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崂山百村美语书法云展。「山海小城王哥庄」篇章启幕

0
分享至

崂山百村美语书法艺术云展

『山海小城王哥庄』

主办单位:中共崂山区委宣传部

崂山区文联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

崂山区融媒体中心

承办单位:崂山画院

崂山文学艺术院

崂山区书法家协会

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艺遇见崂山,墨香洋溢乡村,崂山正迎来美好时节。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崂山建设山海品质新城的魅力风采,助力崂山乡村振兴,崂山百村美语书法艺术云展——“山海小城王哥庄”篇章启幕,为崂山的乡村注入翰墨清香。

本次书法云展由中共崂山区委宣传部、崂山区文联、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崂山区融媒体中心主办,崂山画院、崂山文学艺术院、崂山区书法家协会、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崂山百村美语书法创作工程,是崂山“文艺回乡·文艺惠民”的重要内容,也是崂山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奖获得者、崂山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德先承担书法创作任务,共创作139幅精美书法作品,书风儒雅蕴藉、厚重大气,章法古意新韵兼备,行笔古朴、潇洒、灵动、遒劲,每一幅都是笔精墨妙、用心用情的佳作。

齐鲁文化之星、崂山文艺智库专家、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明伦承担崂山百村美语创作任务,为139个农村社区各凝练一句“四字美语”、撰写一篇以“乡村民俗风情记忆”为主题的短文,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近年来,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域布局,点面结合,全力攻坚,扎实推进生态、产业、组织、人才、文化五大振兴,奋力实现特色发展、产业振兴、富民强居,书写乡村振兴战略的“王哥庄篇章”。

书法/刘德先

文字/王明伦

—— 民俗风情记忆 ——

「 鳌老龙苍」

- 青山社区 -

青山社区位于崂山太清宫北侧,西倚群山,东跨碧海,由青山村、八水河、教子园、梨庵子、栢木林、面山等自然居民居住点组成。“人家数百户,就山势高下而结庐,自远望之,重叠如层楼复阁,加以古松异卉,点缀其间,宛然丹青一幅。”

青山社区的林姓先民为郑成功部将林本成后人,抗清失败后,林成本于康熙四年率残部在此登陆立村居住。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青山村山海相衔,美轮美奂。红瓦石墙的民居和四季常绿的茶园,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极富诗情画意。远处的崂山头像一头巨鳌静卧碧波,村南是由五彩鹅卵石铺成的“梦幻海滩”。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钟磬醒梦,涛声入眠。

“人家不一处,庐结傍岩峦。石乱涧声急,松多岚气寒。负薪来谷口,采药上云端。长啸四山响,悠然天地宽。”青山社区依山背海,尘寰远隔,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不青眼有加,众多描写青山村的诗文,便是最好的佐证。

—— 民俗风情记忆 ——

「 归云自闲 」

- 黄山口社区 -

黄山口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方,面对青山湾,南北方分别与青山、黄山接壤。地势北高南低,状若阶梯。蜿蜒的海岸线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缓缓展开。晨观朝日,夜听潮音,更有那鸥鸟逐浪,雾绕峰峦。幽谷少人迹,归云意自闲。

黄山口社区环境优雅,冬暖夏凉。村西涧旁,一条石阶蜿蜒而上,山顶巨石叠加,曲径通幽,此处旧名“狐仙洞”。

“鱼庄蟹舍足幽栖,行饁村娃各有携。破晓千帆齐出海,蜿蜒窑货引长堤。”黄山口虽然是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却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渔港内风平浪静,小贝螺俯拾皆是。村东南“双岛圈”海域出产的五彩鹅卵石闻名遐迩,曾远销海外。

—— 民俗风情记忆 ——

「 鸥影归舟 」

- 黄山社区 -

“八九人家一小村,遥闻仙犬吠云根。苔化满地无人迹,数里松阴自到门。” 这首古人诗中所描写的村子,便是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方的黄山社区。该村西依黄山崮,东邻黄山口,隔海与大管岛、狮子岛相望。竹秀树茂,烟涛万顷。

黄山社区为由崂山东麓去往太清宫等地的交通要道。路傍山筑,海色满园。村中遍植楸树,素有岛城楸树第一村之美誉。海边礁石密布,为垂钓佳地。附近的望海楼、万年船、狍子崮、核桃石、风凉涧等景色宜人、各有千秋。入夜,万家灯火下连海波,上接星斗,远远望去,宛若天上街市。村民以渔业捕捞、茶叶种植为主,黄山海蜇宴闻名遐迩。

