彩。

尤其是后来她长大后想去求证时,居然没有任何的资料或者文献有过这段历史的记载。

而唯一一个让她确信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外祖父张轶君曾是南京大屠杀的亲身经历者——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人!

张纯如和母亲张盈盈

偌大的一个民族,当最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被深深掩埋时,无辜死去的亡魂又怎能够安息?

由此她衍生出了最初调查这段历史的想法,但却一直未曾坚定地去落实。

直到1994年,她于加州偶然亲眼目睹了一批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日本军残忍的施暴手段,施暴时丑恶扭曲的嘴角,以及可怜南京人被虐杀时的绝望。

层层的画面直面袭来,无一不在重重地冲击着张纯如的感知。

这一次,她真的是被深深地惊骇到了,虽然一直知道南京大屠杀残暴,可未曾想过竟然能残暴到这等地步。

从那以后,张纯如心中的正义突破了理智的最后一道的阀门。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调查此事,亲自为那些死去的冤魂平反,并向全世界控诉日本纳粹的罪行,还历史一个公道!

就这样,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带着大义开始了她真正为国人平反历史之路。

02 极致痛苦,聆听那些亡魂在叫嚣

调查一段被湮没近八十多年的历史,本就是极度不易之事。

更何况是还要为这段历史还原真相,提供出让日本人无法抵赖,并且天下人都为之信服的证据呢?

所以当张纯如选择踏入这段几乎处处布满死路的路程时,就注定了她未来的命运将充满坎坷与艰难。

张纯如

但勇士已然承诺,又何惧未知的困苦?

因为所追求的历史实在太过久远,所以在她找寻证据的那段时间里曾翻看了大量的中日英的文献资料、笔记、信件、报告等等。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她直接用书信的方式联系了日本的老兵,向他们询问当时的状况。

她为此甚至还动身回到了国内,亲自拜访了那些曾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人,并用纸笔一字一句的记录下了他们口中日本人的罪行:

“李秀英,女,曾不幸遭到3名日本士兵的强暴,在她激烈的挣扎和反抗中,日本人举起了刺刀,径直朝她的身上连刺了30多次。”

“夏淑琴,女,南京大屠杀时,鬼子一进入家门,就将开门的父亲打死,径直又将母亲怀里的孩子活活摔死,一家九人就有八个死在了鬼子的刀下。”

“倪翠萍,女,父亲和母亲皆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其后其怀胎7个月婶婶更是被一群惨无人道的鬼子强暴,大出血而死。”

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合照

亡魂的悲惨和震撼在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张纯如的神经!

并且这样血淋淋的事例是她回国后每天都要接触的,听到得越多,她就感到越发的痛苦和愤怒。

再后来,为了证据的完善和说服力,她不知疲倦的顶着高强度的压力一点一点的将收集的所有资料和证据编撰成书。

而在身为母亲的张莹莹知道此事后,更是不住的心疼女儿的状况。

“她曾给我打电话说她经常感到悲伤和难过,但有的时候也会气得发抖,失眠噩梦成常态,头发也是大把大把的往下掉……”

眼看着女儿的状态越来越不好,张莹莹曾劝过她放弃,但张纯如拒绝了。

“和那些受苦的遇难者而言,我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就这样,秉持着这股拼劲,张纯如从未停下过她为冤魂们写书的笔……

03 书终出版,是福亦是祸

张纯如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的60周年里,由张纯如所撰的《南京大屠杀》出版了。

由于该书所揭露的南京屠杀是许多国家都闻所未闻的,所以其一经上架,读者的猎奇心理反响就十分火热。

不仅在一个月内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而且还被其评为了最受读者喜欢的书籍之一。

之后《纽约时报》径直称该书的存在是“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行”。

而此时,已经完成了畅销书愿望的张纯如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她变得更加忙碌了,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地区做演讲,一次次向广大读者们控诉日本人的罪行。

终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被重翻到了时代的面前,每个人得知了这段历史。

张纯如的一切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这对她来说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未曾想也带来了巨大的祸端。

04 身处险境,拒不向恶势力低头

日本的早期报道

历史被重翻,一直持拒不承认态度的日本人无疑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可即使是站在铁铮铮的事实面前,他们还是妄想用狡辩来逃脱这个罪名。

一方面,他们的国会还为张纯如提供的南京大屠杀证据专门成立了纠错组;

而另一方面,张纯如为此做的传播力度有多大,他们心里就有多记恨她。

“看到电视直播中女儿将日本大使对峙的哑口无言,甚至还一再要求日本大使向中国人民道歉,我真的是感到既自豪又害怕。”

