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3年:青岛学区格局大改变——市北G片浮山后强势崛起

0
分享至

当前,在全国上下力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讨论学区问题,彷佛有点不合时宜。不过,无论在铜牛角的思想里、还是文章里,“学区”一词向来都是表达中性的意思。所谓学区就是指由教育部门根据每年片区入学生源划分出来的一个范围,所以,铜牛角从来也不避讳谈论学区。

2023年崂山埠东片或不再参与市北G片的电脑派位

近期,在青岛教育方面有几个动向值得关注:

1)崂山区浮山小学的改扩建项目终于有了明确的推进目标。

浮山小学的改扩建计划延宕多年,2011年相关部门首次提出扩建为36个班,后来规划又修改为54班9年一贯制学校,但是因为与土地权利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该项目迟迟没有进展。今年该校迟迟未能推进的问题被搬上《问政》栏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7月2日,在给市民的答复中,明确写到:计划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投入使用。

浮山小学改扩建完成后,崂山区埠东片区短期内有了充足的学位,埠东片学生显然已经没有理由再参加市北G片的电脑派位。除了浮山小学以外,崂山第二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在2023年小升初时,或许也要进入浮山小学初中部,直到2026年自己的对口初中建成为止。

2)拟于2022年启用的浮山后三小区初中或已变更用途,改为富源路小学东校区。

很多人可能怀疑自己的耳朵或者眼睛。民间盛传浮山后缺少初中学位,主管部门为什么要把即将投入使用的初中改为小学???

但是,如果我们把上述两件事情综合起来考虑,可能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市北G片的初中规划建设,一直以来都把崂山埠东片纳入了考虑范围。正如铜牛角在《无法低调的青岛市北G片(2):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续写辉煌新篇章》所推测的那样,此前浮山小学改扩建进展尚不明朗的时候,市北G片(含崂山埠东片)小升初预计在2022年达到2199人,2023年达到2355人。以目前的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青岛65中、青岛第四实验初级中学等3所初中的体量,容纳这么多学生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而崂山区浮山小学如果能顺利推进,并于2023年开始投入使用,市北G片的小升初人数有望在2023年回落到1932人,2024年、2025年有望达到2116人,2026年有望达到2530人。也就是说在经历了2022年的一个小波峰后,2023年~2025年之间市北G片的小升初人数有望缓解一段时间。所以,面对着即将到来的2022年、2023年入学高峰,当下最急缺的不再是初中学位,而是小学学位,那么浮山后三小区初中变更用途就很好理解了。

浮山后三小区初中用途变更的意义

浮山后三小区初中变更用途,改为富源路小学东校区,并不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正如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所说的那样,他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如果真的这样做,铜牛角认为对于整个片区的发展应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暂时缓解人们的焦虑,有利于整个学区的稳定。

市北G片刚刚在2021年启用了青岛第四实验初级中学。尽管四实验起了高大上的名字,配备了高大上的师资和硬件,但是广大家长仍然把他作为最终的备选。这里面饱含了家长的疑虑和担心。今年市北G片一志愿跨片调拨人数貌似不如去年,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明年再启用新校,会进一步增加家长的疑虑和担心。

浮山后三小区初中如果变更为富源路小学,保持三校派位,无疑可以暂时缓解人们的焦虑,有利于整个学区的稳定。

2)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2022年、2023年的小学生入学压力。

随着2022年、2023年小学生入学高峰期的来临,浮山后区域的所有公办小学均发布了学位预警。 浮山后三小区初中如果变更为富源路小学,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

2023年市北G片强势登顶是大概率事件

在《从青岛2中生源分布看青岛学区版图变化》这一系列文章中,铜牛角曾经统计过如下数字:

2020年中考之时市南中片三所初中258达线人数约为262人,毕业生人数约为1293人,258达线率约为20.26%;市北G片两所初中258达线人数约为173人,毕业生人数约为1055人,258达线率约为16.40%。

2020年小升初,市南中片26中电脑派位招生466人,足球后备人才招生10人,合计招生476人;39中电脑派位招生491人,优待招生人数未知,以今年的80人计,合计招生约571人;7中招生325人;市南中片三所初中共计招生约1372人,以2020年中考的258达线率计算,258达线人数约为278人;

与此相对,2020年小升初,根据ZF公开信息,市北G片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招生818人;65中招生882人;市北G片两所初中共计招生1700人,以2020年中考的258达线率计算,258达线人数约为279人;

如果我们再把2020年小升初市南中片属于轻微生源流失,而市北G片属于生源净流入这一状况纳入考量,市北G片258达线人数首次超过市南中片,将是大概率事件。

“双减”政策对于各个学区的影响

何为“双减”?“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官网文章《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中找到答案。

“双减政策”:通俗地讲,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更专业一点来讲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双减”政策对于孩子成绩的影响,大家可以参阅官方发布的《课外培训减了,孩子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文带你读懂“双减”政策》一文。

“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大家不再焦虑,从而安心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戏。“双减”政策并不是为了弥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且也不可能弥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某个学区成绩的提升与衰落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各个学区之间成绩的均衡。优质师资的流动,相当于在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上着力,但是每一年的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源状况,就已经决定了所在学区初中未来9年后的中考成绩,保持各个学区成绩均衡的最佳方法是减少幼升小、小升初两个阶段的生源流失。所以,铜牛角认为“双减”政策或许暂时弥合不了学区与学区之间成绩的差异。

不过,铜牛角向来认为学区之间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生源水平之间的差异。青岛4中毕业的学生有考入北京大学的,青岛23中毕业的学生也有考入清华大学的,广大家长择校其实主要是在改变环境上着了力,至于孩子未来能考入什么样的学校,只能从挖掘自身潜力上着力才行。这一点,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有论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铜牛角
铜牛角
关注“铜牛角”,悟透升学路
514文章数 50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