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沈洋
“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升级版既是服务法官办案的平台,也是落实制度机制的平台,更是法院院长、执行局长进行执行案件监督管理的平台。该模式的落实落地,使执行案件办理实现规范化、执行管理实现可视化。截至目前,江苏全省所有中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迭代升级工作已全部完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李玉明对记者表示。
近日,江苏高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全省三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最新成果。数据显示,“854模式”推行以来,江苏全省三级法院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从154天缩短至86天,执行完毕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从100天缩短至56天,法定期限内结案的比例从不到75.15%提升至97.02%。
2021年7月13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迭代升级"854模式",打造"更快、更强、更高"的现代化执行体系,并发布了7个典型案例
据介绍,“854模式”以彻底打破“一人包案到底”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执行案件办理机制改革,将原来由办案法官独自承担的线上线下查人找物等8项事务性工作,改由执行指挥中心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办理。同时,执行指挥中心为办案人员提供视频会商等5类技术服务,并承担繁简分流、案件质效、执行案款、终本案件等4项贯穿执行全过程的管理职能。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谭秋桂认为,“854模式”的实质是改变了执行工作以承办人为中心的“单中心”模式,构建了以执行事项、执行当事人等为中心的“多中心”模式。这种多中心模式,既确保了执行公正、提高了执行效率,又增强了当事人的获得感。
全面实现执行“办案无纸化”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执行案件大省,全省三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0.36万件,2020年受疫情影响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4.41万件。面对日益繁重的执行工作任务,以往执行工作由承办人“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弊端愈发凸显。
“传统的‘一人包案’执行模式,历来就受到权力过于集中、难以形成制约与监督机制等多种质疑。在这种模式下,程序不透明、执行人员难联系难沟通、执行效率低等则是执行当事人的普遍感受。执行实施权与裁判权相分离、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民事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内容。”谭秋桂说。
为解决传统办案模式弊端,江苏三级法院在准确把握执行工作规律和执行案件特点的基础上,以执行信息化为依托,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行“执行团队+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促进执行规范化,体现执行强制性,提高执行质效。
从2020年开始,江苏三级法院对“854模式”进行迭代升级,全面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全面推行便民、利民的执行事务“一站式”服务。通过建立执行事务中心,解决了执行人员难联系、难沟通的问题,优化了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的体验。
“所有纸质材料一经生成,立即集中扫描为电子卷宗引入办案系统,纸质卷宗则全部进入新建立的‘中间库’集中管理,使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同步生成,实现执行过程全程留痕。”李玉明介绍说,在法院内部,各流程节点再无纸质卷宗流转,执行指挥中心与办案团队共建共享共用电子卷宗,外出办案从移动终端上就能看见案件全过程。
“原先是‘卷宗在谁手里谁干活’,现在可以几个人使用电子卷宗同时干活,办案流程由‘串联’变为‘并联’,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李玉明说。同时,通过执行案件“中间库”建设,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信息共享共用,不同的执行团队和团队成员之间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分工、协作、集约化、标准化,而且可以实时监督,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过去一个执行法官的手上可能有两三百个案件,司法拍卖经常需要排队。现在,我们有专业化的团队来处理。只要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法官马上就会安排转给专业化处理团队,有可能一两个月内就处置完,很快就能把判决书上的权益换成‘真金白银’了。”江苏高院执行局副局长王成介绍说。
“两管一控”助推执行再升级
一家申请执行人企业自2020年3月起就处于停产状态,已经拖欠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也没钱购买生产原料组织后续生产。如果不能快速拿到执行款,该企业就处于倒闭边缘。
2020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在受理这起强制执行案件后,依托法院“网络化”查控平台,对被执行人公司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很快发现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有20万元存款。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当天就对这些资金予以扣划,并于次日汇至申请执行人账户,化解该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2019年以来,苏州两级法院针对执行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协作和监管问题,逐步打造全国首个服务于执行管理的“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平台,即“三统一”案件管理平台、“可视化”监管平台和“网络化”查控平台,规范执行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流程标准化、事务集约化、监管可视化的执行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合“智慧审判苏州模式”的信息化成果,推进执行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发应用两级法院“三统一”案件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执行事务统一指挥、执行案件统一管理、执行事项统一协调。
“中院执行案件相对较少,平台主要作用在于强化制度供给。”苏州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沈如说,“中院为了推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统一出台近20个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执行理念、办案模式和执法尺度。通过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苏州两级法院执行工作形成了‘一盘棋’格局。”