抗战时期,日寇曾在此筑有大小两个碉堡,当地百姓受尽欺凌,后被抗日武装拔除。

—— 民俗风情记忆 ——

「 波光岚影 」

- 长岭社区 -

长岭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南部,由北长岭、南长岭、下长岭、葛湾等4个自然村组成。东临碧波万顷的大海,西侧群峰耸立,南、北分别与黄山、返岭村接壤,发源于高石屋南坡的石头河在此直泻入海。山石垒墙,茅草盖顶,村民房屋根据地势高低依山而建,出门百步即可下海。蜿蜒的石街掩映在绿树之中,四时风光各不相同。

“惆怅寻春来却迟,杜鹃花已尽空枝。浣纱人去无消息,犹记鲜红相映时。”

长岭社区风景四季皆宜,村西的天茶顶海拔近千米,上有古茶一株,传为仙迹。高达200余米的“日起石”为崂山名石之一,为观日出之佳地。石巅散布着数个冰臼,其内碧波盈盈,久旱不涸,游鱼相嬉,叹为观止。石下洞窟相连,最大者曰高石屋(亦名清风洞),其内可容数百人,清初大方禅师曾在此居住十八年,圆寂后即埋骨洞下。抗战时期,该村是崂山抗日武装的重要根据地,一些抗战老兵的回忆录中多有提及。

—— 民俗风情记忆 ——

「 山海奇观 」

- 返岭社区 -

返岭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西倚群岚,东临大海,返岭前、返岭后、小黄山、后沟、志石、河北崖等6个自然村,像6颗明珠散布于绵长的山岭上。发源于巨峰东麓的泉心河流经村前汇入黄海,流泉叮咚,飞瀑垂帘,泉心河水库如明镜镶嵌于青山翠谷间。蜿蜒起伏的海岸线和一望无垠的碧波,构成了极富崂山特色的山海景观。

华岩深处有琳宫,梦里犹闻钟磬声。崂山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的华严寺位于此处,那罗延窟、渔鼓石、龙王台、狮子岩、斐然亭、望海石、元宝石、砥柱石、天波池等景点引人入胜。

因景色非凡,返岭社区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清康熙年间,大文豪蒲松龄曾在此见到海市奇观,并作诗为记。清乾隆年间山东巡抚惠龄所题的“山海奇观”镌于路旁,为古代崂山最大石刻。清末明初胶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后在附近的华严寺出家。华严寺北有一“寂光洞”。村西涧谷中有著名的崂山十二景之一的那罗佛窟。

“山更崎岖路更斜,舌干无处觅山茶。岩腰瞥见炊烟直,修竹中藏八九家。石作坦墙竹作藩,果然世外小桃源。桃花想被渔人误,驱遣闲云锁洞门。”在古人笔下,返岭分明就是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武陵源。

—— 民俗风情记忆 ——

「 蛟龙吐珠 」

- 雕龙嘴社区 -

雕龙嘴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方,整个村子呈长方型分布于山坡涧旁。岸边岬角兀然卓立,临海悬崖颜色赤黄,状若龙首。其下一圆石悬空探出,形如龙珠,崖头两株古朴树恰似两条龙须(现只剩一株)。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赐予了雕龙嘴这独特的村名。

雕龙嘴曾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村西群峰如屏,春夏季节云遮雾绕,远远望去,山峰、村庄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如仙境一般。村东大海一望无际,波光云影,鸥鸟翩飞。发源于滑溜口的青龙河穿涧越谷奔流至此,又被一道石坝兜头拦住。如帘的飞瀑腾空而下,从村前流过注入大海,水中生长着名贵的仙胎鱼。巨石作堵,涛响盈门,绿竹苍松,翛然绝尘。崂山十二景中的“云洞蟠松”和“棋盘仙弈”两处景点均位于村子西南方。古人有诗曰:“几处山家聚一村,渔樵生计自朝昏。西山爽气晨开牖,东海潮声夜打门。” 村民亦农亦渔,出海捕捞和茶叶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 民俗风情记忆 ——