“自豪女儿是一个归还历史真相的英雄,但又害怕日本人会对女儿不利。”

不过后来的事际证明,张盈盈的担心显然是正确的。

日本人果然不久后就对张纯如进行了威胁行动,单就张纯如收到的恐吓信就不下数封,其中最惊骇的一封里居然还夹藏了两发子弹。

张纯如

纵然张纯如再过坚强, 但在长期独自面对血腥暴力的话题和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下,她还是不住的被恐惧支配垮了下去。

从那之后,张纯如的精神就每况愈下,最终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

可即使情况越发的糟糕,她也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因为那不仅是她心愿,更是她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信仰。

05 花期终至,零落成泥碾作尘

由于张纯如的出色表现,所以她在继调查南京大屠杀事件后,就又被美国邀请去调查当年在菲律宾作战时被日军俘虏的美军的虐杀状况。

那时的她,因为高强度工作,每天都要靠吃大量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维持清醒。

可长此以往,她精神所绷紧的弦已是弩末,出现的幻觉也一度让她的心理防线崩溃。

张盈盈

“当我发现女儿开始浏览自杀网站时,真的感到晴天霹雳,觉得一切都是因为没和她沟通到位所致。

“可当我真的去找她沟通时,或许是用的方式不恰当,反而让女儿更加的疏远我。“

“不久后,我惊恐地发现女儿的包里有一份持枪许可申请和枪支安全使用手册。”

“一切的变故让我始终为女儿的安全担心受怕,害怕她的每一次失踪,害怕她真的会自杀。”

这是张盈盈在女儿死后不久回忆女儿生前访谈中的话,现在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她显然是被迫的接受了女儿的死亡。

张纯如

没错,在张纯如被发现光顾一家枪店后不久,她还是自杀了。

2004年11月9日,在停靠路边的一汽车内,这个曾用己之力为南京30万亡魂平冤的女子,掏出了手枪,饮弹自尽。

自杀的环境很安静,她也走得很安详。

有人说,她的死亡是抑郁症所致;

也有人说,她的死亡和日本人的迫害有关,因为在她的遗书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我怀疑我被人跟踪了。”

不过后来张盈盈也向公众说出了她的推测,确实是自杀,但不是抑郁症所致,而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所致。

因为张纯如在整个南京大屠杀调查事件中,整个人的状态还是不错的。

可就在接触菲律宾战争中美军被虐待事件后,情况就直转而下,再加上长时间被日军极端分子的恐吓以及一度怀疑儿子有自闭症。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她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严重到不得不长时间服用医生开的大量治疗抑郁症药物来维持健康。

可这些药物大多都具有让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的副作用!

如今逝者已逝,与世长存,对我们每个中国人而言,她就是一个为正义而生的天使。

身为华裔,没有人想过她会为祖国做什么。

可她却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同情战苦的同胞,并为其倾尽所有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单就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就可谓是感天动地。

身为作家,她极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自己心中的大义,创作出的内容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更对得起自己的信仰,不畏强权,她的品格在作家中绝对是至高无上。

“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加困难,就好像正在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

这是张纯如遗书中的一句话。

如她所说,她的一生太累了,普通人的肉体凡胎显然已承受不住她的能力所带来的责任,所以早早的去了又未尝不是种解脱。

小结

张纯如和母亲张盈盈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遗书中简简单单的一行字,却无比丰满贴切地概括了张纯如这短暂一生的付出。

没人愿意相信这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畅销书作家的离世,但事实如炬,各大媒体报道的新闻也是历历在目。

记者理查德更是这样评价过她:“张纯如点燃了一把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我们不该让这火把熄灭”。

是的,敢于向风尘的历史发起挑战!敢于向不知悔改的恶势力斗争到底!毕竟虚假在事实面前,脆弱的本就如纸一般,一捅就破。

所以即使是为了心中的这份大义之火,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种状况时,也该如张纯如一般勇敢地挺身而出。

试想,如果当初张纯如孤独的抗争之路上,哪怕只有一个同伴,那么她就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张盈盈和丈夫张绍进

不过这个凡事都看得很开的姑娘曾在生前经常对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第一次是肉体凡胎的死亡,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第二次是记忆的死亡,亦就是这个人从别人的记忆中逐渐消失,淡忘……”

如今英雄虽然已逝,但在风光绮丽的古淮河北岸,面向东方日出,坐落着一栋典雅朴素,庄严宁静的纪念馆。

那里有着关于她数不完、道不尽的经历和纪念,所以有关她的记忆不会消亡,后人也将会一直铭记在古淮河北岸边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清诺晗
清诺晗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责任
1186文章数 41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