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5年大授衔,如果左权在世,能否超越粟裕,成为大将之首?

0
分享至

1955年的大授衔,是当时我国很多军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至高殊荣。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这群革命先辈披荆斩棘,在二十余年的战争中,终于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战乱。

他们理应享受这份授衔殊荣。

在1955年第一批授衔的将帅名单中,当时一共评选了10名元帅、10名将军,二十位将帅在我国军史上皆留下了旷世不朽的篇章。

而在北方的抗日战场中,左权是八路军序列中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他当时的身份已经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左权是我国军史上少有的双军事名校出身,他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也是举世闻名的苏联军事名校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

毛泽东甚至在书中称赞左权:

"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试想,如果当时的左权在世,可以被授予何等军衔?

是帅?还是将?

左权的履历

左权的童年并没有多么的幸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他家连一块铜钱掰成两半花的机会都没有。

1905年,3月15日。

左权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贫穷的佃农家庭中。

佃农的意思就是没有土地,这是在属于小农经济时代,对于没有土地的农民的专有称谓。这些人大多为了维持生活,仅能依靠靠租借土地生活,这类农民被专称之为佃农

说白了,这群人的生活其实比农民更加的艰难,也更容易受到地主家的剥削。

左权出生一年后,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爷爷奶奶、大哥左育林、姐姐左毓春、二哥左纪棠、三哥左应林,左权以及左权母亲八口人。

父亲的去世,沉重打击了这个家庭。

当时左权的爷爷奶奶年迈无力,压根无法帮助一家人分担生活压力,爷爷看着破落不堪的家庭,再想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日渐消瘦,同样离世。

不久,左权的奶奶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去世。

这大抵是当时那段悲情岁月里,所有穷苦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那时候清王朝尚未灭亡,因为各地的兵乱,清王朝不断加强对于百姓的剥削,自上而下的压力贯通到了底层每一位百姓的身上。

在那个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时代里,农民放弃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根本,他们即便到县城里面,也无法寻求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甚至还不如耕种土地挣钱。

上层的狂欢,底层的卑微。

左权家庭的变故,就是那个时代里,所有底层百姓的真实缩影,亦或是所有底层百姓的无奈。

那不是一个凭借努力就能真正改变的时代。

正因为曾经那个时代底层人生活的悲情,在如今全面脱贫的时代大局下,我们才会觉得具有超越浩瀚时空的重大历史意义。

母亲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活,白天在田地里种地,晚上则在家里纺纱织布补贴家用。

家里面的几个孩子看着母亲如此辛苦,几个年幼的孩子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分担母亲的生活压力,他们开始打猪草、放黄牛。

然而,凭借一家人租借的一亩三分地,压根无法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无饭可食的日子里,全家一起上山挖野菜,晚上回家熬汤充饥。

1913年,8岁的左权看到别人上学,他也向母亲提出上学请求,但是母亲摇摇头,一家人的生活都无以为继,哪有钱供养孩子读书呢?

左权和哥哥以及同村的几个伙伴,通过挨家挨户舞狮子,成功赚的一点米粮,凑足了自己的入学学费。

左权生活的悲剧仍旧在继续。

1916年,他们的醴陵农村发生灾荒,方圆粮食高涨,普通百姓没有能力购买小镇的高价粮食,邻里邻外的百姓全部陷入了灾荒。

这家人实在没法吃饭,眼看全家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左权的三哥左应林忍着饥饿前往外婆家借粮。

饿的

那一天,左权三哥左应林抵达外婆家中后,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他赶紧跑到外婆小院里面的池塘喝水,谁知竟然一头栽倒了池塘,等到外婆找人将他打捞上来的时候,左应林已经断气。

儿子的离去,刺痛着这个羸弱的农村家庭。

那时候的左权,将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读书上,他仍旧希望这条路能够改变自己,更可以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

左权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中学时光里接受革命思潮,满腹爱国理想。

很快,母亲告诉他,实在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学业一度中断。

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广州地区掀起革命浪潮,左权看着自己读书无望,和家里人商量一番之后,从此踏上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当时的军校不收钱,每个月还会有少量的补贴,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左权无疑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1924年,3月。

左权顺利考上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在黄埔军校于6月成立以后,广州陆军讲武堂的那一批军校生在11月之后,又转入了黄埔军校。

这一年,左权22岁。

它也是后来黄埔一期的优秀学员之一。

在黄埔军校里面,左权认识了比他早来的学长陈赓,两人关系打得火热,几个月之后,左权就在陈赓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在学校里面的优秀成绩,左权很快升任连长,并且毕业后又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继续接受军事教育。

按这条路子来看,那时候的左权被当成了标准的军事人才来培养。

苏联三年学成归来,左权的人生起点比当时很多在战场上拼杀过的将帅都高。

1930年,红军新12军军长。

1931年,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处长、红军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委。

1933年,红一团团参谋长。

那时候的左权,属于军队中少有的军校出身军事骨干,归国回来的他不久便跟随组织踏上长征征途,开启了一段艰难的长征岁月。

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之后,左权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山西的太行山一带。

1937年,红军开始改编,原有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三以及陕北的红军整编为三个师级单位,具体统帅及其编制如下:

八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

下辖编制:

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这里,我们也大抵可以看得出来,左权的身份已经处于统帅高层,几乎属于军队中的核心地位。