「上苑仙境 」

- 曲家庄社区 -

曲家庄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处于仰口风景区中心位置,由13个自然村组成。地理环境优越,背山面海,林木葱茏。

曲家庄原名“石疙瘩后”,村中峰峦突兀,怪石嶙峋。村畔的仰口湾为崂山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海湾平静如镜,沙滩宛若长弓。棋罢仙翁渡海去,樵夫回村人不识。“仰口”之名来源于“棋盘仙弈”的美丽传说。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斧锈绳烂的故事渐行渐远,仙人留下的地名千古流传。

曲家庄不仅景色殊异,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民初,该村的京剧团声名远播。村西山谷中坐落着建于宋初的著名道观太平宫,狮子峰、绵羊石、仙桃石、觅天洞、白龙洞、犹龙洞等奇石异窟随处可见。“狮岭横云”为著名的崂山十二景之一。

沿幽深曲折的觅天洞步步登高,可攀上被誉为“王母娘娘后花园”的上苑山。登高望远,天蓝海阔,谷中飞瀑流泉如奏仙乐,石间奇花异卉美不胜收。而遍布各处的古代石刻,成为研究崂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 民俗风情记忆 ——

「 洞天福地 」

- 晓望社区 -

晓望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方,由4个自然村组成。“极目西南望,山腰屋数弓。”辖区内的二龙山景色绮丽,笔架峰、光光崮、精定峰、香炉峰、独秀峰等名峰依次排列。飞虹涧中如环相衔的二座水库,像一对玉镜镶嵌于山谷间。黎明时分,站在著名的望海门上遥望东方,可见一轮红日从大海中冉冉升起,水天一色,红霞满天。

除了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晓望社区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关帝庙、财神庙、菩萨庙、土地庙、三官庙、石佛爷庙、牛王爷庙、山神爷庙等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南宋的塘子观(又名餐霞观),为清代崂山地区著名的学馆,曾培养出郭琇等古代名士。南宋末代皇帝的两个妃子谢丽、谢安亡国后来此清修,其留下的道教音乐《谢谱》至今被道众奉为圭臬。太平顶上风光旖旎,甘露泉水如琼浆玉液。村民以种植茶叶、经营民宿和农(渔)家宴等为主。前人有诗赞曰:“扶疏老树带云痕,海色岚光满一村。街柝不闻鸡犬静,眼前景物忆桃源。”

—— 民俗风情记忆 ——

「 天霞散绮 」

- 峰山西社区 -

峰山西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南的仰口湾北岸,三面环海,四个自然村众星捧月般拱卫着海拔129.5米的峰山。山上青松覆盖,北、东、南三面的海蚀崖地貌堪称奇观。涧中泉水众多,相传古时曾有一对凤凰在此栖居,故又有凤凰山、九泉山之称。

“东海茫茫万里长,天涯何处是扶桑?”峰山西自然环境优美,村西平坦处的海云庵(又名三忠祠)历史悠久,村西南的张果老山得名于八仙过海时曾在此驻足的传说。

峰山西民风淳朴,农林渔茶诸业并举,附近海底出产的绿石为崂山著名特产。

—— 民俗风情记忆 ——

「 万顷沧溟 」

- 港东社区 -

港东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侧,历来为富庶之地,其物产之丰饶,有“棍打山鸡瓢舀鱼”之美誉。村子周围平畴沃野,万顷碧波。小后山、野鸡山、南山、桃花山、埠顶山、大台子等峰峦三面环卫。海中岛屿众多:兔子岛温顺如兔,马儿岛远望似马,狮子岛像雄狮怒吼,女儿岛充满传奇,长门岩耐冬遍地。这些岛屿上分布着丰富的鲍鱼、海参、海螺、贝类、石花菜等海产品资源。野鸡山上的“中日民间友好林”,为日本友人西川文夫所捐植。

港东人文历史荟萃,“汇龙庵”遗址上,树龄600余年的银杏树至今枝繁叶茂。村中的龙王庙、天后宫为附近渔民祭海祈福场所。据传清初胶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抗清兵败后,曾化身长工来此村躲藏。抗战时期,由该村村民组成的自卫团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村民以渔业捕捞、海珍品养殖为主。

—— 民俗风情记忆 ——

「 碧海潮生 」

- 港西社区 -

港西社区位于文武港西岸,由港西、后滩、沙岚、双台东等自然村组成。东与港东村一河之隔,西邻王哥庄村,南与峰山西村接壤,北面是烟波浩渺的王哥庄湾。因村子位于文武港之西,故名。