在一起诉讼保全案件中,苏州中院收到当事人的银行账户续冻申请当天,通过“三统一”案件管理平台“发起事项”模块,向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发起“银行临柜”的执行事务办理。张家港法院收办后次日,就办结了银行账号续冻手续,并及时将回执材料通过平台反馈给中院。
在苏州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记者注意到,全市两级法院执行工作质效实现“一块屏”监管,打破了所有执行环节的“信息壁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互联互通体系,执行管理“一竿子插到底”。
据了解,苏州中院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并在该系统下创新应用覆盖两级法院的“三统一”案件管理平台,将全部案件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上传至“执行云”,为实现市域高效协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执行管理体制改革,既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期待的需要,也是实现执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工作中,苏州两级法院通过执行体制改革和执行数字化转型‘两轮驱动’,将执行工作打造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市域联动的‘一张网’‘一盘棋’,实现了市域司法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优化了执行质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沈如对记者说。
开辟执行案款发放绿色通道
2021年5月11日一早,江苏南京汇特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师接到了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被告知拖欠多年的213万余元执行案款即将到账,请他注意查收。
“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这源于徐州两级法院紧紧依托“854模式”迭代升级、执行案款清理“回头看”的有力推进。
“全市两级法院要对执行案款从严梳理排查,强化流程管理,摸清底数、查找原因,做到应查尽查、精准施策。”在2021年4月20日的执行案款清理“回头看”动员部署会上,徐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花玉军语气坚定。
立足“当下治”,着眼“长久立”。徐州两级法院紧扣执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执行案款管理长效机制,在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转上下足了功夫。
“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徐州两级法院借鉴古代先贤的管理智慧,健全完善了一套案款清理的“考成法”,通过对7项指标日调度、周通报、月分析和年度考核,推动案款清理走实走深。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徐州中院执行局实施处处长王红卫对此颇有感触:“执行案款‘一人一案一账户’管理制度业已推行,但因个别承办人落实不力,导致个别案款汇入法院主体账户无法发放。对此,我们从严督促整改,配备案款管理专员实时监控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因法定事由需延缓发放的,由案款管理专员监督承办人线上发起流程、线下逐级审批,并建立延缓发放案款台账,严防制度‘空转’。”
此外,徐州中院还制定了关于执行申诉信访案件实质化办理的20条举措。执行干警纷纷表示,这些举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执行申诉信访案件办理提供了“指导书”和“行为准则”。
“执行信访是执行工作的‘晴雨表’,应着眼于预防、着重于化解、着力于管理,我们要想在前、做在前,让老百姓心里明明白白,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徐州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李勇一语中的。
“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徐州两级法院真真切切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装在了心里,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给人民法院点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亲身感受到了徐州两级法院执行案款清理的真抓实效。
打造“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模式
原以为不打十几次电话就不可能联系到法官,谁知拨打第一个电话就顺利问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王律师欣喜之外也十分感慨:“都说打执行法官电话难,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找执行法官一点都不难。”
秦淮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夏婕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秦淮法院执行“854模式”的升级运行,配合升级改造后投入使用的执行指挥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实现了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集约化、标准化、模块化、规范化运行,也进一步优化了司法服务环境,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据介绍,“854模式”迭代升级后,江苏三级法院全面建立了执行事务中心,为执行案件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大部分执行事务不需要再预约执行法官,而是在事务中心窗口即可当场办理,让当事人办事“有人”。执行事务中心设立执行立案窗口与执行初次接待窗口,第一次到法院申请执行的老百姓在立案的同时,就能够与法官进行沟通,让当事人心中“有底”。此外,执行事务中心还设置了集中接待来访与集中接处举报电话场所,由执行局负责同志坐镇,让当事人投诉“有门”。
“全面升级改造后的执行事务中心将执行立案、法官接待、信访投诉、司法拍卖咨询服务、律师参与执行工作等诸多功能融合其中,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高效率、集约化的执行服务,免去了多次往返法院的麻烦。”夏婕对记者表示。
夏婕说,2015年初到执行局工作时,秦淮法院是南京市受理执行案件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面对每年近万起案件,“唯有改革才能破解困境。”经过6年大刀阔斧的改革,秦淮法院执行局的结案数量、平均用时、到位标的金额、网络拍卖成交金额均有大幅提升,全局执行质效跻身江苏省前列。
下一步,江苏三级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进一步深化执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1年第15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277期
编辑/孙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