政变之后的八路军发展迅速,在第二年其军队数量就爆炸性地增长到了15万,堪称指数爆炸性增长。

从1937年开始,随着华北地区的沦陷,华北地区有效的生存空间都被挤压在了山西地区。

日军的侵华战争从战略进攻,一直延续到战略相持, 甚至战略防御阶段,除了国民英勇抗战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日军无法在山区有效推进战线。

日军在华北地区最大的阻碍就是山西,从山西整体的地形来看,当年的日军就是沿着中间的铁路线一路南下,最终在运城盆地停下了脚步。

反观众多的山区,他们始终无法做到有效的占领,常常处于得而复失的状态,当时八路军在山西东西两翼的吕梁山、太行山不断开辟敌后战场,主要进攻日军的铁路补给,迫使其无法完成鲸吞整个山西的军事目的。

百团大战发动的原理也一样,所有军队全部集中在铁路线周围进行战略进攻,迫使日军无法得到物资补给,达到有效的战场牵制作用。

1942年,日军为了打破八路军在山西开辟敌后战场对于日军的战略牵制,开始对山西地区进行全面大围剿。

左权为了掩护前敌指挥部顺利撤离,在十字岭突围战役中不幸重伤牺牲。

如果左权没有牺牲,试想凭借他在山西地区开辟山区根据地这份功勋,绝对在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只是,凭借左权的功劳,是将还是帅,恐怕是个值得具体分析的问题。

将帅评选标准

1955年的军队大授衔,关于将帅的评选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定性规则。

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十大元帅的履历,之所以能够授予元帅军衔,其实和是否在红军成立之初参加过根据地建设或者最起码是起义战争军队中的各个级别的军事统帅。

我国的十大元帅中全部有过此种经历。

至于是否参加过长征,它始终都不是一个定量的考核标准,因为陈毅当年并没有参加过长征,红军主力在长征的时候,陈毅的主要功绩是在南方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后来,南方能够成立另一股媲美北方的军事力量新四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归属于陈毅的功劳。

左权从苏联回国的时间是1930年,这一年无论是根据地的初建,亦或是初创之初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这样的战争,左权都没有参加,从这一点来看,左权能够评选元帅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那么大将军衔呢?

新中国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一共评选了十名大将,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分析这些大将,我们以1927年这个关键的年份为例。

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共产党开始武装斗争的标志性一年,所以这一年的意义绝对非比寻常。

中国的十大元帅中,在1927年各地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广州起义这四个大型起义中,而且大多军职很高,并非基层的军队长官级别。

新中国的十大将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不少,但是他们那时候大多军职级别很低,基本属于中下层的军官级别。

典型的例子有粟裕、陈赓、谭政

他们这些人中,这些人当初的级别分别是警卫队班长、工农革命军第二军下属营营长、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团部书记。

还有一类是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是路途遥远耽搁,最后前往老家发展革命,或者直接在地方开展革命工作的群体。

这批人中,典型的例子有徐海东、黄克诚、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除却这九人之外,仅剩一位十分特殊的大将。

---肖劲光。

在1927年这一年,肖劲光被派往苏联的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

之所以要重点提一下肖劲光,因为他是后续分析左权军衔的一个重要参照人物。

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期间

在抗战期间,红军整编之后,核心部队以北方八路军、南方新四军为主,所以开国大将全部出自这两个重要战斗序列中。

新四军战斗序列:

粟裕:新四军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张云逸: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

八路军战斗序列

陈赓: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

谭政: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教育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

王树声: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

许光达: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雁门军区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

萧劲光: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员

同属两战斗序列

黄克诚: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

徐海东: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七十九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我们大抵能够发现,这十人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抗日战争,除了处于党政核心的罗瑞卿之外,其余所有人员的军职最低为师长级别,这十人分属党、军两类别的绝对核心领导人物。

左权在抗战中处于北方八路军中序列中的绝对领导核心,参谋长、纵队司令员这个级别的身份,在这十大将领中,在当时很少有能与比肩者。

为了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标的,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位特殊的人物。

---肖劲光。

1930年,我国军事上从苏联回来了两位杰出的将才,一位是肖劲光,另一位就是左权。

正因如此,肖劲光成为最好的衡量标准。

肖劲光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大将。

左权因为在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去世,没能参加解放战争。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常年在太行山脉统帅游击作战的左权,最有可能的战场是哪里?

一定是西北。

山西和陕西的地形状态很像,山地众多,所以这也是当初彭德怀被派往经略西北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长期在山西指挥游击作战,早已经熟悉了山地作战的战略布局,而在经略山西的太行山山区的时候,彭德怀和左权就属于铁杆伙伴,经常配合指挥作战。

我们可以想象,左权当时如果在世,毛泽东当时要进入河北西柏坡统筹全局,西北地区必须要有大才经略。

因为当时的西北不仅有国-军势力,还有当地马家的武装割据势力,左权除了能够在军事上和彭德怀协同作战,还是军队中少有的笔杆子。

毛泽东当然更希望不必以武力完全拿下西北,而是以较为柔和的方式解放西北,一则可以避免当地百姓遭受战火荼毒,二则十分有利于战后西北地区的经济恢复。

西北地区战斗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彭德怀在西北地区独挑大梁,配合东北、中原以及华中地区作战,凭借解放西北、协同全国作战这份功勋,左权很有可能成为大将之首,甚至超越粟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总探长
历史总探长
胸无点墨,不如看史明智!
839文章数 339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