明代永乐年间,港西人先祖从小云南迁此定居,以烧盐、打渔为生。民谚云:“何家的沙岚,刘家的后滩”,刘、何、禇、隋等姓秉承祖德,和睦相处。因海村相连,平坦的地势在给村民带来渔盐之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种风险,后滩自然村首当其冲。夏秋季节风暴潮侵袭,村中到处一片汪洋,渔船甚至会漂到街上,因此有“踩着锅台钓白鳝”之说。数百年过去,当年先辈所修建的老屋地基上的拴锚石、牡蛎壳遗迹犹存,印证了各种传言。新中国成立后,在后滩村的小北海处筑起了拦海大坝,从此再无水患之忧。如今的港西村村容整洁,经济繁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 民俗风情记忆 ——

「 东坡仁里 」

- 王哥庄社区 -

王哥庄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驻地中心。村西群峰耸立,村东大海浩淼,大管岛、狮子岛宛若海上仙山。旧志云:“凡崂东所出土产,多集于此,而尤以木柴、药材、鱼虾为大宗。”村中旧有修真庵、庄子庵等古庙宇,明朝灭亡后,宫妃养艳姬、蔺婉玉来此出家精修道乐,为崂山道教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苏东坡回朝途径崂山时曾在此留宿,见百姓宅心仁厚,民风纯朴,且与自己同姓,遂大书“东坡仁里”四字相赠。后被村民刻成石碑,至今犹存。

“薄暮山凝紫,投林众鸟喧。游人欣有托,樵客澹忘言。海近潮同枕,庭宽月满轩。兴来沽村酒,竹里倒芳樽。”古人的诗句,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风情画,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 民俗风情记忆 ——

「坐依云根」

- 桑园社区 -

桑园社区地处交通要道,东与王哥庄相邻,西靠西山村,南邻姜家村,北与王山口村接壤。村子周围王哥庄河、桑园河、垛具河三河环绕,大涧、核桃涧、大台崮危峰耸立,姑姑尖、靴子石、秀才帽子、万年水臼等奇石遍布。清朝初年,姜姓先民来此立村时,见村子周围云遮雾绕,桑树成荫,遂命名为桑园村。

桑园人尊祖敬宗、慎终追远。村中原有关帝庙一座,前、中、后街分别建有姜氏、李氏和辛氏祠堂,村南有株粗逾三抱、高达10米的古朴树。虽已有千年树龄,却仍枝繁叶茂,愈老弥坚。

—— 民俗风情记忆 ——

「古柏参天」

- 姜家村社区 -

姜家村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南,东邻晓望村,西接西山村,北依王哥庄,南依群山,王哥庄河在村东汇流入海。

清康熙年间,姜氏先祖辗转来此建村,并先后修建了关帝庙和祠堂。初名“龙头庄”,又叫“跑構子村”,直到1935年,方正式确定为现名。

姜家村环境优雅,林木葱茏。村西有两株被誉为“姊妹树”的古柏,树龄已达500余年。附近山上的大台崮、姑姑尖、靴子石、秀才帽子、张坡石屋等奇景荟萃,其中棒槌崮、鸡鸣石还与姜太公的传说有关。

作为崂山最早引种茶叶的村子之一,姜家村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便已试种成功。其茶叶林果,多年来一直占据着村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 民俗风情记忆 ——

「青峦耸秀」

- 西山社区 -

西山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南方,东邻桑园村,南靠姜家村,西、北群山连绵。房舍村落依山而建,苍松奇峰,山海相映。

据传,清朝中期,姜氏先祖从桑园村迁至王哥庄西山坡上立村,故名西山村。后其他各姓陆续来此建房安家,因居住分散,以致形成大小11个自然村。

西山社区三面群峰耸翠,谷中溪流如带。山坡田间遍植果树,樱桃、苹果、梨、杏、桃、柿蔚然成林。早春花开,整个村子变成了花的海洋。秋日,累累果实压弯枝头,枣红柿黄,浓香四溢,呈现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 民俗风情记忆 ——

「峰云相依」

- 荷花社区 -

依山面水的荷花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这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子,其实并无荷花。据称清乾隆年间该村林姓先祖初迁来时,附近山洞里住着一个庞大的“貉子”家族。心地善良的先民与其和睦相处,索性以“貉子窝”作为村名。后辈觉得此名不雅,于1934年改称荷花村。

“环水数家村陌,烟外小山数尺。”荷花社区虽与海相接,却具有典型的山村特点。村内房屋围绕一块呈圆柱状的海蚀石——“朝天柱”为中心,依山而建。山间一径牛羊走,林下频闻鸡犬声。村西烟墩山植被茂密,青松苍翠如披绒毯;村北珠顶山奇峰林立,怪石嵖岈鬼斧神工。双扇子石是二郎神亲自挑来,乌龟石为哪吒闹海时命其驻守,蛤蟆石、元宝石、拴马石、风凉楼等奇石比比皆是。春来花似海,桃李遍山家。杏、桃、茶叶、苹果、樱桃、山楂等广为种植,四时景色如诗如画。

—— 民俗风情记忆 ——

「 春山似醉 」

- 王山口社区 -

在王哥庄街道驻地北侧,有个呈半岛状的村落——王山口社区。村子位于九桃山南麓,柳沟河从村南蜿蜒入海。登高望远,山海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村东山顶烽火台为古代燃放狼烟所建,九桃山上的九块奇石会发出天籁之音。村北老君庙为一天然石洞,相传太上老君当年托梦给一位往南山庙宇中运送紫铜雕像的道士,嘱其将铜像安放洞中即可,后因洞建庙,可惜该铜像于抗战时期被日军盗走,后来只能以泥塑代替。

王山口景色四季不同。梨树沟中,春来繁花满山,秋至梨果累累。拥军路上,古柏虬枝如龙,树龄三百余年;村民亦渔亦农,诸业并举,用勤劳的双手,共创美好家园。

—— 民俗风情记忆 ——

「 蓬壶胜览 」

- 会场社区 -

“大海无波碧似银,潮来惟见水粼粼。平铺万里天吴静,倒晕长空地境新。”这首名为《小蓬莱观海》的古诗,描写的便是会场的景色。

会场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东北,北倚群峰,东临沧溟,整个村子呈半岛状。东北一山孤峰耸立,石径周遭,传为八仙憩息之地,故名“小蓬莱”。对面小峰曰“望海楼”,明代所建的“紫霞阁”为昔日观海佳地。阁中的两副对联意境深远:“柯斧青山担出白云将换酒,纶竿沧海钓来明月却忘鱼”,“秀色可餐坐客多情分不去,白云入卧野人无意得将来”。附近的石老人、老祖爷洞、自然碑、日观石等景点颇值观赏,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诵。

会场社区地理环境优雅,景色绮丽,北望青山,南览碧海。村前海湾辽阔,沙滩细软,水清浅,下无礁石,上无惊涛,村民以从事渔业为主,“会场梭子蟹”远近闻名。

—— 民俗风情记忆 ——

「苍松如盖」

- 高家社区 -

高家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由高家、老涧沟两个自然村组成。东依珠顶山,西邻盘龙山,与梁家村、常家村、何家村等为邻。风景秀丽,交通方便。

明弘治年间,高氏先祖来到石人河南岸立村,时称南石人河,1935年改称高家村。

高家村风景秀丽。村南山坡上有一巨石,古代曾有“痕鹕”在此栖居,故称“痕鹕台”。台下的老涧沟自然村中有株当地罕见的虎皮松,树龄已逾400年。村中蓝姓村民自古有习医、练武之传统,其采药给人治病、抗日杀敌夺枪的事迹流传至今。

高家村土地贫瘠,昔日人们多以耕种樵牧为业。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农工商齐头并进,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 民俗风情记忆 ——

「群峰凝翠」

- 梁家社区 -

梁家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东邻高家,西靠囤山,南依山峦,北接常家。村子傍河临崖,群峰环列。

梁家社区的梁姓居民由两支组成。明永乐二年(1404年),梁姓一支从胶东半岛莱阳西南五里庄村迁至石人河东岸定居。另一支梁姓则比他们稍晚一些迁来:明代天顺年间,皇帝御驾亲征漠北蒙古“也先”部落,有同胞兄弟四人归顺朝廷,并随大军还都后,皇帝分别赐予白、梅、安、梁的汉姓,并封三品以下不同官职。其中梁姓一族,在即墨马山前居住,约1497年前后,有一支自马山前迁至梁家村西部定居。因当年这一带的村子对外统称石人河,为加以区分,于1936年改为今名。

历史上梁家村英才辈出,昔日村民以农耕为业,现在则农、林、果、工、商诸业全面发展,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农村。

—— 民俗风情记忆 ——

「绿水环绕」

- 常家社区 -

常家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滨海大道及地铁11号线庙石站东。东接高家村,西邻庙石村,南靠梁家村,北望何家村,枕山观海,地势高旷。所辖的囤山后、河西崖、常家三个自然村散布于山坡河边、涧谷崖畔,远远望去,状若葫芦。

明永乐年间,高氏先祖由云南乌撒卫迁至即墨,三年后又来到石人河南定居,时称“南石人河村”。后常氏七世祖从鳌山卫迁来,且人丁兴旺,后定名为常家村。清同治年间版图中就记载有常家村之村名。

常家社区文化底蕴丰厚,昔日村中有高氏宗祠,其建筑高大雄伟,年节时祭祀祖先,平时则为私塾学堂。村西古井和舂米用的石臼至今保存完好。

改革开放以来,常家村人紧跟时代脚步,大力发展林果生产,房前屋后修竹摇曳,岭上崖下花枝招展,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 民俗风情记忆 ——

「四围岚翠」

- 囤山社区 -

囤山社区旧称“囤山前”,位于王哥庄街道的囤山前坡,东邻梁家村,西依天马山,南面石人涧,北靠囤山,由囤山街、小山河、鹰窝和邱家坡四个自然村组成。石人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村落布局中间高两边低,状若纱帽。因村后一山形似粮囤,故名囤山。

囤山社区依山傍河,远山屏列,海色远映。鹰窝自然村周围遍布奇石:风凉楼、燕石屋、锥子崮、马鞍石、鳖石、蛤蟆石、弘道观等远近闻名。高氏支祠中的老柏树大可合抱,祖茔内的古银杏树龄千年。

囤山人民风淳朴,侠肝义胆,1969年台风来袭时,该村有7位民兵为抢救集体财产与风浪英勇搏斗,不幸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民俗风情记忆 ——

「身在桃源」

- 黄泥崖社区 -

黄泥崖社区位于天马山西侧,与囤山村隔山相望,由黄泥崖、黄家庵、南槽三个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年间,高氏诅一分支迁此立村,随后其他各姓分别从各处迁来,渐成村落。因村子建于一黄土高崖之上,故名。

黄泥崖社区房舍依据地势起伏依山傍河而建,房前屋后果树成林,地僻境幽,风景如画。村南山腰上有菩萨庙遗址,该庙相传为古年间一和尚用扁担从他处“撅”来,故又称“撅来庙”。村西过去曾有座“黄家楼”,为明万历年间进士黄嘉善读书处。

改革开放以来,黄泥崖村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山上樱桃满坡,梯田茶垄成行,到处是一派美丽的山村风光。

—— 民俗风情记忆 ——

「劈石天开」

- 解家河社区 -

解家河社区位于石人河上游西岸,东依天马山,西望劈石口,南邻锥子崮,北临黄泥崖,南北长2.4公里,东西长3公里,总面积7平方公里。村民分散居住于11个自然村中,房舍星罗棋布,远隔尘寰。

据记载,明永乐年间,解氏先祖由云南乌撒卫迁徙至即墨城居住,至明末又迁此立村,其他各姓大都为清代迁来。大家劈山垦田,采石造屋,虽生活艰难,邻里之间却互相帮衬,亲如兄弟。

解家河社区的水土特别适合各种果树生长,此地所产樱桃以个大皮薄、香甜爽口而远近闻名,是王哥庄街道第一樱桃大村。

解家河奇景荟萃,自古即有“马(马鞍石)瞅胶州鳖(鳖石)瞅县(即墨),蛤蟆石瞅弘道观”的民谚。著名的劈石口即在该村域内,涧谷中一桃形巨岩劈石天开,中有小径将崂山东西麓相连。沿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走去,犹如一幅明丽的山水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 民俗风情记忆 ——

「翠烟深处」

- 何家社区 -

何家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方,东邻王山口,西与唐家庄和庙石村接壤,南靠高家村,北临张家河村。石人河中游从村中穿过,村子周围茶园遍野,果树成行。

据传最早来此居住的是明初一位徐姓“张箩”人。清初,何氏从即墨鳌山卫迁此定居,次后其他各姓陆续迁来。该村旧称“北石人河村”,因村民以何姓为主,于1936年改为现名。

何家社区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从清代至今,一代代优秀子弟从何家走出。村子文化氛围浓厚,村民爱好戏剧,村剧团经常于春节期间到邻村演出,颇受好评。

—— 民俗风情记忆 ——

「东崂胜境」

- 唐家庄社区 -

唐家庄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东邻何家村,西靠庙石村,南接常家村,槐林满坡的虎岭顶山横亘于村子东南。

据传,唐氏先祖为明永乐年间随军北征的安徽凤阳府人氏,后调任山东莱州府鳌山卫世袭指挥,传至九世。其后代于清康熙年间迁此定居,因村子建在凝真观后面,时称“观后村”。1935年改为今名。唐家庄中有座娘娘庙。庙前有眼山泉,水质甘冽,常年不涸,内生奇鱼,可望而不可即。

唐家庄的经济过去以农为主,采石为辅。现在则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全面发展,村庄建设的越来越美丽,是国家首批森林乡村、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

—— 民俗风情记忆 ——

「盛景荟萃」

- 张家河社区 -

张家河社区位于崂山北麓,东邻浦里村,西倚群山,南与何家村隔滨海大道相望。由张家河和石桥子两个自然村组成。相传,张氏先祖于清初由莱阳迁此为即墨黄家看山定居。至乾隆末年,刘氏也到石桥子居住。因发源于龙虎涧的张家河从村前流过,故名。

张家河北依青山,前临平畴,饽饽石、鹿角石、猴子石、福泰庵等奇石名景随处可见。村西黄家坡下旧有明万历兵部侍郎黄嘉善的墓葬。村西北有一当地人传说的“狐仙洞”。

现在的张家河,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春可观花赏春,夏可避暑纳凉,秋可赏叶品果,冬可休闲娱乐的四季乐园。

—— 民俗风情记忆 ——

「青峦灵秀」

- 庙石社区 -

庙石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西北,三面环山。明永乐年间,高氏先祖由云南乌撒卫迁至即墨城关,后辗转来此立村,后唐、常、刘、曲、张等姓相继迁来定居。因村西山岗有一悬空探出的方形岩石,村中的土地庙建于其上,故名庙石村。

庙石周围石峻峰秀,鹁鸽峰、乘凉楼、龙舌石、喜鹊楼等栩栩如生。始建于元代的凝真观位于村东,遥山环抱,面临平野,庭院宽敞,松竹蔚茂。附近还有熟阳洞、灵圣寺等古迹。

“观门临迥野,山翠万重包。笋折鸦争啄,松深鹤暗巢。花香疏幔入,草长万阴交。尘妄都消尽,罄音时一敲。”古人的诗句,让人如临其境。

—— 民俗风情记忆 ——

「山海连绵」

- 浦里社区 -

浦里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正北方,东邻会场村,西依大标山簸箕掌,南接王山口村,北靠江家土寨村。由浦里南山、河东崖、石蓬顶和小蓬莱后等自然村组成,村子处于石人河与土寨河相交处,云起山、九桃山、簸箕掌、烟台顶等列仗如仪。明永乐二年,陈氏先祖由小云南大槐树下来此立村,当时村旁有一面积达20亩的水湾,里面长满蒲草,取其谐音,故名浦里。

浦里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早在1920年,村中就成立了柳腔戏班子。新中国成立后,村中的俱乐部编排了许多剧目到周边演出,广受欢迎。

浦里山海交错,交通便利,地铁十一号线在此设站,为一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 民俗风情记忆 ——

「潮连平野」

- 江家土寨社区 -

江家土寨社区东面大海,西邻东台村,南依南山,北与鳌山卫接壤。土寨河穿村而过。

相传,蓝姓于明永乐年间最早来此立村。至万历年间,江氏从即墨迁来定居。后江姓人丁兴旺,村子遂以江姓命名。

江家土寨古迹众多。村中的古井。村东和村北的两个荷花湾,里面盛开的红荷和白荷,是古年间村里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人的化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夏秋季节万荷摇曳,香风袭人,成为一景。村中的“老君井”水质甘冽,相传太上老君曾放入仙丹,故饮井水有治病驱疫之功效。

—— 民俗风情记忆 ——

「青山碧海」

- 秦家土寨社区 -

秦家土寨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的最北端,东临黄海,西邻即墨鳌山卫,东南与江家土寨村接壤,土寨河从村南流过。位于村子东北的鹤山涧幽石秀,山海一色。

明末,秦氏先祖由即墨南关迁此立村,后张氏祖也来此定居。相传古代曾有军队在附近的沙滩上安营扎寨,故以秦姓命名为“秦家土寨”。

“又领田家趣,园林花鸟喧。潮连平野阔,树入乱山昏。”秦家土寨村民风淳朴,秉性刚直,抗战时期曾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该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农闲季节,村民喜欢排演剧目,自娱自乐的同时还到邻村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 民俗风情记忆 ——

「古槐擎天」

- 东台社区 -

东台社区西靠江家土寨村,西邻西台村,南依虎岭山,北与即墨接壤,由东台、曲家沟和东台南山等自然村组成,七家河与西北河绕村而过。

村中有株植于唐代的古槐,名“槐庆德”,枝繁叶茂,华盖擎天,树龄已逾千年,素有“江北第一古槐”之美誉。树西侧的古石碾,则演绎出一个乾隆皇帝与农家女的故事。曲家沟自然村南有一名曰“白龙湾”的水潭,相传古时曾有黑白二龙在此相搏,黑龙战败后去了黑龙江,白龙则在此居住下来。

东台地理环境独特,自然条件优越,所产山野菜远近闻名,秀丽的山川,清澈的涧水和清新的空气,让人流连忘返,不愧为一处休闲胜地。

—— 民俗风情记忆 ——

「千林香雪」

- 西台社区 -

西台社区位于王哥庄街道北方的三标山下。村子原建于名曰“将军台”的高埠上,后来因山洪冲刷,高埠一分为二,因该村居西,故名西台。

“大标尖,二标宽,三标通着白龙湾。”

西台社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早春,盛开的野杜鹃花如云似霞,从谷底直铺到山巅;仲春,满坡杏花、桃花相继绽放,形成了花的海洋。夏日涧泉琴声叮咚,白龙湾水碧波荡漾。金秋林间瓜果飘香,隆冬山野洁白素雅……

西台社区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村里有一古代为防兵匪抢劫所建的高6米、周长1.5公里的石围子,四门俱全,固若金汤,至今遗迹犹存。

—— 民俗风情记忆 ——

「烟岚万叠」

- 大桥社区 -

大桥社区东邻西台村,南依大山,西、北分别与即墨和城阳区接壤。村子由大桥、蛤蟆石、林花、峡口庙四个自然村组成。因村东有一大桥,故名大桥村。

大桥社区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丰厚。夏秋崖头飞瀑如帘,冬春苍松修竹青翠如滴。村中旧有峡口庙、关帝庙和菩萨庙。村北半山坡上有一当地人传说的“狐仙洞”,洞前有一砌成葫芦状的山泉,水质甘冽,传说饮后有祛病延年之功效。

前人有诗赞曰:“清游不用有人从,闲访樵渔云外踪。路出村前皆荦确,山来深处渐葱茏。陂陀秀麦连高下,花竹围篱间淡浓。到此红尘欲洗净,烟岚万叠一声钟。”

| 艺术家简介 |

YI SHU JIA JIAN JIE

王明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崂山区文艺智库专家,青岛市首批农民艺术家,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出版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刘德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学修养与书法 •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青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青岛市崂山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青岛市拔尖人才、九三学社社员、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先进个人,青岛盛世兰亭书画学校创办人。

主 要 艺 术 经 历: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 三等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首届“王羲之奖”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首届楷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二届楷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书法大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天下大同 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永远的丰碑”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兰亭西楚荟”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书法家精品邀请展”;

· “兰亭群星荟岭南”全国书法精品邀请展;

·山东省文学艺术最高奖—第七届“泰山文艺奖” (山东省委、省政府);

·第七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展 二等奖(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郑道昭奖”书法篆刻展 最高奖(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2018年于北京81美术馆成功举办“好风相从—刘德先、孙东波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青岛崂山太清宫等机构收藏、刻石

转发自「崂山文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品质崂山
品质崂山
打造品质崂山
1333文章数 1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